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1. 设计依据:1.1. 设计规范、标准1.1.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 1.1.2.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1.1.3.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1.4.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1.5.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1.6.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1.1.7.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1.1.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1.1.9.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图集号06MS201)1.1.10.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 143-2010)1.1.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1.12.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版)1.1.13. 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1.1.14. 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1.1.15.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1.2. 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2.1. 业主的设计委托以及与我公司签定的合同。1.2.2. 业主提供本工程范围内的1:500地形图。1.2.3.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13.04)。1.2.4. 万州区龙宝组团管理单元(九龙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1.2.5. 业主提供本工程其他资料。2. 对上阶段意见执行情况:1、设计依据中补充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回复:根据审查意见在设计依据中补充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详见初步设计说明2.2章节。2、进一步复核水力计算内容,合理确定管(涵)截面尺寸。回复:根据审查意见复核水力计算内容,管涵截面尺寸为BXH=2.0X2.0m。3、补充箱涵进口沉砂、拦渣设施设计;结合相关规范和本项目实际情况,明确箱涵是否需要增设检查井。回复:按审查意见补充箱涵进口沉砂、拦渣设施设计,做法详见结构大样图;箱涵断面较大,可在箱涵内部进行疏浚,根据方案审查意见,除在断面变化和支管接入处增设专用检查井,其余处不在设置检查井。4、进一步完善沿江路雨水排放口消能及引流设计,减小对下游企业的影响。回复:经复核,本次设计雨水并未直接冲入下游企业,仅流至现状岩质坡体,在沿坡体流入坡脚的截水沟,经与建设方沟通,仍利用现状排水系统,排入长江,无需对下游段再进行设计。3. 工程概况 3.1. 工程基本概况本次设计雨水管涵上游与现状桐九大道排水出口衔接,排入现状桩板挡墙东侧的排水箱涵内,同时挡墙后沿现状沟道敷设,穿过现状土路、公路、两处现状水池及下游现状冲沟,最终排入长江,管涵总长约0.39公里(含管道),管涵规模为d1000BXH=2.0mX2.0m。3.2. 工程设计内容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为桐九大道周边区域排水系统完善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包括雨水管涵以及水工结构设计。4. 排水系统概况4.1. 片区排水现状万州经开区九龙园为新建片区,部分道路已经建成。本次设计管涵规划汇水范围内桐九大道和九沙路为现状道路,其雨水管道已经形成,桐九大道雨水管道现状排出口为散排,坐标为X=401567.607;Y= 503926.548,规模为d2000,现状管内底标高为354.143,通过现状沟道最终排入长江。4.2. 片区雨水规划万州经开区九龙园规划范围内规划有6处规划排水出口,雨水根据地形,结合用地布局,沿规划道路敷设雨水管,雨水就近排入水库及冲沟,区内设置相应的雨水管道排入水体,最终排入长江。本次设计为其中一处规划排水出口,主要收集来自桐九大道以及最南侧道路的雨水。4.3. 排水设计概况本次设计雨水管涵0+0000+198段收集桐九大道转输雨水口后,沿野外施工区陡坡,顺直敷设至挡墙处,并在穿越挡墙前预留第三处雨水接口,收集三处排水后采用窄型箱涵的形式,在现状桩板挡墙桩间挡土板开孔后接入下游现状箱涵(箱涵穿越现状桩板挡墙已通过该挡墙设计单位的同意)。本次设计雨水管涵K0+000K0+130段采用八字收水口收集现状明沟雨水,沿现状沟道敷设,穿越现状土路、公路以及两处现状水池,在现状公路西侧附近设置顶管竖井,采用顶管方式穿越公路接入下游现状冲沟,通过现状冲沟最终排入长江。4.4. 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在构造单元上处于万州向斜南东翼。区内新构造运动不强烈,表现为大面积缓慢间歇性抬升,无断层通过,区域地质构造上本区属于稳定场地。本区域内实测岩层产状3247,岩层呈单斜产出,地层连续稳定,结合一般,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岩性为砂岩与泥岩互层。区内新构造运动不强烈,表现为大面积缓慢间歇性抬升,无断层通过,区域地质构造上本区属于稳定场地。拟建场地地表多为第四系土层覆盖,且厚度较大,根据本次钻探,场地内未见断层构造及构造破碎带。根据对基岩出露部位调查,岩体中发育有两组构造裂隙,L1、L2两组在平面上呈“x”型共轭裂隙:裂隙L1:产状17476,裂隙间距1.003.00m,张开度24mm,可见延伸长度1.003.00m,裂面较平直,局部有泥质填充,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裂隙L2:产状26682,裂隙间距1.202.50m,张开度13mm,可见延伸长度1.005.00m,裂面较平直,无充填物,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岩层(结构)面:产状3247,层间未见软弱夹层及其他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4.5. 设计原则4.5.1. 符合规划原则。城市排水管道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4.5.2. 满足需求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排水需求规模设计,即排水设计流量按设计范围内城市建设完成,人员及企业全部入驻后最大流量考虑。4.5.3. 满足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道路排水设计不能单纯地从一条道路出发来考虑,从整个流域、排水分区和排水系统着手,根据其在排水系统中的位置来考虑排水设计,既要满足转输上游流量要求又要保证下游排水接口可靠。4.5.4. 满足技术经济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和设计标准的要求下,尽量利用或者改造现有的排水设施,将其整合发挥其工程效益。4.5.5. 满足现行政策的原则。认真执行和贯彻国家和地方的现行政策和规定,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产品。4.5.6. 满足河道行洪要求,上下游统筹兼顾,避免束窄河道,平面布置力求平顺,相邻堤段间平缓连接,不采用折线和急弯;河道水流平顺,岸坡稳定,适应规划,堤线布置与市政设施相协调;不增加或扩大对上下游河段的淹没和水灾损失。不造成下游河段冲刷和岸坡稳定性问题。4.5.7. 排水均考虑采用重力自流排放。5. 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5.1. 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5.2. 基本设计参数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雨水矩形涵洞按充满度按0.85设计。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F(L/S)暴雨强度(q)采用参照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万州(2017修订): (L/Sha)设计暴雨重现期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表3.2.4要求取值:表3.2.4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年) 城区类型城镇类型中心城区非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重要地区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35235103050大城市25235102030中等城市和小城市2323351020本次设计雨水管重现期:P=5年设计降雨历时:t=t1+t2 (min) 其中,地面集水时间: t1=5 (min)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 (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0.7;非规划区:=0.4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a)。雨水管沟断面的计算其断面计算如下:Q=V*AV=(1/n)*R(2/3)*I0.5Q:雨水设计流量(m3/s);V:雨水设计流速(m/s);A:过水断面面积(m2);n:对钢筋砼圆管,取n=0.014;对塑胶管,取n=0.010;对钢筋混凝土箱涵,取n=0.015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6. 雨水系统设计6.1. 平面设计根据万州经开区长江水岸融合提升项目之桐九大道周边区域排水系统完善工程设计方案技术咨询会议纪要以及与建设方沟通,挡墙上游按照净直敷设至挡墙深化设计;挡墙下游根据意见采用明沟形式,经与地块所属单位以及建设方沟通,挡墙下游段采用阶梯跌落箱涵形式。0+0000+198段:本段设计雨水管涵从桐九大道接出后(收集第一、二处排水),沿野外施工区陡坡,顺直敷设至挡墙处,并在穿越挡墙前预留第三处雨水接口,收集三处排水后采用窄型箱涵的形式,在桩板挡墙桩间挡土板开孔后接入下游现状箱涵。K0+000K0+130段:本段雨水管涵采用八字收水口收集现状明沟雨水,沿现状沟道敷设至现状公路西侧附近,其中:K0+000K0+047段采用阶梯跌落箱涵形式敷设至现状鱼塘附近;K0+047K0+059段采用箱涵形式沿现状水池底敷设;K0+059K0+101段采用阶梯跌落箱涵形式敷设至现状土路西侧,通过跌水井排入下游段;K0+101K0+130段采用箱涵形式沿现状水池底敷设,在现状公路西侧附近设置顶管竖井,采用顶管方式穿越公路接入下游现状冲沟。6.2. 纵断面设计雨水管涵坡度根据流量进行设计,由于敷设段现状地形较陡,雨水管道最大流速按5.0m/s进行控制,雨水箱涵最大流速按8.0m/s进行控制。在与现状或已设计管网衔接处,确保其高程顺畅合理。6.3. 水力计算序号计算管段服务面积设计流量管径坡度过流能力流速重现期径流系数(ha)(L/s)(mm)()(L/s)(m/s)(a)1Y-1-1Y-148.19478.2d16501610705.55.050.72Y-1Y-2140.824049.8BXH=2.0mX2.0m2425795.97.650.73YZ-2Y-28.1912.1d1000303856.14.950.44Y-2Y-3148.924706.7BXH=1.2mX3.5m3025944.57.350.685YC-3YC-4148.924706.7d24001225181.25.050.687. 管材、基础、接口及附属构筑物7.1. 管材及断面形式(1)一般排水管道断面形式采用圆形,当管径大于2000mm时,排水管渠断面形式采用矩形断面。(2)本工程2000mm管径1000mm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管径20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当地形纵坡变大时,采用阶梯跌落箱涵形式;YC3YC4采用d2400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