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茶海飘香四季春 一枝一叶总关情陕西紫阳创建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侧记紫阳县委书记王晓江(右一)在双桥镇双桥四坪茶园考察,与茶农亲切交谈。县长梁涛(右三)在茶园现场听取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紫阳县双桥镇四坪村茶叶观光园 李谢军 摄 紫阳县委书记王晓江:以民为重,为民谋利。着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改善民生,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让富有千年历史文化的紫阳富硒茶成为造福紫阳人民的财富。紫阳县县长梁涛:真抓实干创建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推进品牌战略,推动结构调整,提高紫阳富硒茶产业竞争力,把紫阳富硒茶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第一产业。 何 冰 本报记者 王 梅“秦岭巴山美汉江,两岸茶园好风光。碧波千层接蓝天,春风四季送清香,山水草木会唱歌哟,野钓山区传四方”飘渺的山歌回荡在山谷,一群群曼妙的女子迈着轻快的步伐,摇曳着婆娑的身姿,穿梭在绿油油的茶树间,指尖上下飞舞,嬉笑、忙碌着这是每到清明时节,在陕西安康的紫阳茶乡常见的景象。紫阳,是著名的茶乡。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多山多水、万山综错。境内的汉江、任河二水将紫阳地貌构成了具有“三山两水一川”的特点。一树花开香满园。阳春四月,漫步紫阳,群山披绿。穿行于茶园山路间,听着茶农爽朗的笑声,让人能够感受到他们盼望致富的不懈追求和热情。沿一条蜿蜒的山路,循着杜鹃声声,放眼望去茶山上的茶树绿莹莹、亮晶晶的。走在山间的石板路上,两边的枇杷树如巨伞般撑起小径的浓荫。四周是云雾缭绕的青山,山间有杏花掩映的石板房,山下是碧如绸带的江水,山清水秀令人心旷神怡。远处飘来的山歌婉转动人,惹得布谷鸟也从四面山头飞来,一展歌喉。满目葱郁的茶树,显得更加青翠欲滴了。茶园小憩,盛情的主人端来一杯热腾腾的“紫阳毛尖”,只见那绿芽生动、清新,在杯中缓缓旋转,直到一根根朝上优雅地直立,须臾,茶水变得嫩绿清亮,喝一口,醇香甘甜,神清气爽。紫阳茶在历史上是享有盛名的,自唐朝紫阳焕古茶即为贡品。清代,“紫邑宦镇毛尖”更是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嘉庆年间兴安知州叶世倬“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的诗句,即是当时紫阳茶盛名远扬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紫阳茶几乎占领了整个陕西和西北的市场,上世纪80 年代末,紫阳特有的富硒地被发现后,其声名更是被推崇至极。然而在 2000 年时曾占全省总量 60%主导地位的紫阳茶,在世纪之交却遭遇了滑铁卢,份额跌至 20%以下。 名噪一时的紫阳茶出路何在? 也就从那时起,县委、县政府开始了历经 10 余年重振紫阳茶产业之路。特别是近几年,一个依靠提升质量和效益、打造紫阳茶叶品牌的创建区重新崛起,2012 年中国第一个“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成功落户紫阳。借助国家质检总局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有利平台,紫阳县委县政府多项措施出台,借力发力,凝聚成创建品牌的合力。陕西省质监局派出专家团队深入紫阳调研、指导,全力推动支持;安康市质监局与紫阳县委县政府签署开展全国富硒绿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一个拥有 1.2 万公顷优质茶叶基地、带动 16 余万茶农致富的生态紫阳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那么,紫阳是如何走出一条生态茶产业之路的?运用的是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又历经了哪些艰辛和坎坷,在产业化经营中又形成了什么样的模式和机制,在打造品牌的实践过程中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带着诸多好奇、疑问,记者来到了紫阳一探究竟。第一件法宝: 生态种植,让希望从此生根发芽喜好喝茶的人都知道,茶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茶树的品种。紫阳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到本世纪季初,就陆续从湖南、福建等地引进优良茶种。然而,实践证明只有本地名叫“大叶泡”、“槠叶种”、“柳叶种”等几个品种最适合紫阳种植。据说这些品种成茶后,具有茶香嫩香持久,汤色嫩绿清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肥嫩完整,肥壮匀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的特点。既然守着“金娃娃”,何不加以利用?县政府果断决定对本地种苗、鲜叶采取保护措施,号召农户开展了彻底铲除外地茶种的“斩草除根”行动,并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县政府挤出资金,扶持企业培育茶种苗,再由政府从企业收购,免费发放给农户种植。2007 年开始,紫阳不再调运一颗外地茶苗。“苗子是政府免费发的,叶子厂里有人来收,也可以自己拿到厂里卖。”双桥镇许家河村 48 岁的女茶农姜贤说,“因为我们的茶叶根本就不用化肥,也不用杀虫剂,我们基本上没啥成本。”不用化肥,也不用杀虫剂,怎么能保证茶树成长?“2005 年 8 月份,欧盟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检验实行了新标准,这个新标准比过去的检测标准严格了 3000 倍。2006 年,日本也提高了茶叶农药残留物的检验标准。那时,标准的提高导致我国一些地方茶叶出口在国际上遭遇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前不久,紫阳县县长梁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这个事件对紫阳的震动,他说,“给紫阳的富硒茶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不顾生态环境,盲目追求产量大干快上的路子肯定走不通。只有保持紫阳原有的原生态环境,让紫阳富硒茶成为高品质的健康饮品,这才应该是真正的出路。”于是,紫阳县政府与中国茶叶研究所(简称中茶所)开始了紫阳茶众多发展项目的合作。由中茶所结合紫阳茶区土壤养分状况,研制出了成本低廉的紫阳茶树专用肥,推广了太阳能杀虫灯和黄板诱杀的防控设施技术供茶农使用,从根本上保证了紫阳茶的原生态生长环境。被人戏称是“山大沟深、地无三尺平”的紫阳,2012 年实现了产值6 亿元,综合收入 10 亿元。至此,一个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打造出中高山木本药材和魔芋生产,浅山川坝茶叶等生态农业产业链已然形成。紫阳这个神奇地方,让人充满遐想,也收获了希望。看到政府花这么大力气扶持农户,县里的茶叶企业竞相发展本地育苗。2012 年全县共建成紫阳茶树良种繁育基地 600 亩(40 公顷),可出圃茶苗 5000 万株以上,2013 年将突破 1000 亩(约 66 公顷)。紫阳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看到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本地优质茶苗,怎么能不叫紫阳人骄傲?县长梁涛就在一次安康市的大会上,自豪地对与会代表大声疾呼:“要喝好茶到紫阳!”姜慧家中有七八亩山坡地。她说,当政府刚开始开展“斩草除根”行动时,很多乡亲们还有些不理解,好好的茶树为什么要毁掉呢?在政府工作人员耐心劝说之下,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换上本地苗种。后来发现,本地茶树虽然没有外地茶树产量大,但因为品质好能卖到每 500 克鲜叶 120元、甚至 150 元的高价,她粗略的算了算账,每亩最少收入 5000 到 6000元,是从前收入的好几倍,当沉甸甸的钞票拿到手里,乡亲们都信服了,都抢着种起了本地苗。去年村里很多人家都盖起了新房子,他们一家人也搬进花了 40 万元盖的三层小洋楼里,现在大家伙儿的日子别提有多滋润了。紫阳县委、县政府亮出的第一件法宝,让茶农们得到了实惠,过上了好日子,创建紫阳生态茶园的模式开始形成。第二件法宝: 壮大基地,给梦想插上腾飞翅膀与众多发展特色产业的地方一样,紫阳也曾面临了一场“鸡”与“蛋”命题的大讨论。如果说,之前的“斩草除根”行动还只是引起了一部分茶农的质疑,那么当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产业壮大基地建设时,则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谁都知道,紫阳是一个被人戏称为“地无三尺平”的地方,贾平凹在紫阳城记中写道:“上完三百六十阶,才见斗大一块城。”这样的地理环境能做茶叶基地?很多人都表现出了怀疑的态度。到底是先发展产业,还是先开拓市场,各方一直不乏争论。就在此时一件“天大的喜事”从天而降,某铁路局要一次性购买 6 吨紫阳茶,顿时全县上下一片沸腾。然而,县里却悄悄把订单退了回去。因为当时即使搜遍全县所有,也凑不齐 6 吨茶叶。面对几近耻辱般的教训和尴尬,紫阳人沉默了,但心里更加坚定了要想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更加统一了必须率先发展基地的思想认识。大规模的茶叶基地建设热潮由此掀起。紫阳集中人财物力,不断加大对新老茶园的建设改造力度,以当地茶树良种为种源,采用扦插技术和相关配套措施,建设良种繁育苗圃,推进茶叶栽植良种化和规模化。县政府每年投入数千万元打造的中国紫阳富硒茶观光园、盘龙省级现代农业茶叶示范园、向阳市级现代农业茶叶示范园,大连、院墙两个茶叶职业农民示范村目前已经初见规模。2012 年,全县共改良老龄地产茶园2.6 万亩(约 1700 多公顷),新建丰产密植茶园 15544 亩(约 1036 公顷),修建茶园观光步道 53 公里、排水沟渠 25 公里,硬化茶园生产公路 20公里,栽植茶园行道树 2.5 万株。政府对茶叶基地建设不断加大的投入,也带动了企业积极发展茶叶基地的积极性。“今年我们企业也打算投资 1000 万元,准备在红椿镇打造2530 亩(约 168 公顷)生态茶园。”紫阳三大标杆企业之一的盘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红军说。目前,紫阳县的茶园总面积已超过 1.2 万公顷,被省供销合作总社定为省内最大高端富硒茯茶原料基地。预计 2013 年全县茶叶加工量将达到4200 吨,其中绿茶 3400 吨,红茶 100 吨,陕青茶 700 吨。近年来,紫阳县政府始终坚持把茶园基地建设纳入对茶叶基地镇的年度目标考核。中心广场耸立的政府公告墙,上面列举了 2013 年政府重点工作的 20 件大事,其中就有对全县 22 个责任部门、13 个茶叶基地镇、12 家茶叶骨干企业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紫阳县委、县政府亮出的第二件法宝,一雪前耻,也更加坚定了紫阳人用茶叶作为主导产业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信心!第三件法宝: 狠抓质量,演绎科技与品质交响在紫阳街上,耳边常听到有人说,“你这茶是哪个品级?” “质量不好可卖不上价钱啊!”诸如此类的声音,此起彼伏。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紫阳人如此重视质量,并视为“命根子”呢?原来,紫阳县于 2012 年就成功修订并颁布了地方标准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在这项标准里从种植、管理到加工一共有 18 个文本,详细的规定了紫阳富硒茶的定义、分类、工艺、检验、标识、包装、运输、储存等内容,为紫阳富硒茶产品的生产加工提供了权威的技术标准。在天然富硒茶标准综合体的基础上,县内 23 家 QS 获证茶叶企业全部实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其中 12 家完成了相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5 家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了给紫阳富硒茶的质量控制注入强大外部力量,紫阳县相继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康市质监局、西安科技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科研合作。不但量身打造紫阳茶树专用肥,在全县所有茶叶专业村中推广使用。实施了茶园绿肥种植、太阳能杀虫、黄板诱杀、农药专柜管理等病虫绿色防控措施。还成功研发紫阳富硒红茶、富硒白茶等新产品。又相继组织开展了茶叶技术学历、卓越绩效管理、环境职业健康、产品质量安全、红茶生产加工等培训,共培训各类质量管理人员 2000 余人次。紫阳县运用科技力量的法宝,打造了保证富硒茶生产质量的标准体系,使县里所有茶叶生产企业都有章可循。第四件法宝: 塑造品牌,吹响整合市场的号角上了年纪的紫阳人还都清楚地记得,曾经在紫阳,只要有一个板凳、一个台子、一杆秤就可以开张卖茶叶。还曾经出现过各自为战、各自叫卖,多而散难与大市场形成有效对接的品牌混战局面。为了结束紫阳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县委、县政府在 2002 年到 2012 年这 10 年里,先后制定出台了紫阳富硒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紫阳富硒茶地理证明商标、紫阳富硒茶中国驰名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及茶叶市场管理办法。对茶叶经营严格实行示范店、标准店、普通店和散茶摊点四级管理和紫阳富硒茶许可证制度,并对相关层级的商标使用、质量要求、包装标识、店面店招等做了详细规定。为了结束茶叶在马路、广场、菜市场交易的历史,紫阳在废弃的汽车站建成富硒茶专业市场。市场占地面积 960 平方米,内设叶门店 50个,移动摊点 150 个,市场管理综合办公室 1 个。县里还为加强市场管理,组织召开了毗邻两市九县两区工商局长会议,建立了紫阳富硒茶品牌维护区域协作机制,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