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7 页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 2011-2012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文)时量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30 小题,共 60分)1、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周朝)800 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是( )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受到压制 分封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被取消,但其影响贯穿中国古代分封制有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A B C D2、 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王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的信息包括( )分封制 宗法制 世袭制 等级制A B. C. D. 3、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不断改革中央机构。下列能正确反映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的是( )A.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 都察院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刺史制度C.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改土归流D. 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军机处4、 “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材料反映的制度应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5、中国的“民主” ,最早在尚书中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伯里克利曾骄傲的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可见,由于时代、国情的区别,民主呈现着多元化特点。以下有关民主的认识正确的有( ) 近代民主在地域上突破了古希腊的小国寡民 近代民主在形式上突破了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实行间接民主 古希腊民主是全民民主,近代西方选举实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民主 古代中国的“民主”指有德行的君主为民做主,近代民主指人民主权A B C D6、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B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7、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第 2 页 共 7 页 A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B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C材料体现的是公民法的内容 D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8、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两国在确立代议制度过程中都有与反民主势力妥协的内容B. 两国议会都由参众两院组成C. 两国实权都由内阁掌握D. 法国元首为总统,德国元首为宰相9、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 19 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D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10、1787 年,美国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们, “念念不忘的是千百年来的政治传统,这一传统是从英国继承来的,始终强调妥协和折衷。 ”妥协的各方包括( )联邦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 蓄奴州与自由州 大州与小州 总统、国会和法院A B C D11、右侧是中国近代漫画的先行者马星驰的漫画官与民之负担 ,漫画中的百姓背着“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的大包袱,包袱上还站着手抱“责任内阁”的清朝官吏。下列表述最能体现这幅漫画寓意的是( )A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B列强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C清政府把沉重的负担转嫁给人民D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12、1902 年 2 月, 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澳大利亚人)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这是因为( )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B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 ”, “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 C清政府保证“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13、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 )地主阶级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A B C D14、朱学勤认为, “(中国近代)现代化的过程需要一种新的政治载体,什么样的政治载体适合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呢?实际上这是全民族的一个试错过程” 。请问以下各项属于材料所提的“试错过程”的有(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中华民国的成立 “实业救国”A B C D15、中共在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即最低纲领,要求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以第 3 页 共 7 页 下各项中属于中共在此后所进行的具有明显反封建性质的斗争是 ( )五四运动 国共合作出师北伐 南昌起义 国共合作协同抗战A B C D16、下表反映的是 1931 年以后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对此变迁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时间 1931 年 11 月 1935 年 11月 1936 年 6 月 1937 年 1 月 1947 年春 1949 年 3 月驻地 江西瑞金 陕北瓦窑堡 陕西保安 陕西延安 河北西柏坡 北平A. 见证了国共两党对峙一合作 对峙的历程 B. 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领导地位C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胜利 D中共作了两次重大的工作重心的转移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 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这里的“改变”不包括( )“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空前统一,成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A BCD18、每年的“”期间,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阐明未来一年的方向。从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报告中的词汇从“斗争”转向“和谐” ,如,1978 年前特别是“文革”期间往往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比如恶毒、小丑、一小撮、倒行逆施等;90 年代出现“依法治国” “服务”等词汇, “经济”高频率出现;进入 21 世纪, “科学发展观” “全面小康”等新词不断涌现。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社会的发展进步 坚持改革开放政策A B C D19、下图呈现的是 20 世纪的七十年中关于中国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表明了民主建设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都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结果 说明了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A B C D20、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我的爷爷出生于 1920 年,18 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他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1912 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1931 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 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 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4 页 共 7 页 述中,与史实相对应( )A正确,错误 B正确,错误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21、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 (引自费正清观察中国 )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 。结合以上材料,下列关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评述正确的是 ( ) 其思想核心是不承认国民党的旧外交 它反映了新中国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它体现了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它体现了在“一边倒”方针指引下,反对与帝国主义国家建交的立场A B C D23、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出台的背景是( ) 中美关系的改善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