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颈源性眩晕的针灸认识及治疗进展【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颈源性眩晕,又称“眩晕型颈椎病” 、 “椎动脉型颈椎病” ,是指由于颈椎脊柱退行性改变导致椎-基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而出现以眩晕为主症的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以眩晕为主要症状,伴有头痛、颈肩部疼痛。当颈后伸或侧弯时眩晕加重,可伴有恶心、耳鸣、视物不清、肩臂麻木不仁等症,走路不稳,甚至猝倒,可因颈部位置改变而立即清醒。孙静宜1对此病所作的定义较为准确,即“由于颈椎病及颈项软组织劳损引起的眩晕称为颈源性眩晕。 ”随着工作紧张劳累,电脑的普及,中老年人本病发病率上升2 ,而 CSA 又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颈椎病的发病率为 3. 8%17. 6%3,其中有约 70%4伴有椎动脉受累。一旦患有该病,往往缠绵难愈,不仅长期折磨患者本人,也给整个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另外,由于学习任务繁重,或玩游戏,或上网时间过长,青年人和中学生发病率也上升。中医学把该类型颈椎病多归入眩晕、头痛等范畴。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1 中医辨证中医的辨证是祖国医学的精华,就是从整体论出发,观察和辨别患者的机体反应状态。颈性眩晕实证多由风、寒、痰、湿、瘀等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而素体亏虚,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灵枢口问篇:“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提出了眩晕病名。 内经认为与肝有关,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与髓海不足有关,如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与外邪有关,如灵枢大惑论:“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 目眩以转矣” 。到清代潘楫的医灯续焰:“眩晕者,多属于风,又不独一风也,有因于死血者”胡军5根据临床经验将其分为精髓不足型、肝肾阴虚型、痰湿中阻型、气虚血滞型及寒凝督脉型。认为虚者,精髓不足,肝肾阴虚,心脾气虚为病之本。实者,风、寒、痰、湿为病之标。倪进军6根据眩晕的中医辨证特点,将本病分为清气不升型、痰浊壅盛型、肝阳上亢型。刘玲霞7则分为 4 型,即:痰浊中阻型,肝阳上亢型,气血两虚型、肾精亏虚型。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总之,临床上本虚标实为多,纯虚纯实者为少。明张景岳云:“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2 西医病因病理分析21 颈源性眩晕的病因、病理改变及预后 西医对指导针对性治疗很重要。临床上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和食管压迫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压迫、刺激椎动脉及神经,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有部分学者3通过椎动脉造影证实颈椎的肥大增生可压迫椎动脉并使之狭窄,或激惹血管导致痉挛,尤其在头旋转、后仰时较明显,椎动脉壁有大量的交感神经网,钩椎关节增生的刺激,颈椎失稳的刺激可激惹交感神经,导致椎动脉痉挛;亦有学者4认为随年龄增长,颈椎因椎间盘吸收变短,动脉则因硬化而变长,导致椎动脉扭曲,另外,横突孔发育小,横突孔分隔,椎动脉本身管径异常,都可造成椎动脉血流速度异常。总之,其发病机制主要有椎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动脉机械压迫学说、交感神经刺激学说、椎间失稳或软组织炎症直接或间接刺激神经学说。而颈源性眩晕的发生多为椎动脉型和交感型、或其他证型伴有椎动脉型和交感型。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能全面掌握疾病的本质,合理用药,提高疗效。22 颈源性眩晕的诊断 刘青云8将椎动脉在解剖上分为 4段对于诊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根据 160 例第 2、3 段颈源性眩晕患者的临床体征,结合 X 射线检查,提出颈性眩晕与椎动脉 2、3 段的关系较之第 1、4 段更为密切,肯定了椎动脉第 2、3 段是颈性眩晕的主要发病部位,同时也评价了 X 射线在诊断椎动脉第 2、3 段引起眩晕的临床价值。孟红波9认为除眩晕为主要症状外,上颈段及枕大神经处有压痛,TCD 检查有椎基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表现,颈椎正侧、双斜位 X 射线摄片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凹,椎体滑移度,钩椎关节变尖,椎间隙、椎间孔变窄,并有骨质增生及韧带肥厚、钙化等。3 针灸治疗31 头针 秦秀娣等10以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28 例。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方法:先定百会穴,取 0. 35mm 40mm 针与头呈 45角进针,达帽状腱膜下层,再依次取心区、颈前区、枕顶区、血线、风线,一般一区3 针 ,针刺由上而下。结果:痊愈 5 例,显效 14 例,有效 6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 89. 3%。32 体针 苏稼夫等11以经颅多普勒技术观察针刺颈部不同穴位组(经穴组 32 例,夹脊组 34 例) 对颈椎病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的影响后得出结论,认为针刺颈部不同穴位组,均能以双向调节的方式,有效地改善椎动脉的供血强度,纠正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紊乱,为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周美启12以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33 例。方法:选取双侧颈椎夹脊 C35 棘突下各旁开 0.5 寸处,直刺,深 11.2 寸,得气后置橄榄核大小的艾绒于针柄上,重复 4 次后留针至 30min。结果:治愈 10 例,显效 13 例,有效 8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达 93.94%。周丽莎等13以温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 43 例。方法:取双侧 C36 夹脊穴、风池、大椎及头针晕听区,用 0.38 mm(4050) mm 毫针,向脊椎方向斜刺 1.5 寸,得气后切取 2cm艾条于大椎、C4 、C6 夹脊穴针柄上点燃 ,同时每隔 10min 对其他穴捻转行针 1 次(晕听区捻转 200 次/min) ,每日 1 次,5 次 1 个疗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程,间隔 2 天。结果:痊愈 24 例,显效 12 例,好转 6 例,无效 1 例。坑氏14针刺四关、风池治疗颈性眩晕 36 例。操作方法为:取仰卧位,先针双侧太冲穴,向涌泉方向进针 1 寸,得气后施快速捻转提插手法,再针双侧合谷穴,向劳宫方向进针 12 寸,施相同手法。以上 4 穴反复交替施以手法约 5min。最后针双侧风池,向风府方向斜刺,进针 1.21.5 寸,捻转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min。结果痊愈 9 例,占 25%;显效 15 例,占 41.7%;好转 10 例,占 27.8%;无效 5 例,占 5.5%,总有效率 94.5%,愈显率 66.7%。范氏15针灸三通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将三通法(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同时应用于患者,具体方法如下。微通法:取穴风池、百会、绝骨、太冲、太溪,用 11.5 寸毫针,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温通法:火针取痛点及夹脊 C2C4,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将针身的前中段在酒精灯上烧至透红,对准穴位或部位,迅速刺入并拔出,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针眼片刻。艾灸取神庭穴,用温和灸,对准应灸的腧穴,约距皮肤 23cm 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温热而无灼痛,灸 1015min。强通法:取穴太阳、四神聪、大椎,常规消毒后,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 0.3cm左右,立即出针,挤压针孔,使出血 35 滴,然后用干棉球按压针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孔止血。结果治愈 16 例,占 32;好转 30 例,占 60;未愈 4例,占 8。袁秀丽16活血通窍刺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将176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9 例)和对照组(87 例) 。治疗组针刺膈俞、风池、百劳穴,同时灸百会、上星穴;对照组口服西比灵;针刺膈俞、风池、百劳穴,进针 11.5 寸,留针 30min,每隔 8 min捻转针柄 20 次;同时灸百会、上星穴,纡雀啄灸,每穴 100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间隔 3 日后,继续第 2 疗程,共治疗 20 日。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仪,以观察椎动脉、基底动脉缩峰期血流速度(SPV)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EDV) 、平均血流速度( Vm) 、搏动指数(PI) 、阻力指数(RI)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主观指标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 ,结论:活血通窍刺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肯定。上一页 1 2 下一页33 穴位特殊疗法3.3.1 穴位注射 孟培燕等17以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该病 30例,取得很好疗效。方法:穴取双侧风池、23 对相应颈夹脊,抽取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川芎注射液,快速刺入皮下,缓慢进针约 1 寸,无疼痛及触电感后,回抽无血,即注药液,每穴 1ml,出针后再加针刺,使之得气,留针30min。隔日 1 次,6 次 1 个疗程,疗程间隔 3 天。结果:治愈 22 例,好转 8 例,总有效率达 100%。阮经文18以电针、刮痧、水针综合治疗眩晕为主症的颈椎病115 例,方法:根据症型、病程进行分组,各组治疗方法相同。结果:症型分组:单纯组、合并神经根型组及合并交感型组疗效较佳,有效率达 82.61%以上,三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但三组疗效分别与合并中央型组、混合型组比较,P 0.05,差异有显著性;病程分组:A 组(病程 1 年)与 B 组(病程 1 年) ,疗效比较 P 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针灸治疗以眩晕为主的颈椎病,疗效与症型有关,与病程无关,且此综合疗法有效率从 53%100%不等,是非手术疗法较佳的治疗方案之一。3.3.2 穴位埋线 李滋平19用羊肠线穴位埋线于双侧 C35夹脊穴治疗该病 76 例。结果:痊愈 47 例,显效 14 例,好转 10 例,无效 5 例,总有效率达 93.42%。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3.3.3 耳穴压丸 葛锡鹏20运用耳穴压丸法治疗颈性眩晕200 例。方法:主穴取肾上腺、皮质下、肾、肝、脾、颈椎、神门,配穴取交感、内分泌,用王不留贴压。结果: 痊愈 68 例,显效 87 例,有效 42 例,无效 3 例。综上所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且每能收到满意疗效,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因本病的复发率较高,因此加强远期疗效的研究与观察,以及结合针灸、理疗、中医药等疗法的运用又成为新的课题。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帮助患者祛除致病因素,指导坚持做好自我功能锻炼,对远期疗效的提高会是很有帮助的。【参考文献】1 孙静宜.颈椎病知识问答.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1993,18.2 井夫杰,王道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4):320.3 邵宣. 实用颈腰背痛学,第 2 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111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4 潘之清. 实用脊柱病学. 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9,306.5 胡军.颈性眩晕的辨证与辨病. 河北中医杂志,2001,23(8):600.6 倪进军. 颈性眩晕 220 例临床分析.中医研究杂志,2001,14(3):3.7 刘玲霞.中医辨证治疗颈性眩晕.湖北中医杂志,2000,22(8):28.8 刘青云.颈性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国骨伤杂志,2000,13(1):36.9 孟红波.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浙江医学杂志,2002,18(1):23.10 秦秀娣,赵海音. 汤氏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28 例. 上海针灸杂志,2000,19 (3):29 - 30.11 苏稼夫,周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