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香港教育研究所, 2010 香港教育研究所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中文文稿格式: 文獻徵引及考文獻 2 鑑於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只是針對英文文稿的出版格式,未必 能週全照顧中文文稿的格式,以下將按該出版手冊,編訂本研 究所對中文文稿的格式要求,以供考。 文獻徵引 在內文徵引文獻時須寫出文獻之作者姓名同於英文文獻只需寫上作者姓氏及日期(分)。 文獻作者只有一位 如: 黃麗莉( 1996)認為 近期一項研究指出(黃麗莉, 1996) Satir( 1983)指出 Satir 家庭治療( Satir, 1983) 要注意,在上述各個子中,括號採用全形而非半形,亦即佔一個字位。而在第二個子中,作者姓名與分之間用逗號分隔,逗號亦需為全形(,)而非半形( ,);但對於外語文獻,逗號則採半形,逗號與分之間隔一空位,第四個子。 至於徵引同一作者的多份文獻,則需出各文獻之分,而分之間以逗號分隔,並按分先後排。分相同,則相同之分需加上 a、 b、 c 等分辨當然在考文獻部分相對應之文獻亦需在分後加上 a、 b、 c 等。如: 楊國樞( 1988a, 1988b, 1992) 家庭治療( Satir, 1983, 1988a, 1988b, 1988c) 3 文獻作者有位 如: 江光榮、靳嶽濱( 2001)發現 台灣的考道研究(楊國樞、葉光輝, 1991)指出 Good & Brophy( 2000)的體系 測評工具( Good & Brophy, 1970, 2000) 文獻作者只有位時,在內文的每一次徵引均需出位作者的姓名,外語文獻則出位作者的姓氏。對於頭個子,作者姓名之間以頓號分隔;對第三、四個子,作者姓氏之間以“ &接,請 要 寫作“ Good 和 Brophy或“ Good 及 Brophy等。 文獻作者有三位或以上 文獻作者有三位或以上時,在內文的第一次徵引需出所有作者的姓名(外語文獻則出所有作者的姓氏),而在其後的徵引則只需在首位作者姓名之後加上等字(外語文獻則在姓氏之後加上“ et al.毋須斜體)。如: 余振、劉伯龍、吳德榮( 1993)認為 文稿第一次徵引 余振等( 1993)認為 文稿其後的徵引 余振等認為 在文稿同一段其後的徵引,可免去分 Pedersen, Draguns, Lonner, & Trimble1996指出 文稿第一次徵引 Pedersen et al.1996指出 文稿其後的徵引 Pedersen et al. 指出 在文稿同一段其後的徵引,可免去分 如果份文獻縮寫的寫法完全相同(如余振、伯、吳德榮, 1993和余振、吳德榮、伯, 1993縮寫後均為余4 振等, 1993,或“ Pedersen, Draguns, Lonner, & Trimble, 1996和“ Pedersen, Lonner, Draguns, & Trimble, 1996縮寫後均為“ Pedersen et al., 1996),則縮寫時除首位作者的姓名外,亦須寫上其他作者的姓名,直至有關的縮寫能彼此清楚分辨開。如: 余振、劉伯龍、吳德榮 ( 1993) 認為 余振、劉伯龍等 ( 1993)認為 余振、吳德榮、劉伯龍 ( 1993) 認為 余振、吳德榮等 ( 1993)認為 Pedersen, Draguns, Lonner, & Trimble1996指出 Pedersen, Draguns, et al.1996指出 Pedersen, Lonner, Draguns, & Trimble1996指出 Pedersen, Lonner, et al.1996指出 注意: 果文獻作者有位或以上,在文稿第一次徵引時必出所有作者的姓名,可直接以縮寫方式寫出。 同一括號內徵引份或以上文獻 寫文獻徵引的先後次序必須與文章 考文獻部分的先後次序一致。以中文稿件,中文文獻排於外語文獻之先。同作者之文獻徵引用分號分隔,中文文獻用全形分號,外文文獻用半形分號。如: 不少研究 (李亦園, 1988;楊國樞, 1988, 1992; Hwang, 1987, 1997; Minuchin, 1974; Minuchin, Lee, & Simon, 1996) 外情況:可加亦二字把主要的徵引項目與其他徵引項目分開如下: (楊國樞, 1988, 1992;亦見李亦園, 1988; Hwang, 1987) 5 作者詳之文獻 有些在報章上之文章未必寫上作者姓名,徵引時須以文章名稱取代作者姓名之位置,而文章名稱前後須加上單角括號。如: (副學士減費搶學生, 2002) 徵引文獻之某部分 徵引文獻之某部分時,需出頁、章等資。如: (張玉成, 1993,頁 261262) (張玉成, 1993,第三章) 而根據引文的同表達方法,頁的寫法有以下分別: 自明認知一詞最早由 Flavell 提出,意即 (張玉成,1993,頁 13)。 張玉成 ( 1993) 指出 思考是心智操作的活動 (頁 6) 。 張玉成( 1993)對思考作出以下的定義: 思考是個體運用智力以現有知識經驗為經,眼前資訊為緯,從事問題解決或新知探究的過程。(頁 8) 私人通訊 私人通訊包括信函、條、某些電子通訊(如電子郵件、網上討群組、言板等)、私人訪談、電話對話等。由於這些通訊可重現,故必入考文獻部分。如: 陳志明(私人通訊, 2001 年 2 月 28 日) (王金鳳,私人通訊, 2002 年 5 月 6 日) R. Wilbur(私人通訊, 1968 年 3 月 28 日) ( K. Martin,私人通訊, 2002 年 6 月 5 日) 6 參考文獻 考文獻部分所寫的項目必須與文 獻徵引互相對應。亦即是,在考文獻中出的文獻,在內文必須有對應的徵引;相反,內文的徵引亦須在考文獻部分有對應的文獻資。 考文獻兼有中文文獻與外文文獻,則中文文獻排於外文文獻之先。至於中文文獻部分,以作者姓名筆畫先後排;外文文獻則按字母先後排。 基本格式 1. 期刊(包括學報、雜誌、通訊等): 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年分)。文章題目。期刊名稱,第 xx 卷第 x 期,頁 xxxx。 卷和期視個別情況而定,有些期刊只有卷而無期,有些只有期而無卷,有些則者兼有。如: 李曉康( 2000)。公平、公正、公開的大學評估?。大學道,第 2 期,頁 23。 黃繼仁、周立勳、甄曉蘭( 2001)。國小教師國語教學信念及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教育研究集刊,第 47 輯,頁 107132。 雷萬鵬、鍾宇平( 2002)。教育發展中的政府作用:財政學思考。教育學報,第 30 卷第 1 期,頁 4161。 2. 非期刊(包括書本、報告、手冊等)非期刊的一部分: 作者一(年分)。書本報告名稱。出版地:出版者。 編者一、編者二(編)(年分)。書本報告名稱。出版地:出版者。 7 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年分)。文章名稱。載編者一、編者二(編),書本報告名稱(頁 xxxx)。出版地:出版者。 如: 何瑞珠( 2000)。家長參與教育的空間。香港:香港教育研究所。 曾文星(主編)( 1996)。華人的心理與治療。台北,台灣:桂冠圖書。 嚴和駿( 1996)。中國人的心理治療:從傳統觀念談到心理治療的發展。載曾文星(主編),華人的心理與治療(頁 437448)。台北,台灣:桂冠圖書。 3. 會議文: 作者一、作者二(年分,月分)。文章名稱。文章發表於會議名稱,城市名稱,國家名稱。 如: 林智中 ( 2001, 9 月) 。 課程統整真的比分科課程為好嗎? 。文章發表於第三屆全國課程學術研討會暨課程專業委員會年會,長春,中國。 4. 網上文獻期刊中文獻: 作者一、作者二(年分)。文獻題目。擷取自網頁完整、能直接開啟文章之網址 如: 廖迪生( 2003 )。我從夜校出來。擷取自網頁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nightschool/030430-005/ 8 5. 網上期刊: 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年分)。文章題目。期刊名稱,第 xx 卷第 x 期,頁 xxxx。擷取自網頁完整、能直接開啟文章之網址 頁方面,有些網上期刊同時有印刷版本,考文獻需寫上頁;有些則只有網上版本,並無頁。如: 雨城( 2003)。絕路。上海小說,第 106 期。擷取自網頁 http:/www.jfdaily.com.cn/gb/node2/node17/node165/ node15844/node15847/userobject1ai222802.html 涂巧玲、楊宜興( 2003)。以專家判斷法決定國民小學教育經費充足 一個方法的試探。教育研究集刊,第 49 輯第 2 期,頁 127 。擷取自網頁http:/www.edujournal.com.tw/bulletin/4902/001.pdf 基本格式以外 以上所述的基本格式並能窮盡所有變,有關同情況的處手法,可考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第 6 版)中的規格作調適。以下是一些字眼的對譯考: Abstract 摘要 in press 待刊 Brochure 小冊子 Motion picture 動畫 CD 光盤 n.d. 無日期 Computer software 電腦軟件 Special issue 專刊 Electronic version 電子版本 Videotape 錄像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