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柳夕浪 2013-07 北京,汇报提纲,从以人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思考三个问题:一、关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学生健康成长什么的内涵是什么)二、关于学校课程建设(我们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怎样的服务产品)三、关于考试评价改革(建立怎样的机制促进学校的课程建设),一、关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要求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所规定的经过一定阶段的教育后学生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与品质。 古代教育有关于教育内容、方法的要求,如我国西周时代“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古希腊教育关于文法、修辞、辩证法和算术、几何、音乐等方面的要求。现代教育一方面将关于教育的内容与要求细化、具体化,变成各年级、各学科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同时不同于古代“输入式”的标准,而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内容转向“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注重对学生核心能力的规定。,(一)新中国关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1951年,教育部在京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提出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 1957年,毛泽东:“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针对“为教育而教育”、“劳心与劳力分离”、“教育只能由专家领导”等问题,指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该方针表述没有提及“美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困惑,加上疾风暴雨式的反右斗争与大跃进,学校艺术教育受到冲击。1961年,文汇报组织美育问题大讨论,持续达一年之久,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把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国务院副总理兼教委主任李鹏在关于义务教育法的说明中重申:“在中小学教育中,应该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适当进行劳动教育,使青少年儿童受到波及全面的基础教育。”同年,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协会成立大会上提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强调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灵魂。 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分别从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三个方面,对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作出了规定,强调“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多年来我们对学生发展的规定一直比较宏观,缺乏清晰的结构,另一方面有着非常具体的学科知识学习要求,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中介,形成实施过程中较大的落差。,(二)国外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发布的0-19岁学习指标体系包括“三个阶段”“七个领域”。 “三个阶段”:0-8岁(学前)、5-15(小学)、10-19岁。一方面考虑到世界各地学制的千差万别的情况;另一方面体现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强调许多素质的养成需要从上一阶段延续到下一阶段,螺旋式上升,不是截然分开。“七个领域”: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这一划分兼顾学习内容与特点,关注不同学习的个性,与我国通行的分类有许多不一致。,该体系对儿童学了许多常常被我们所忽视的新要求。身体健康领域注重食物与营养:“了解饮食对心智和身体发展的重要性,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含义,有时是指确保儿童有足够的营养摄取,有时是指控制饮食量,以保持健康的体态”。社会情绪领域强调“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冲动和注意力”“了解情绪会影响自己的行为和与他人的关系,能表达情绪,有能力辨别和控制情绪”“能够尊重、捍卫原则”。文化艺术领域提出“了解更多有关自己和他人的文化,学会欣赏自己文化和他人文化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学会尊重并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和平共处”。学习方法与认知领域注重好奇与参与、坚持与专注、独立与主动、合作、创造性、推理与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学习导向、自我指导等。数字与数学领域提出“能够通过非正式的方式管理个人和家庭的财政”。科学与技术领域注重数字技术的意识与运用、科学提问等。,不同阶段学习重点不同。如“文字沟通”集中在一、二学段;“安全自律”集中在第一阶段;“动作、运动学习”集中在一、二学段。而“性健康学习”安排在二、三学段;“自然科学”主要安排在二、三阶段;而“社会科学”只安排在第三学段。 不同阶段也有共性的学习要求。特别注重(1)思维方式,即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2)工作方式,即沟通和合作能力;(3)工作工具,即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的能力;(4)生活技能,即公民、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其中,掌握无定式的复杂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最为重要,这些能力都是计算机难以替代的。,2. 苏格兰教育体系中核心能力的成分,交流表达: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有效地读、写、说 运算能力:使用图表达信息、使用数字 准确计算、有效使用各类图、表、地图 信息能力:使用信息技术 使用信息系统和软件 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计划与组织、回顾与评价 包括分析问题、制定计划、组织、完成与评价解决问题的各个活动 与他人合作:使用人际与自我组织的技能与他人实现有效的合作,3.未来劳动者素养,基于雇主调查结果,并与工人广泛参与资源分配决策运动相适应,未来劳动者应具备:(1)主动性:独立思考和行动的动力和创新能力(2)合作:与他人进行建设性的、目标导向性互动(3)团队:以有效完成工作任务或者活动为短期目标(4)同行培训:非正式和正式的同行辅导、咨询和培训(5)评价: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评估和认证(6)推理:评估和使用包括归纳法和演绎法在内的逻辑论证(7)解决问题:识别问题,对原因进行假设检验,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及其结果,选择一种解决方案,并实施(8)决策:在工作中持续应用解决问题中所提到的元素(9)获取和使用信息:判断哪种信息是相关的,知道如何去获得它,获得它并且使用它(10)计划:建立目标,并且在工作中根据优先次序安排时间去实现目标(11)学习技能:促进新知识获取的认知和情感技能(12)跨文化技能:懂得如何与来自不同文化(包括语言、交流方式、不同价值观)的人共事。,(三)确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建议,一是关于合理的素养框架结构。是重在划分层次还是重在分类别?分层次研究如:身体、心理、文化、思想四个层次。分类别如有研究借鉴国外有关研究,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包括健康、节俭、诚信、理性、关心、自主、创造性等等与个性发展有关的素质;自由、民主、公正、同情、宽容、社会责任、法律意识、合作与交流能力等等与社会性发展有关的素质,以及对人的尊重、人格平等、人权、生态意识、和平等等与人类特性形成有关的素质。,第一层次:人的基本素质(三要素) 知识与经验 策略与反思 意志与进取第二层次:对实现人的发展两个基本路径的把握 实践 与活动 协作与交往 第三层次:人发展的最高境界 批判与创新,二是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国际视野。中华民族文化内涵是什么?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的文化?如何处理好自身文化认同与国际视野的关系?来自不同群体、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意见完全相左。 未来的基础教育是什么样的?有人讲不应该是纯中国的,也不是纯外国的,应该是各有特色相互融合的;既有中国特色,又融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三是突出关键能力,结合学科内容特点,将核心素养具体化学业质量标准;结合校情学情;将核心素养校本化,使其成为全校师生的行动指南;与儿童年龄特点相适应,使其建立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清华附小:从“为聪慧而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出发强调培养健康的人,“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培养阳光的人,热爱生活,友善乐群,自信大方,正气浩然;培养乐学的人,学有兴趣,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结合附小实际,将健康、阳光、乐学的核心素养具体化为“十个一”:一流好人格、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种好思维 ;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一门好外语 。前“五个一”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目标;后“五个一”中,不同的学生可以有所侧重,是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张伯苓(上个世纪20年代):中华民族之大病,有五端:愚、弱、贫、散、私。南开中学为实现教育救国之目的,对学生训练方针,特注重下列五点: 一曰体育,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全体在校生,有良好运动习惯,以促进社会运动之风气。二曰科学,开通民智,破除迷信,引起国人对科学研究之兴趣,不重玄想,重视察、重实验。三曰团体组织,倡导学术研究团体、讲演与出版、新剧、音乐研究会、各种球队、学生社团。四曰道德训练。五曰救国力量。 校训:公能。培养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课程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是对学习的系统化预设(是对学习本身的预设,不同于师资建构、学习环境建构和教育制度预设等外围性预设),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课程建构的三个层次:课程规划、课标研制(含学业质量标准研制)、学习材料编写。 课程的主要功能:学校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方式与评价的核心载体,教育服务的主要产品,具有训练感官、发展心智;传承知识、发展能力;促进人格完善的内在价值,以及社会控制、保持和传承主流文化和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外在价值。,二、关于学校的课程建设,(一)两个基本原则,成熟原则即根据儿童身心发育成熟的阶段水平来研究确定学校课程;适应原则即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未来社会的需要来确定。不同教育阶段两个原则兼顾同时又有所侧重。小学阶段应更多地遵循成熟原则兼顾社会要求。为了防止成人社会的过分要求造成对儿童的伤害,制定有关法规及科学程序予以保护。中学阶段应更多地遵循适应原则兼顾成熟原则,特别是引导青少年增强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规划自己的人生。中学教育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能,许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还不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缺乏志向,没有社会责任感,这是不可以原谅的。,(二)共同基础与个性发展,既要为国民素质提高打下共同基础,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反映在课程结构上主要是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目前高中课程方案要求的毕业学分为144个,其中必修为116个,选修28个,必修占比为80.56%。必修比重不高,但落实情况不理想。凡是高考考的,选修成了必修,凡是高考不考的很少开设,“千人一面”齐步走的课程局面没有打破。所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还只是一种口号。西方发达国家必修课程占比,日本为34%、英国为65%、美国一般为55-75%。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计划压缩必修、增加选修,我们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必修课程建设上,要聚焦更少、更高、更清晰的核心概念(“大概念”)设计课程,以综合性的课程形态加以呈现,努力减少课程门类和容量,为学生自主发展留有余地。在选修课程建设上,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自主发展的需求,做好长远规划设计与论证,建立基本的规范和程序,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创造条件满足不断发现和挖掘潜能、发展个性与规划人生的需要。要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不宜简单地把选修看作是必修的简单延伸和拓展,提高选修课程的适宜性和科学性和系列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