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容摘要随着国内外企业风险事件的不断发生,内部控制问题开始受到普遍的重视。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都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治理是保障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内部审计是保障内部控制的管理机制。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相互相承,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公司治理是保障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内部审计是保障内部控制的管理机制;公司治理为内部审计创造良好的环境,内部审计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和有效。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涵义,然后就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最后分析了当代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内部审计、完善公司治理的建议。关键词: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 审计质量 内部控制1目 录1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内涵 .11.1 公司治理的概念 .11.2 内部审计的概念 .12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12.1 评价并改善公司治理 .12.2 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22.3 评价并改善内部控制 .23 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 .23.1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够 .23.2 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不充分 .23.3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23.4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34 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的对策 .34.1 加强内部审计的组织系统 .34.2 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能与范畴 .34.3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44.4 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步伐 .45 总结 .4参考文献. .51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实际上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保证管理当局高度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存在及其职责,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内部审计作为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是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后安然时代,重视和加强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已是大势所趋。1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内涵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具有不同的内部审计机制。对于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的研究需从两者的基本概念出发,从中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要学会找到问题根源,从而解决问题,首先对基本概念了解透彻是很有必要的。1.1 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治理是一种据以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配,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它还提供了一种结构,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公司治理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1.2 内部审计的概念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目的是协助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控制成本费用,达到服务于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顺应内部审计理论及实务的变化,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 1999 年对内部审计重新定义,即“内部审计是用来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以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这一新定义将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认为内部审计是针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所必需的。2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从对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两者概念的分析来看,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与公司治理的目标一样,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而一个公司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股东或者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因此,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结合关系是建立在股东或者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基础上的。2.1 内部审计评价并改善公司治理日常的内部审计通过对规章制度、报告程序、授权控制、组织机构分工、人力资源管理的审查,评价健全性和有效性,判断管理缺陷,追究经济责任,侧重规章制度客观地披露公2司治理的空白、滞后、落空,揭示和评价职能部门的运作效率和工作实绩,形成约束机制,促进监督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效建立和公司治理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是投资者的剩余控制权的体现。内部审计使得投资者的剩余控制权在企业的管理监督中落到实处,提高了投资者直接监督管理者的能力。另外,内部审计可以在管理控制过程的事前策划、事中控制及事后监督中发挥作用,弥补了外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仅限于事后监督的不足。2.2 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内部审计的所有工作都是以实现企业目标为出发点,帮助企业管理层在考虑短期利益的同时更多关注企业的长远利益,注重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驱动力,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理念,促进企业各项管理活动规范、高效、经济地运作,共赢实现近期和远景目标。2.3 内部审计评价并改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中内部管理的监控系统,是公司法人正确处理各相关者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日常的内部审计运用测试和主观判断,对企业人、财、物,牵涉到供应、生产、销售、财务、人事、技改、后勤等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进行管理与控制,稽查损失浪费,查明错误弊端,侧重业务流程从内部管理和经济效益两个角度评价控制强点和弱点,从独立客观的角度论证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把发现的漏洞、盲点、盲区和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客观地向企业高层反馈,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认识内部控制环境,完善职务不兼容制度,减少对资源利用不当而产生的浪费或低效使用等情况,杜绝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3 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所有者出于对经营者约束的需要,要求有内部审计来帮助其进行监督。内部审计不仅仅是查错防弊,更有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治理的功能。公司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还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公司治理的核心和目的是保证公司决策科学化,而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制衡是保证公司科学决策的方式和途径。3.1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够目前我国企业内审部门的设置通常采用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起平坐的方式,因而内审部门的组织地位不高,权威性不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内部审计人员在形式上或实质上不够独立,内部审计也常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降低了审计的独立性。多数内部审计最终还是偏向与其利益有关的一方,失去或难以保持其应有的职业谨慎性,致使内部审计工作实效不高。3.2 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不充分造成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不充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观念问题。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职能认识不全面,甚至有些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认识也只局限于监督和评价职能。二是独立性问题。因为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中的独立性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使得独立性大大降低,这就导致建立在独立性基础之上的内部审计咨询职能和鉴证职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不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影响公司的健康发展。3.3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由于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分公司进行监督,并且为最高管理当局服务,因此隶属于董事会,独立性应该最高。内部审计业务应由最高管理当局委托并授权;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由最高管理当局委派;内部审计部门的经费核算不受其他部门牵制,尤其不受财务部门的牵制;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参与所要审计的业务活动等前提条件下,这种模式下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得到保证,并且审计效果是可观的。33.4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不仅具有监督约束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管理和评价的作用。那么,要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这一作用,一支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队伍是不可或缺的。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内部审计师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经济、审计、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无法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需求。大多内审人员为中专、大专学历,并且许多内审人员的专业性较弱,仅仅只能从事简单地对会计凭证、账项检查等的工作,缺乏对企业经营活动全局的审计能力,对计算机技术和法律等专业知识的能力更加薄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许多企业已经扩大规模,创新其管理方式,其内部结构也变得复杂,这些状况客观上已经使内审人员难以适应审计环境的急剧变化,无法胜任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4 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的对策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强化内部控制、改进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的要求越发强烈,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也就越发明显。因此,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便成为当务之急。4.1 加强内部审计的组织系统内部审计的组织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力屏障。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及职权必须符合公司治理的结构要求,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1.1建立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改变目前大多数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平行于各职能部门的现状,使之向更高层级升格,从体制上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内容的全面展开。内部审计应协调各方面关系,凭借优势通过具体的业务活动体现其监督评价服务管理职能,并侧重于对高层经理及其下属各职能部门工作的监督的评价,提出建设性建议。4.1.2变革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目前内部审计的管理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