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安大唐补习学校 2016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聚散两依依陈新闻多年以来,中国民俗专家大多从民族情感的角度来分析,认为“牛郎织女”传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感情,表达了大多民众对家庭团圆式安宁生活的向往,其中男耕女织、儿女成双的情节,是古代中国民众最容易接受的文化模式。牛郎织女故事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那就是灵魂的“聚散两依依” 。从故事情节上看,在牛郎织女故事中, “聚”和“散”变换空间,交替进行,扣人心弦。在人间,牛郎和织女相聚相爱,却遇到阻力,被王母娘娘拆散了。 “散”了以后,能不能再“聚”呢?答案是肯定的。故事就这样从人间又转换到天上,牛郎和织女在银河上相“聚” ,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只有一夜相聚的时间, “聚”了以后还要“散”!牛郎痛苦,织女幽怨,读者们、听众们也不高兴,怎么办呢?这就有了年年相聚、岁岁分散、周而复始的凄美千年七夕。从情感上来看,七夕夜之前,是三百多天的相思。距离产生美,就有了“聚”的愿望,时间越长,这种愿望越强烈。好不容易等到七月七,可是“聚”的时间只有一夜。可以说, “聚”的开始,就是“散”的开始。空间产生爱,后来的三百多天,无论是人间的牛郎,还是天上的织女,无论是银河东边的织女,还是银河西边的牛郎,都在苦苦等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七月七的“聚” 。“散”是“聚”的开始,也是“聚”的延续;“聚”是“散”的噩梦,更是“散”的奢望、 “散”的追求。 “聚”的结果是“散” ,无限惆怅。 “散”的漫漫等待是“聚” ,刚一相聚,却又要面对“散”的无奈,无限感伤。年年岁岁“聚”相似,岁岁年年“散”不同。地老天荒,爱情不死,矛盾交织,交替轮回。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个故事有这样的特点。说是喜剧,却笑不起来。说是悲剧,却有爱的结晶,有婚姻,有儿有女,比喜剧更有发展,还有每年一次相会的待遇。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没有爱情结晶,只有无尽的遗憾。七夕之爱,悲中有喜,喜中含悲,绝望中总有希望,希望后又要面对失望,没有结局却胜似结局,分分合合,聚聚散散,散散聚聚,千年轮回。这就是“聚散两依依” 。相聚是幸福的,却要面临离别的痛苦;分散是痛苦的,却总有相聚的希望。这种包含距离美、空间美、残缺美于一身的爱情故事,不但世代相传,还影响了它后世的几个著名爱情故事。牛郎织女故事之后的三大爱情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白蛇传都有“聚散两依依”的影子。七夕文化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就是 “聚散两依依”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制造起伏的结构,能展现扣人心弦的情节,更能打动人性最脆弱的情感。几大民间传说中不但都有它的印记,细品红楼梦 、 西厢记等中国古典小说,都有 “聚散两依依”的结构或影子。最后,笔者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对七夕文化中“聚散两依依”的理解:一个七夕,千年守望;一曲情话,千年吟唱;仰望银河,千年迷茫;低头轻叹,千年惆怅。万般无奈,还有“聚”的希望;千缕柔情,又生“散”的感伤;百转千回,你在我心里,我在你远方!(节选自人民日报2010 年 08 月 16 日,有删节)1下列关于“聚散两依依”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 “聚散两依依”是尽人皆知的牛郎织女故事得以广为传播且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B “聚”是“散”的开始, “散”的噩梦, “散”的奢望; “散”又是“聚”的开始和延续。C牛郎织女的七夕之爱,相聚是幸福的,离散是悲伤的,分合聚散的痛苦与希望,千年轮回。D “聚散两依依”的模式,不只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都有印记,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也都有其影子。2下列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牛郎织女的故事千年流传,其中的男耕女织、儿女成双的情节,是中国民众最容易接受的文化模式。B牛郎织女在人间被拆散,但在银河上却能相聚,这样的结局,表达了大多民众对家庭团圆的向往。C牛郎织女的故事距离美、空间美、残缺美,能展现扣人心弦的情节,更能打动人性最脆弱的情感。D牛郎织女故事的无可比拟之处在于它的地老天荒,爱情不死,矛盾交织,而又交替轮回,悲喜交加。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3 分)A “聚散两依依”的模式不只成就了七夕文化,其“散”的感伤中有“聚”的希望,正是其美学价值所在。B正是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情感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所以它才有恒久的魅力。C如果牛郎和织女的故只有单纯的相聚或者离散,不能形成循环往复的轮回,那么其艺术性就要大打折扣。D 罗密欧与朱丽叶聚后有散,但散后无聚,且没有爱情结晶,跟正剧的牛郎织女比,只能算作是悲剧。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阎缵,字续伯,巴西安汉人也。祖圃,为张鲁功曹,劝鲁降魏,封平乐乡侯。父璞,嗣爵,仕吴至牂柯太守。缵侨居河南新安,少游英豪,多所交结,博览坟典,该通物理。父卒,继母不慈,缵恭事弥谨。而母疾之愈甚,乃诬缵盗父时金宝讼于有司遂被清议十余年缵无怨色孝谨不怠母后意解更移中正乃得复品。为太傅杨骏舍人,转安复令。骏之诛也,缵弃官归,要骏故主簿潘岳、掾崔基等共葬之。基、岳畏罪,推缵为主。墓成,当葬,骏从弟模告武陵王澹,将表杀造意者。众咸惧,填冢而逃,缵独以家财成墓,葬骏而去。国子祭酒以缵才堪佐著作,荐于秘书监华峤。峤曰:此职闲廪重,贵势多争之,不暇求其才。遂不能用。河间王颙引为西戎校尉司马,有功,封平乐乡侯。愍怀太子之废也,缵舆棺诣阙,上书理太子之冤。及张华遇害,贾谧被诛,朝野 震悚,缵独抚华尸恸哭曰:“早语君逊位而不肯,今果不免,命也夫!”过叱贾谧尸曰:小儿乱国之由,诛其晚矣!缵不护细行,而慷慨好大节。卒于官,时年五十九。史臣曰:愍怀之废也,天下称其冤。然皆慑淫嬖之凶忍,遂使谋臣怀忠而结舌,义士蓄愤而吞声。阎续伯官既微于侍郎,位不登于执戟,轻生重义,视死如归,伏奏而待严诛,舆棺以趋鼎镬,察言观行,岂非忠直壮乎!顾视晋朝公卿,曾不得与其徒隶齿也。(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八 ,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少游英豪,多所交结 游:交往B而母疾之愈甚 疾:憎恶C要骏故主簿潘岳、掾崔基等共葬之 要:要求 D上书理太子之冤 理:申辩 5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乃诬缵盗/父时金宝讼于有司/遂被清议/ 十余年缵无怨/ 色孝谨不怠母/后意解/更移中正/乃得复品。B乃诬缵盗父时金/宝讼于有司遂被清议 /十余年缵无怨色 /孝谨不怠母/后意解/更移中正/乃得复品。C乃诬缵盗父时金宝/讼于有司 /遂被清议/ 十余年缵无怨色/孝谨不怠/母后意解/更移中正/ 乃得复品。D乃诬缵盗父时金宝/讼于有司/ 遂被清议/十余年缵无怨色/孝谨不怠母/后意解/ 更移中正/乃得复品。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阎缵出身于官宦之家,客居河南新安。他年轻时多与英雄豪杰交往,博览古代典籍,通晓事物之理。B阎缵的继母为人不慈,尽管阎缵恭谨地侍奉她,但继母仍憎恶诬陷他,阎缵始终孝谨不改,继母终于原谅了他,并让恢复了他的品秩。C阎缵曾为太傅杨骏的舍人,杨骏被杀时,他放弃官职,主动为他修墓安葬,对可能会给自己招来的祸端,毫不顾虑和畏惧。D愍怀太子被废时,阎缵为太子之冤而冒死上书。对于张华和贾谧之死,他褒贬分明,态度截然不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此职闲廪重,贵势多争之,不暇求其才。译文:(2 ) 早语君逊位而不肯,今果不免,命也夫。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清首诗,完成 8-9 题。 独秀峰(清)袁枚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注】来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南斗:星宿名,在南天。8前两句写独秀峰的奇特。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妙?请简要分析器妙处。 (6 分)9请从景遇情、虚与实的角度鉴赏这首诗,并说说末尾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 中写砍伐竹子选择道路时看到的动人情景的两句是 “ , 。 ”(2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用“ , ”来表现周瑜卓越的军事才能。(3 )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 “ , 。 ”两句表达了自己常年漂泊、老病孤单的处境。三、实用文本阅读(25 分)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王世襄:京城玩家尽兴而去有“京城第一大玩家”之称的王世襄 11 月 28 日在北京去世,享年 95 岁。王世襄平生玩的东西五花八门,从蟋蟀、鸽子、大鹰、獾狗、掼交、烹饪、火绘、漆器、竹刻、明式家具等一路玩下来。在一般人眼里,架鹰走狗斗蛐蛐是游手好闲的市井之徒所为,而王世襄年少时颇有燕京弟子遗风。但他与一般玩家不同的是,不但能玩,而且能玩出学问。黄苗子说他“玩物成家” ,启功说他“研物立志” 。王世襄 80 岁寿辰时,老妻袁荃猷特意刻制一幅“大树图” ,反映王世襄涉猎的学术领域,包括家具、漆艺、竹刻、匏器(葫芦器) 、绘画、金铜雕像、民族、厨艺等 16 项内容。可见其一生玩兴之广,涉猎之多。与此相对应的是王世襄一生留下与玩有关的专著 10 余部,论文 90 余篇。其中在家具方面的专著有髹饰录解说和明式家具珍赏等,更让他在文物圈里名声远播。坊间有一句传言,一个世纪可以再出一个钱锺书,但几个世纪也难再出一个王世襄。王世襄是世家子弟,出生书香门第。1941 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获文学硕士学位。他从小就是家里最贪玩的孩子,他在鸽哨自序里夫子自道:“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秋斗蟋蟀,冬怀鸣虫,鞲鹰逐兔,挈狗捉獾,皆乐之不疲。”早在燕京大学文学院读书时,王世襄就架着大鹰或揣着蝈蝈来上课,蝈蝈的叫声把讲课的邓之诚教授惹怒,把他赶出课堂。当年的洪煨莲教授把精力旺盛却不务正业的王世襄称为一个“未知数” ,否决了送他去美国留学的提议,因为怕浪费名额。1948 年王世襄由故宫博物院指派,赴美国接受洛克菲勒基金会奖金时,洪煨莲对他的印象才稍有转变,直到上世纪 80年代王世襄又带着一大摞著作去波士顿看望老师时,洪煨莲才觉得这个未知数终于结了善果。王世襄认为一生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有两件,第一件事情是日本投降后为人民收回几千件国宝,现在都藏在故宫博物院。第二件事情是文物研究著作髹饰录解说的编写。这是他当右派时的产物。如果说 1983 年出版的这本关于漆器的著作开辟了艺术书注解的先河,让王世襄在文物圈声名鹊起,后来的明式家具研究系列无疑确立了他在文物圈乃至在民间的名气。上世纪 80 年代,王世襄将研究了几十年的明式家具整理出版为 明式家具珍赏 、明式家具研究 、 明式家具萃珍 ,从此填补了一项学术研究空白不说,这套书还成为明式家具制造者和收藏者的人手一册的宝典。在妻子的眼中,王世襄的最爱是鸽子,幼时的作文因为篇篇写鸽被老师掷还禁止,他后来写出了北京鸽哨 ;关于蛐蛐,他后来整理出一本蟋蟀谱集成 ,其中的秋虫六忆被黄裳先生誉为“值得再读三读而不厌的名篇” ;关于鹰和狗,写入了人称“奇书”的锦灰堆 ;锦灰二堆 、 自珍集则让许多读者大开眼界。有人说,他“玩”出了前无先辈系统之论、后无来者可以继承的“世纪绝学” 。早年间,在京城如果你见一老头骑着自行车,自带做饭家什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