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 届高三调研测试试卷(一)语文(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0151一、 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 过这 个问题,我们可以_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最_的语言形式也许非广告语莫属;当广告语言_地向我们袭来时,所引 发的思考是非常复 杂的。A. 瞥见引人注目 排山倒海B. 洞察备受瞩目 铺天盖地C. 瞥见引人注目 铺天盖地D. 洞察备受瞩目 排山倒海2. 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 分)( )A. 几位著名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B. 这次你到基层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C. 张建祝贺老师从教三十年时说:“我没有过奖之词,您是我人生的引路人!”D. 明日老友相聚,不烦你出门,请于府上恭候,我会按时前往。3. 下面一段文字中,需要修改的一组词语是(3 分)( )一位登山爱好者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发帖说:“登山活动难免危险,本次活动纯属志愿,过 程中若出现意外,由 本人承担后果。请大家珍惜驴友之间的感情,团结互助,注意自身安全!”A. B. C. D.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昆曲的衰落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 _。但昆曲之幸也恰恰就因为它是中国雅文化的结晶,从清末到当下,中国文化人勇于担当,肩负起拯救昆曲的重任,才使昆曲的香火一脉流传,直到今天。 雅文化的衰落必然导致昆曲走向衰落 却必须直面昆曲衰落这无法改变的事实 当代世界范围内文化重心的下移更让昆曲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昆曲是雅文化美学追求的浓缩、代表与象征 我们可以感慨这人类文化的尴尬A. B. C. D. 5. 对下面这段话的含义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 分)( )山崖崩塌了,在它的伤口 断崖上,开出了 鲜艳的花朵。鲜艳的花儿被掐走了,它又开在了姑娘的鬓上。A. 只有在困难和失败中努力奋起,才能到达目的地。B. 世间美好事物的诞生,常常伴随艰辛和痛苦。C. 人生之路总有坎坷,不能因挫折而丧失信念。D. 生活丰富美好,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二、 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2筠州学记 *曾 巩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余,士学于百家之后。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扬雄而已。而雄之书,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自此至于魏晋以来,其风俗之弊,人材之乏久矣。以迄于今,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世虽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好之。故习其说者,论道德之旨,而知应务之非近;议从政之体,而知法古之非迂。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此 汉之士所不能及。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敦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闾,故不能不笃于自修。今之士选 用于文章,故不得不 笃于所学。至于循习之深,则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由是观之,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 岂非信欤!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筠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绝。当庆历之初, 诏天下立学,而筠独不能应诏,州之士以为病。至治平三年,始告于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董君乃与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相州之东南,得亢爽之地,筑宫 于其上。二君乃以书走京师, 请记于予。予谓二君之于政,可谓知所务 矣。故 为之著予之所闻者以为记 ,而使归刻焉。(选自唐宋文醇,有删改)注*本文为作者给筠州学馆所写的记。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故乐易敦朴之俗微 微:没有B. 故不得不笃于所学 笃:专注C. 至于循习之深 习:学习 D. 州之士以为病 病:弊病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 以寤后之学者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C. 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 请记于予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 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4 分)_(2) 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3 分)_(3) 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3 分)_9. 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宋朝读书人存在着怎样的问题?请简要概括。(3 分)_三、 古诗词鉴赏(10 分)310.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1) 上片中的“不似”二字,具体含义是什么?(2 分)_(2) 词中写到了哪些“恼人风味”?(4 分)_(3) 上下片都写到“梅” ,写法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 (4 分)_四、 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君子不以言举人,_。( 论语)(2) 适莽苍者,_,腹犹果然。( 庄子逍遥游)(3) 朝搴阰之木兰兮,_。( 屈原离骚)(4) 春冬之时,_,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5)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6) _,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7) _,多于机上之工女。( 杜牧阿房宫赋)(8)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五、 现代文阅读(一)(20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5 题。陶虎臣汪曾祺每到天气晴朗,上午十来点钟 ,在 这条街上,就听到从阴城方向传来爆裂的巨响:“砰磅!”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 试炮仗了。阴城是一片古战场。相传韩信在 这里打过仗, 现在还能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陶瓶,当地人说这种陶瓶冬天插了梅花,能 结出梅子来。 现在这里是乱葬网,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叫作“阴城”。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草里有蛤蟆、野兔子。早晨和黄昏,有 许多白颈老鸦。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这里只有一个破财神庙,里面住着一个侉子。陶虎臣家的货色齐全。除了鞭炮,还出一种别家不做的鞭,叫作“遍地桃花” 。不但外皮,连里面的筒子都一色是梅红纸卷的。放了之后,地下一片红,真像是一地的桃花瓣子。如果是过年,下过雪,花瓣落在雪地上,红是红,白是白,好看极了。他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做焰火,除了配料,关键是串捻子。串得不对,会轰隆一声,烧成一团火。弄不好,还会出事。陶虎臣的一只左眼坏了,就是因为有一次放焰火,出了故障,一个火球迸进了瞳孔。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他依然随 时是和颜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有。但是,鞭炮生意,是随着年成走的。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什么时候炮仗店就生4意兴隆。这样的年头,能够老是有吗?这一年,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东西南北四城,都放!一台七套,四七二十八套。陶家独家承做了十四套。东城定在八月十六放。地点:阴城。这天万里无云,一天皓月。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人们寻亲访 友, 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忽然,上万双眼睛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人们的眼睛一会儿 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 阵阵叫喊,一 阵阵欢笑;一阵阵 掌声。陶虎臣点着焰火了!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 。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然后,一声炮响,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屋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砰磅有声。最有趣的是“芦蜂追瘌子” ,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泥头的纸人,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间飞来了许多马蜂,这些马蜂火花,纷纷扑向他,他四面躲闪,扇不停地挥舞。看到这里,满场大笑。 这 些辛苦得近于麻木的人,是 难得这样开怀一笑的呀。最后一套是火花之后,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 。年头还是不好。头一年,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出了布告:“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 ”明年,蒋介石搞“新生活” ,取缔了鞭炮。陶虎臣别无产业,只好做一点“黄烟子”和蚊烟混日子。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门 上了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刚把腰带拴在一棵树上,把 头伸进去,一个人拦腰把他抱住。这人是住在财神庙的那个侉子。(选自汪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