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 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文化生活 )(2011-12-23 20:00:41) 转载标签: 杂谈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一、选择题1、 (2010 高考北京卷 25) 阿凡达是一部运用 3D 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 3D 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 B. C. D.【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运用 3D 技术制作电影”是文化现象, “创造 27 亿元的全球票房”“带动了 3D 相关产业的发展” 是强调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与题干主旨不一致。答案选 B。2、 (2010 高考福建卷 25)上海世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 ”这反映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解析】A 本题结合时政热点世博考查了文化生活的骨干知识,其中有文化对人影响方面特点的辨析。美籍华人欣赏了世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后,深受感染,由衷发出感叹,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 深远持久则不选。其它选项本身表述无误,但题干未涉及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人们在文化的感染下,力量的增强,故 BD 二项与题意无关。3、 (2010 年高考天津卷 8)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 。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 6 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解析】B 材料中文化环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 ,说明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进行实践的方式和思维方式,而非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C、D 项说法不准确,因为文化有高尚、先进、优秀与庸俗、落后、腐朽之分。4、 (2010 高考广东卷 31)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文化是人类社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文化具有继承性 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 B C. D.【解析】C 本题考查文化的来源、作用。通过审题肢,马上可排除错误的题肢文化是由人民创造的,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得出正确答案 C.5、 (2010 年高考江苏卷 18)青海省玉树地政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 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这表明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相适应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文化是改造社的强大物质力量A. B. C. D. 【解析】D 本题综合考查 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 ,学生排除错误选项难度小。违背我国宗教政策。表述错误。二、非选择题6、 (2010 高考全国新课标卷 39)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 文化唱戏 ”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 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 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 20%以上。根据材料,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 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 分)答案一:答案二:赞同。 “文化搭台” 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 “文化唱戏 ”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功能。(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 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6 分)7、 (2010 高考福建卷 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 “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 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8 分)【解析】本题以“” 提出的人们生活有“ 尊严”为素材,体现的是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本问考查文化模块,知识点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体现为观点评析类。既要指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还需要结合不同时期的民本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反作用进行简要分述。【答案】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8、 (2010 高考浙江卷 41)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 “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12 分) 【答案】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发展。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然而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实施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既需要物质载体,也需要正确引导。实施文化工程,不仅有助于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政府既要给钱,也要加强文化工程建设。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一、选择题1、 (2010 年高考安徽卷 9)截至 2009 年 10 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 29 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 B C D【解析】B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遗产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正确,错误。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错误;2、 (2010 高考福建卷 31)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 “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 ”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坚持文化的包客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解析】D 本题涉及考点包括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解读材料要抓住中心和关键词“独树一帜”和“ 汲取精华” ,综合之,说明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护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AC 本身正确,但只说明第一层意思;B 项与题意无关。3、 (2010 高考北京卷 24)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A. B. C. D.【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和大众传媒的影响。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深入生活,说明正确,催生了新的文化产业,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错误, 正确。技术是文化的 具体内涵之一,而不是文化多样性的根源,排除,答案选 C4、 (2010 高考浙江卷 27)150 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解析】C 本题以世博为背景考查文化交流的作用。世博就是文化交流的平台,一些重大发明通过“在世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表明文化交流借鉴的作用,故 C项符合题意。A、B、D 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5、 (2010 年高考江苏卷 20)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解析】B 本题考查考生的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表明中国音乐受到欧洲的好评,故 B 符合题意。A 材料未涉及;C 表述片面,各国文化既有一致性,又有各自的特色;文化既有通俗的又有高雅的,D 表述不准确。6、 (2010 年高考江苏卷 21)中央电视台开播 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