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现代西方哲学是四年高师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广西级和校级重点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 19 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加深对资本主义的了解和认识,吸收借鉴现代西方哲学的文明成果,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西方哲学各哲学派的思想体系,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开拓哲学研究新领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要求是:(1) 、系统完整地掌握现代西方哲学各哲学学派的基本观点、基本思想,并加以比较、分析,提高理论思维能力。(2) 、以求是、公正、平等、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待各哲学学派,发展肯定他们的合理性和可取处。(3)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有目的地分析和看待现代西哲各学派思想,达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4) 、初步运用现代西方哲学各学派的思想分析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新情况。3、教学原则和方法(1) 、教学原则:分析比较、理论联系实际(2) 、教学方法纵向疏理法。思想有一个承先启后,思想家有一个师承渊源,引导学生纵向整理,对于把握现代西哲的发展历程、思想脉络非常重要。横向比较法。采用中西比较、人物比较、观点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把握各哲学学派思想家之间的相互影响。2由表及里法。不停留在对人及其思想的表面描述上,而应深入其深层的本质,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深刻。故事穿插法。为了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讲解中穿插各哲学学派代表人物的轶事。一、 教材和课时安排夏基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 (1998 年 7月第 1 版)课程学时 120 学时。第一学期 68 学时,第二学期 52 学时,安排在第五、六学期讲授。二、正文绪论一、 西方哲学的历程1、哲学的萌芽 2、哲学的童年 3、哲学的近代转型 4、西方传统哲学的弊端二、 现代西方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1、社会根源 2、科学基础 3、哲学自身的特点三、 现代西方哲学的特点1、非理性主义 2、相对主义 3、人本主义 4、反科学主义四、 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意义、态度和方法1、意义 2、态度 3、方法第一章 实证主义一、 孔德的实证主义(一)实证主义哲学思想1、实证主义原则 2、规律和经验的关系 3、智力发展三阶段 4、科学分类和科学方法(二)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二、 穆勒的实证主义(一)实证主义哲学思想1、物质是感觉的恒久可能性2、精神是感受(精神状态)的恒久可能性33、规律是心理的联想(二)归纳主义逻辑学1、演绎逻辑的局限 2、归纳五法 (三)功利主义伦理观三、 斯宾塞的综合哲学(一)不可知的实在论(二)概械的均衡论(三)生物的社会学第二章 分析哲学(上)逻辑原子主义一、弗雷格的哲学逻辑化思想(一)逻辑是哲学的出发点(二)语言的意义理论(三)完全定义说二、罗素的逻辑的原子主义(一)逻辑是哲学的本质(二)逻辑原子主义1、经验世界是孤立原子事实的机械集合2、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3、命题与经验事实的关系4、真理符合论(三)摹状词理论1、摹状词的特点 2、摹状词的翻译 3、摹状词理论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三、早期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主义(一)全部哲学是语言批判 (二)图像论 (三)经验的或然性与逻辑的必然性(四)意义理论第三章 分析哲学(中)逻辑实证主义一、卡尔纳普的逻辑实证主义41、意义理论 2、经验证实原则 3、综合真理与分析真理 4、语言理论(1)语言的两种职能 (2)两种语言 (3)两种说话方式 (4)三种语句二、赖欣巴哈的逻辑经验主义1、概率的意义理论 2、概率的归纳理论 3、两个世界的理论(1)因果性假设 (2)普罗泰哥拉假设 (3)自由意志假设三、亨普尔的逻辑经验主义1、整体主义的意义理论 2、科学理论的验证理论3、科学说明的两种模型(1)覆盖律模型(DN 模型) (2)归纳统计模型(IS 模型)第四章 分析哲学(下)日常语言哲学一、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1、工具意义论 2、语言游戏说 3、反本质主义二、赖尔的行为论的心理观1、工具意义论 2、范畴性错误说 3、身心问题三、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1、两种语句 2、三种行为四、 戴维森的后期语言哲学1、真理论的意义理论 2、外部世界知识的客观性 3、因果的行为理论第五章 科学哲学(上)批判理性主义一、证伪主义方法1、反归纳主义2、经验证伪原则(1)原则内容(2)划界问题(3)科学进步的标志二、证伪主义真理观1、真理的含义 2、逼真性和逼真度三、科学发现的模式1、理论先于观察 2、科学发展的四段图式 3、试错法5四、三个世界理论五、 反历史决定论的规律观第六章 科学哲学(下)历史主义和新历史主义一、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理论1、范式理论2、科学发展的动态结构和模式(1)科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2)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3)两种思维方式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1、经验不能证伪理论 2、科学研究纲领方法 3、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和退化 4、精致证伪主义的真理论三、费耶阿本德的多元方法论1、对传统科学哲学的批判 2、多元方法论 四、劳丹的科学研究传统理论1、经验问题与概念问题 2、研究传统的本质第七章 唯意志主义一、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主义(一)生存意志主义的本体论1、世界是我的表象 2、世界的本质是生存意志 (二)非理论性意义认识论(三)悲观主义人生观二、尼采的强力意志主义(一)强力意志主义的本体论(二)非理论性主义认识论1、认识是强力意志的工具 2、强力真理论(三)非道德主义伦理观1、非人道主义 2、重估一切价值(四)超人哲学的社会政治观61、社会不平等原则 2、超人统治论 3、历史循环论 4、美化侵略战争第八章 实用主义一、皮尔士的实效主义(一)物是经验的效果(二)思维的职能是确立信念(三)意义和真理1、意义就是效果 2、真理就是导致行为成功的信念二、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一)彻底经验主义本体论(意识流)(二)有用就是真理的认识论(三)实用主义方法论三、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一)经验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二)工具主义 1、知识、理论是应付环境的工具 2、试验探索方法论(三)改良主义的社会历史观1、社会多元决定论 2、社会改良主义 3、民主自由论 4、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四、刘易士的概念论实用主义(一)逻辑的必然性和可变性 (二)意义理论五、莫里斯的科学经验主义(一)符号学 (二)价值论六、 布里奇曼的操作主义(一)操作的含义 (二)意义的理论 (三)真理理论七、 奎因的逻辑实用主义(一)批判经验主义1、否定严格区分两种真理、两类命题的教条 2、否定经验证究原则(二)整体主义科学观1、科学是整体性网络 2、科学是预测未来来经验的工具3、杜恒奎因原则 4、译不准原则7(三)行为主义意义八、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后哲学”(一)传统哲学的终结(二)新实用主义认识论(认识论行为主义)(三)后哲学文化第九章 现象学一、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一)先验的第一哲学1、科学真理性 2、获得终极真理的方法 (二)现象学还原方法1、括号法 (1)历史的括号法 (2)存在括号法2、本质还原法(三)意向性学说(四)直觉主义(五)欧洲文明的危机二、舍勒的现象学态度与哲学人类学(一)现象学态度1、现象学的不变性(最高原则) 2、现象学的任务 3、事实分类 4、人类知识分类(二)现象学的价值伦理学(三)宗教现象学1、哲学与宗教的一致性 2、哲学与宗教的区别 (四)哲学人类学1、五种关于人的学说;2、生命的冲动在无机界和有机界的表现;3、人的精神与生命的关系第十章 存在主义一、克尔凯戈尔的存在学说1、存在是非理性的主观体验 2、人生的三种状态或阶段8二、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的存在主义1、基础(有根)本体论(1)在(存在)与在者(存在者)的区别 (2)此在(亲在、纯在)的含义和特征(3)此在(亲在、纯在)的含义和特征(4)在世的基本结构2、人的存在的两种不同状态:本真的存在和非本真的存在(1)人的本真的存在 (2)人的非本真的存在 (3)畏死3、真理和语言(1)在的真理 (2)语言和存在的关系三、萨特的存在主义1、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 2、存在先于本质第十一章 弗洛伊德主义一、弗洛伊德的性分析心理学1、 “里比多”学说 2、人的心理结构构成 3、精神病治疗法二、阿勒德的个体心理学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第十二章 解释学一、施莱尔马赫的一般解释学(一)理解和解释是心灵的创造性活动(二)解释学是避免误解的艺术二、狄尔泰的生命解释学(一)生命解释学(二)移情与解释学循环三、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解释学(一)本体论的解释学1、解释学的现象学 2、理解 9(二)理解的前结构四、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一)理解的历史性(二)理解的语言性(三)理解的实践性(四)理解与意义五、哈贝马斯的批判的解释学(一)批判的解释学(二)曲解的交往与合理的交往第十三章 结构主义一、结构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1、结构主义的观点 2、结构主义的方法论 二、结构主义的语言学1、索绪尔的语言理论 2、乔姆斯基的结构主义人类学三、列维斯特芬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四、阿尔图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1、 “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对立2、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3、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4、辩证唯物主义第十四章 法兰克福学派一、霍克海默尔的“批判理论”1、批判教条主义2、 “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的对立(1)基本立场 (2)基本观点 (3)基本方法 (4)基本目标二、阿多尔诺的否定辩证法1、主体与客体同一论2、否定的辩证法三、马尔库塞的发达工业社会批判理论1、对本能的必要压抑和额外压抑102、单面性理论3、生物学或心理学的革命4、评价四、哈贝马斯的批判的社会理论1、晚期资本主义理论2、交往行为理论3、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4、技术至上论: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第十五章 后现代主义哲学一、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哲学(一)后现代主义与后工业社会(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1、反逻各斯中心主义 2、反建构、反体系或解构主义 3、反认识论4、反表象主义、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 5、反文本的意义确定论6、反真理、反权威 7、反哲学或反哲学至上主义 8、反科学主义9、反传统、反文化 10、反一元主义二、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一) “元叙事”危机(二)语言游戏和“语用学”(三)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三、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评论(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主义评论四、格里芬的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一)机械论与现代主义(二)过程哲学与后现代主义五、后现代主义哲学在当代人文科学中的影响(一)后现代主义文学(二)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三)后现代主义女权运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