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主干 情境 特色 价值2004 年全国及各地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综述文/ 孙双武 2004 年夏季高考有 11 个省市自行组织命题,这样,北京、天津、湘鄂渝、江苏等省市文科综合卷纷纷“粉墨登场”,进一步打破了全国高考使用一张试卷的格局,可谓“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本文试就这些试题(不包括上海高考历史卷)作一综合简要分析,以求教于各位方家。 一、题量、分值与考点分布统计 表 1 全国及各地文综卷历史学科试题量、分值比较表 题量 分值试卷名称选择题 材料题 问答题 综合题 总题量 选择题 材料题 问答题 综合题 总分值全国卷 13 题 1 大题4 小题 0 2 小题 19 题 52 32 0 20 104(300 分制)北京卷 12 题 3 小题 0 2 大题4 小题 19 题 48 28 0 29 105(300 分制)天津卷 11 题 0 1 大题 4小题 2 大题 3小题 18 题 44 0 36 16 96(300 分制 )江苏卷 14 题 1 大题4 小题 1 大题3 小题 1 大题5 小题 26 题 28 10 12 6 56(150 分制 )湘鄂渝卷 12 题 1 大题4 小题 1 大题3 小题 19 题 48 32 0 20 100(300 分制) 从分值来看:江苏卷的分值最大,相当于 300 分制的 112 分;天津卷的分值最小,仅 96 分;全国卷和北京卷均超过了 100 分,体现出历史学科微弱的“优势”;而湘鄂渝卷保住了自己的“本色(即 100分)”。从试题的数量来看:题量最多的是江苏卷,达到 26 题,而其他的文综卷历史试题均不超过 20 道题,基本相当。 表 2 全国及各地文综卷历史学科试题考查的知识要点表 试卷名称 题号 考查知识1215 中国古代和近代科技1619 文字资料和文物2023 中俄(苏)关系24 书法篆刻艺术37经济全球化的构建及趋势增强。包括西方人了解世界范围变化和世界各地关系发展趋势 ,对 哥伦布航行到美洲历史影响的评价,20 世纪初各国经济日益密切的表现和受益国,经济全球 化的两重性和认识全国卷39 第(1 )小题, “一五 ”计划内容和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第(2)小题,在东北重点建设的原因1215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1617 典籍的史料价值(经济重心南移和宋应星天工开物 )1820 中共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北京卷2123 西欧与美国的关系及发展变化37 人权问题。包括“约法三章” , 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出现的政治、经济、思想 背景,编辑北京地区人权历史报告卡片40铁路与工业化。包括铁路对德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清反对修铁路反映的本质和对中国社 会的影响,保路运动兴起的原因和 20 世纪国人对铁路建设的态度转变北京卷41 第(1 )小题,苏俄在农业上的探索和教训1314 少数民族与民族融合15 明朝的五军都督府1618 科学技术。包括墨经、中国 20 世纪 60 年代的尖端科技成就和第三次科技革命1920 民族工业的发展。包括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因,新中国对民族工业的措施2122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2324 国际关系。包括巴黎和会和 1992 年的美国与西欧、日本的关系变化37第(1 )小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方式;第(2 )小题,西方列强在自由和垄断阶段对 外扩 张的特征和原因;第(3 )小题,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及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的政策和成就39 中国古代不利于农业生态发展的方式及原因天津卷40 “欧共体”成立的目标及影响, “欧共体”的组织机构1115 虎门销烟, 资政新篇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洋务运动,公车上书江苏卷1620 袁世凯复辟失败的根本原因,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者,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抗战后 美国对华政策2124 南京解放,第一批国营企业的诞生,1972 年中美上海公报 ,葛洲坝工程41 “两个凡是”及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43 洪秀全与天朝田亩制度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毛泽东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215 珠江流域文明的发展。包括灵渠、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地、清朝“公行” 、在 深圳和珠海设特区的原因湘鄂渝卷1619 中国古代地主官制。包括秦郡县制、西汉刺史制、北宋设转运使和元朝设行省2023 中日关系。包括鉴真东渡日本、 马关条约 、1927 年东方会议、1972 年中日关系正常 化37战争与和平。包括格老秀斯战争观、国际盟约所反映的战争态度及原因、联合国宪 章有关安理会的规定、冷战后的国际形势特征及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湘鄂渝卷39 能源问题。包括李鸿章、张之洞对采煤业的认识,清朝对采煤业的政策变化,中国近代 能源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二、2004 年全国卷与各地文综 历史学科试题的主要特点从上面的表 1、表 2 可以看出,今年的历史学科试题除了全面开花、各展所长之外,还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考查,落实双基。从以上列出的五套试题所考查的知识要点来看,均为基础知识,是考生必须掌握的主干知识。其中,全国卷、北京卷、天津卷和江苏卷都涉及东北问题,全国卷、江苏卷是以文科综合题的形式出现的;全国卷、北京卷和天津卷均考查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天津卷还为此先后出现了两组相关题;北京卷和天津卷在“欧共体”问题上也重复命题。另外涉及的能源问题、战争与和平、国际关系、中外政治制度、党史、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和抗争史、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等问题都是学科的主干知识。五套试题基本不涉及非重点知识的试题。可以说,五套试题代表着当今文综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主潮流。 2研究性学习试题初露端倪。今年虽然是全国普遍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之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但文综高考试题中,并未出现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试题。而北京卷第 37 题,要求学生以北京屈辱史为例,写两个有关北京抗争篇、新生篇的资料卡片。这实际上就是把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入到高考命题中的尝试,标志着历史学科开始在文综高考历史试题(不包括上海高考试题)中“崭露头角”。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推出的,并在中学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逐步实施的,是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根本改变,这将对高中学科教学带来新的生气,同时也必将对高考命题产生深远的影响。 3力图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2004 年全国卷和各地文综卷历史试题的命题为了回避和杜绝“猜题押宝”行为,继续加强了对探究性内容的考查,通过设置情境这一手段,来测量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并在 2003 年高考第 37 题(“长城”题)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情境的设置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2004 年全国卷有各类图片和图表 16 幅,其中与历史学科相关的有 5 幅。从情境营造的手段上看,一改以前高考地图、表格、简图、拓片文字材料等司空见惯的方式,在全国高考中首次推出了照片材料(第 18 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由于这一创新赋予中学历史教学以更新的内涵,有利于教改向生动、活泼、直观的方向发展,还历史学科以广博丰富、深邃隽永的本来面目。应该说,实物图、照片等被引入高考试题中,给高考命题和能力考查以更广阔的空间,对时下愈演愈烈的“猜题押宝”极端行为来说无疑是一大重创。这种引入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对高中历史教学而言不啻也是个福音。 如全国卷第 18 题出示了一幅西夏木活字(佛经)印本,第 19 题出示了一幅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广告),第 37 题则出示了西方人公元 1 年、公元 1500 年、公元 1800 年对世界范围了解情况的示意图,要求学生分析西方人对世界的认识范围不断扩大,摆脱相对孤立,联系不断加强的趋势。三道题选用了五幅图,有历史拓片图、照片和地图,立意新但落足点低,有很强的人文性。北京卷也“不甘寂寞”,第 17 题推出三幅图片材料,要求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确定是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内容;第 37 题要求学生编辑北京地区“人权历史报告”的资料卡片,使学生在组织材料作答的同时,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命题者命题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五套试卷中历史学科主观题在文字材料情境的设计上,也体现出指向性强、问题集中的特点。即问题的提出不是在所有材料出示后再抛出,而是有步骤、有目的、有分别地设计,各学科的界限进一步明确,有利于学生集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一命题思想在全国卷文科综合题(第 39“东北”题)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是 2003 年全国卷第 39、40 题成功命题思路的继承的发展。图片的运用,也较好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自身特色,对改善中学历史教学的外部不利环境是大有裨益的。 4力争突出历史学科的应有价值。由于“3+文科/理科”高考模式和“3+大综合+1”高考模式的推行,加之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已经成为选修科目,历史学科的地位无形被削弱。因此,树立学生的历史意识,体现历史学科“资政教化”“古为今用”“知古通今”的功能和价值取向是当务之急。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终极目标是学生能够“读史明智、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资政教化”,即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增长觉悟、发展智力。 2004 年全国卷历史学科试题的命制全面体现了以上的指导思想。如第 18 题、第 19 题和第 37 题第(1)小题,通过图片材料设置情境,并通过对材料所携带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去伪存真,考查了学生初步地进行历史研究的能力和意识。而第 1215 题、2023 题、37 题、39 题第(1)( 2)小题除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之外,还特别重视渗透国情意识和爱国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科技落后原因、当前发展趋向及目前存在的困难,培养一种危机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而各地命制的试题也与之趋同,几乎所有的试题都力图实现能力考查、特别是学生潜在地发展素质和能力为主导方向,这一导向显然有助于历史学科自身价值的体现。其中,全国卷和北京卷在试题情境设计上的独特手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研究历史相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对维护历史学科应有的地位十分有益。 5不回避热点焦点问题,迎难而进。全国卷和江苏卷文科综合题都考查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一般认为,热点焦点问题比较容易被猜中,故命题者都竭力回避,但今年却“挺身而出”“毫不畏惧”,体现了命题者的勇气和决心。另外对人权考查、对铁路与工业化的考查、对中国关系的考查、对能源问题的考查、对科学技术和科技革命的考查、对欧共体成立与欧洲统一的考查,也大多是从热点焦点问题的正面切入,这种命题思路与以前高考命题“侧面接触”“打擦边球”的作法不一样。全国卷政治学科第 38 题中考查的“蓝色国土”,也是直面热点焦点问题。不回避热点焦点问题对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国情、关注世界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也有利于学科社会价值的体现,使学生深刻感触历史学科是一门非常“有用”“实用”的学科。 6试题的难度适中,基本无偏题、怪题。请看表 3 表 32004 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和各地文综卷历史学科基础题题量、分值统计 题量 分值试卷名称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文综题总题量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文综题总分值比率全国卷8 1 0 1 10 32 8 0 6 46 约44.2%北京卷5 1 0 1 7 20 8 0 8 36 约34.3%天津卷8 0 1 3 11 32 0 5 8 45 约46.8%江苏 13 4 3 5 25 26 10 12 5 53 约90.5%卷湘鄂渝卷11 1 0 0 15 44 9 0 0 53 53%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除江苏卷相对普遍容易、北京卷只有1/3 左右分值的题容易外,其他试卷基础题都控制在 4453% 之间。试题难度相对“3+2”高考模式时有较大程度的下降,除少数试题超过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外,基本没有非基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