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师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白凤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要不断进行创新,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而要达到这一要求,高等院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不辱使命的基本保证。因此,加强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高等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康德说:“在 这个世界上 ,惟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我们内心深深的震撼,一个是我们头上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 。道德是以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思想和行为的规范。道德力量始终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1职业 道德是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园地,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着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否实现的基础。教师职业道德古也有之,只是在不同的阶级社会,有其不同的内涵罢了。在当今中国,教 师的职业道德就是“ 严谨治学,科学育人;热1 新华时评:努力营造崇尚道德楷模的社会风尚,2007 年 09月 18日 20:33:11 新华网2爱学生,以情育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团结协作,共同育人;敬业乐教、勤业精业, 职业育人”。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 师德,具体体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其一,是对本职工作的爱,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其二,是对学生的爱,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教育性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其自身的价值观和人格特征往往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价值观通过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影响教育内容。在显性教育方面教师会自动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理解,处理教学内容,突现一些自身认可的内容,而相对忽略另一些内容;在隐性教育方面,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对课程以外许多问题看法的不自觉流露,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的人格特征也是影响教育内容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教师的人格特征本身就是教育内容。教师的人格特征对教育内容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教师的道德人格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中国自古就有“ 以身立教” 的理论,道理在此。另一方面,教师 的人格特征也影响其对教育内容的加工处理。一个有诗人气质的教师,其教学会充满热情,富于想象;一位逻辑性较强的教师会以冷静思辩的睿智见长。情绪好的教师容易宽以待人,诲人不倦;而心情欠佳者则容易苛求学生,草率行事。尽管气质、情绪等人格特征主要是心理范畴,但是职业道德对于这些人格特征的修养和调整仍然是有非常大的导引作用的。32.适应性大学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其职业道德的自觉遵从,这是教师形成使命感的源泉。同时,社会对学生规格的要求,也潜在地使教师遵从,适应其职业道德成为必然。社会需要的学生必须是品德高尚、智能充分,身心健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生这些素质的养成,取决于给他们营养的教师的综合素质师道不立,其教不成,学生的成才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进而是不可想象的。从这一点出发,也必然促使教师去修身、养德,以契合教师的角色,满足对象的需要,否则 ,就失去做教师的资格。3.整体性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之一就是影响的整体性。这一整体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指每一教师对学生影响是整体的;二是指教师面对的是学生集体;三是指教育使命需要教师集体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教师道德的修养也应是整体性的,即不仅具有渊博的知识体系,同时拥有良好的人格特征,比如一个知识丰富的教师可能因为其性格上的内向而给学生以冷漠的印象,因此教师实际上必须尽量做一个“完人”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就教师而言,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社会的进步从来需要高尚道德风范的引领,需要道德楷模力量的激励。在体制变革、利益调整、价 值多元、观 念嬗变的今天,2教师首4先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自身道德社会化的楷模。大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言谈举止的影响。尤其是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教师的影响较大。因此,作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的教师,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 观引导学生,自己首先成为精神境界高尚的人。为此,教师必须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不断加深自己的理论休养;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教师都应坚信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做到自我完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能利用教书育人的课堂向学生传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给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这是教师最起码的政治责任感。第二,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和普及,使人类步入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教师肩 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感来源于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来源于对2文汇报评论员:让道德之花永开不败,2007-09-205学生的理智和真诚的爱。只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才会有对工作的强烈的责任感,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只有对学生理智而真诚的爱,才会有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品格,才能超越功名利禄诱惑,潜心于默默无闻的教学研究和工作中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强化了人们的功利观念,从而调动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人们的开拓精神和敬业精神。但是不能回避,市场经济也带来负面冲击,如一些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只知逐利,不知规则,理想信念动摇,敬业精神淡化,道德水准下降,不思进取,凭老本吃饭等等,这些负面影响在教师队伍中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正视现实,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的敬业爱岗精神,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逾越的障碍。教育家夸纽斯曾经说,教师“是太阳低下最光辉的职业” ,这不单是对教师职业和人格的赞扬和评价,也是对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鼓励和鞭策。作为教师,应时刻想到,教 师 之所以为教师,就是不仅在学识上,而且在政治思想、个人品格、价值观 念、行为习惯等方面,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知行统一,才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才会使学生“亲其 师,信其道”,像磁铁一般吸引学生自觉接受其影响。当然,每个人均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个体,个性特征也是有差异的,但爱岗敬业、 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一点应该是共同的。如果做不到这些,就不具备做教师的资格。很难想象一个不能爱岗敬业、为人6师表的教师,能在学生心中享有威信,能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因此作为教师,无论工作遇到多大困难,环境怎么变化,都要以忠诚之心敬业爱岗,同时要为人正直、严于律己, 处处以身作则,事事从我做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拥有良好的道德感染力,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第三、专业知识精深,有渊博的知识结构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过去常讲,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 必须具有一桶水”,这些都说明教 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熟练的业务能力,才能无愧于教师的光荣称号。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丰富的专业人才摇篮。知识是教师从教的基础,也是教师威望的前提。教师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这是教 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首先要做到精通,即对所教学科的知识了解深入,运用自如,能举一反三。其次要做到知新,即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教学视野开阔,教学观念先进,始 终站在知识的前沿。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特别尊敬那些知识渊博而又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因此,作为 高等院校的教师,在突出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结构,包括与教学实践相关和与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教学 实践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基础,要懂得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的理论,特 别是对一般的教育规律、教育过程、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有准确的认识和理解。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必须7有与学科教学相关的知识,如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或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断分化和融合,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知识,这一切,都要求学习、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其教育和指导。第四,创新意识浓厚,有较强的创新能力21 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其显著特征应当是创新。因为,高等教育一方面联系着基础教育;另一方面,它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再者,高等教育也是创新知识的基地。这些都迫切要求教师具备创造性学习的本领,才能立足讲坛,吐精华于莘莘学子。创造性学习,意味着教师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变换教学方法。创新的本质是消化和否定已学的知识结构,对知识的单元进行裂变和重新组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既要热情地求知,又要科学地求知,要以现代知识理论为指导,从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处理好自己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层次与外围层次的关系。要摒弃学历至上的陈腐观念,养成阅读、札记和交流的习惯,不断实现知识结构的动态调整。要善于管理和驾驭自己的单元知识,促使单元知识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是教 师创造性的工作的基础,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的特征,还要求教师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科研工作,既是成为创造性教师的重要阶梯,又是对学生“ 身教” 的有效手段。每8一个教师都不应该使自己成为简单意义上的教书先生,不能满足于对知识的简单复制。高等院校的教师必须是一个研究者。有研究才有创新,有创新才能有成就,有成就才能吸引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教师首先要树立强烈的科研意识。通过积极猎取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丰富自身的学识水平,为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敢于实践。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学科领域,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科学地选择课题,合理安排研究内容,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在充实自身的同时,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摸索经验,开拓道路。 参考文献1.周辅成主编:西方伦理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 1987 年版2. 王荣德著:现代教师人格塑造,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4 版3. 教育部人事司组编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4袁贵仁著: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