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松江区实验小学 李燕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的学科,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准确的语言代表着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因此数学语言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科学性。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产物,又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数学思维又是借助数学语言进行的,是依靠数学语言而显示的,语言的明确和精练是由于思维的明确和严密。总而言之,数学思维是数学语言的基础,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外壳, 所以培养学生使用正确数学语言的能力,其实质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好了正确的数学语言才是真正的学好了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节课就能培养和训练出来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训练过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学习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学习数学语言,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数学语言不断内化、不断形成、不断运用的过程。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数学语言能力既是数学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其它各种数学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有重要作用。1、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一方面,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如果数学语言不过关,将难以阅读和交流,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难以听懂、看懂别人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观点。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学生学了可能就只会死记硬背文字表达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而不能将其符号化、形式化,不能把自然语言形式转化为符号语言或数学表示形式,将概念法则与公式沟通。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2、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衡量其智力发展2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理解课堂上教师用数学语言所阐述的数学内容、思想、方法,是衡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所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的,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对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1、营造民主和谐交流氛围、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交流是数学课堂不可缺少的要素,有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学生就能在环境的熏陶下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了交流,课堂就缺少了生机,孩子思维的发展也就停滞了。随着年级的升高,爱发言的孩子会越来越少。怕出错,顾面子,是阻碍学生交流的一个难以逾越的屏障。因此,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搭建自由交流的平台,使孩子们乐学、渴学、会学,敢说、会说,是我一直在课堂上所追求的目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溶入”课堂活动中,首先得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 ,敢“说” 。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学生自然就有说的欲望。要让学生想说、敢说。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以朋友的心态对待学生;其次教师要改变观念,留足让学生发言的时间,此外教师提问时要尽量用“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你来讲一讲好吗?” “我们共同来探究好吗?”等协商、诱导的语气。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愿意勇敢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2、加强具体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语言往往是抽象的。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和词汇储备并不多,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难以用抽象的语言表述,尤其是一些思路紊乱的学生更容易出错。这时,若要让学生达到抽象的数学语言阶段,则必须引导学生经历具体数学语言的教学和训练。3我曾经上一节一年级时间的评比课,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几时和几时半。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 ,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但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认为学生对“时间”概念并不是一张白纸。因此第一次试教中新授认识几时的时候,先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1 时、8 时、12 时,让认识的学生说出这些时刻,接着就要求学生观察这三个时刻并总结出几时的特点;新授几时半时,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几时半的特点。教学下来,发现学生都不太会归纳,其中几时半特点的归纳基本上是“师授生听”的情况。而再要求学生根据几时、几时半的特点去认识 6 时、6 时半、12 时半等比较难的时间时,学生的正确率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经过自己的反思及与听课老师的探讨,得出一个结论太抽象。虽然大多数学生会看几时,少数学生会看几时半,但还是比较感性的、粗浅的,再加上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和观察力的薄弱,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直接根据三个钟面就要归纳几时和几时半的特点是相当难的。找到问题所在后,我们一致认为应该在一开始学生说时刻时结合具体的题目说特点,再归纳。因此,在第二次试教中,还是先出示 1 时、8 时、12 时让学生说出这些时刻,当学生每说出一个时刻时,我会加问一句:“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会根据具体的题目回答说:“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 1”;“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 8”;“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 12”。接着再根据刚刚三个时刻的特点让学生总结几时的特点,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高高地举着小手要归纳,而学生的回答完整得让我惊讶“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后面的几时半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但同样的,当学生说出显示的时间是 7 时半,我马上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着 6,时针走过 7,在 7 和 8 的中间” ,学生有了前面说整时的基础,回答得非常流利。接着又说了 10 时半和 12 时半,最后根据这三个钟面归纳总结几时半的特点,效果和第一次上课完全不同,没有再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 ,学生踊跃回答,并且表达很完整。由此可见,在具体语言阶段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结合具体的题目是何等的重要。其实讲解具体的题目,不仅将整个思考的过程展现,也让学生在形象中提炼抽象,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进行语言的提炼及归纳总结。43、注重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环节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也是对学生思维的体现。而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从而使知识内化,学会表述。新教材把“分数的初步认识”放在三年级,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是一个比较难的学习内容,在这之前从没接触过。在新授第一课时几分之一中,先请学生把 1 个甜橙对半平分,如何表示半个甜橙,在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以此交流并引出 让学生感知,当学生认识 后结合折图2121活动,深入理解它的含义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21并说给你的同桌听你是怎么折的,接着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 4 个,每个人分到多少蛋糕?5 个人平分呢?15 个人平分呢?再动手操作在圆形纸上折出 、1、 ,然后请小朋友观察 、 、 、 、 、 ,他们有什么8162145816共同的特点,学生很清楚地说出分子上都是 1,由此得出像这样的分数都叫做“几分之一” 。让人惊喜的是,学生基本上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几分之一的概念,这就说明了学生是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涵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学具操作过程,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演示过程,在一次次的动手操作中感知、领悟所学的知识,这就有利于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有条理地表述,从而也达到了动脑、动手、动口“一体化” 。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新思想、新发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5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4、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是锻炼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既能外显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数学语言锻炼的机会,更能通过交流讨论相互促进,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还能通过合作学习,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两位数加两位数 ,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内容,如果单凭老师的讲授学生根本听不进也不理解算法,所以我并不急着要让学生说算法,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先让其独立思考。会的学生可以直接在练习纸上写出自己是怎样算的,而有困难的学生则在数值板上用小圆片摆出来,再圈一圈,根据所圈的写出过程,不同的圈法就有不同的算法;也可以在数射线上跳一跳,画一画,再根据数射线写一写;写好后,再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在汇报交流时,学生说出了七八种不同的算法:(1)38+25=50+13=63、 (2)38+25=40+23=63、 (3)38+25=33+30=63、 (4)38+25=58+5=63、 (5)38+25=8+55=63、 (6)38+25=40+252=65-2=63、 (7)38+25=38+305=685=63,能把算法说得很到位,而且数学语言的表达有条理,有逻辑,也把原本一节枯燥乏味的课变得学习气氛活跃、思维多样的“繁荣景象” 。可见,数学离不开语言,正因为“数学语言是思维的体操” ,它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课堂上让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表达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激励他们各抒己见,相互补充、相互纠正,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向上,思维活跃,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5、发挥教师语言的导向作用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保障数学语言不是简单的书面语言,也不同于生活语言,它的特点是准确、简洁和严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不够严密,缺乏逻辑性、完整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相对比较弱,这样就阻碍了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表达,数学思维得不到正常反映。因此,教师在课堂里的角色是不容低估的,是学生由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过渡的导师。由此可见,教师引导语的导向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学生发展数学语言表达的航标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6数学语言。在教学中,我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表达。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听清楚老师的提问、讲解,那么必定会由“会听”转变到“会说” 。在一年级新教材第一学期绿地-讲讲算算(一) 这一内容教学中,要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应用题,对于刚入学不久根本不懂什么是应用题的学生来说,无法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只会说一大堆,像在编故事一样。而我在教学中,出示情境图后,用一句很简单的话就能让学生明白该怎么说。 “请小朋友用两句话,一个问题编一道题” 。这节课正好有新教师听课,课后,一位新老师说:“李老师,你真有办法,一句话就能让你的学生会编应用题,我当时就是让学生看图说一说,结果学生说了很多,但就是说不到点子上。 ”又例新教材四年级的“应用题”教学比较难,学生必须学会分析才能理解题意会解答。在第一课时中,我就一步步引导学生怎样去分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