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诗词中常见的情景关系分析- 2011语文高考卷有感信阳工作站白香娥推荐河南省信阳市二高 郭强 邮编464100“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可见把握诗歌的情与景多么重要。“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好诗不论是先写后抒情,还是先抒情后写景,或是边写景边抒情,都能心与物融,情与景合。诗歌中的情与景有主次之分,情制约着景,景容载着情,景是为情服务的,正如李渔所说:“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要表达他的思想情感。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最主要、最常见的方法是借景(物)抒情,因此间接抒情中情与景的关系是高考的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设题热点,举几个例子:2011全国新课标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 ,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1, 这 首 诗 表 现 了 诗 人 什 么 样 的 感 情 ? 请 简 要 分 析 ( 5分 )答 : 表 现 了 怀 古 伤 今 之 情 。 诗 人 春 日 眺 望 经 水 之 滨 , 不 见 春 草 , 只 见 古碑 , 行 客 之 路 尽 是 黄 沙 , 想 当 年 秦 国 何 等 强 盛 , 看 如 今 唐 王 朝 的 国 势 日 衰 ,眼 前 一 片 荒 凉 , 于 是 “不 堪 回 首 ”之 情 油 然 而 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写哀景抒哀情。2011 全国卷关河令 周邦彦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间接抒情的借景(物)抒情法,在鉴赏分析情与景的关系时,我收集了一下,大约出现频率最高的有这样一些:借景(物)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化情入景、触景生情、以景显情、以景衬情、缘情设景、因情设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等,而且都是以与“借景(物)抒情”并列的抒情方法在出现。那么,这批“专业术语”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的学生在分析情与景的关系时如何才能不被它们迷惑,下面谈一点个人的简单看法。一, 借景(物)抒情是最重要、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2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同时在艺术技巧上多有象征寄托渲染烘托。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杜甫著名的登高 以景衬情,是指诗人通过渲染景物烘托感情,或通过景物描写来寄托、暗示感情,或化景物为情思。如姜夔扬州慢:“渐黄昏,清交吹寒,都在空城”“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都以凄凉的景物描写,渲染、烘托了作者心中强烈、深挚的故国之悲。再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听觉、视觉所接触的景象描写琵琶曲终后的寂静氛围。秋水冷月的景物,烘托了琵琶女绝妙入神的技艺和听者沉浸入迷、如梦初醒的意态。例 2011 山东卷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 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 ”,说山泉的 “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 ”,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的高度和谐统一。二,寓情于景(融情于景、化情入景),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融情入景(移情入景)。所谓融情入景是指作者在创作时把先前饱藏于胸中的某种感情,外射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使所描写的景物渗透着某种主观感情色彩,从而生成意境。触景生情和融情入景的区别是:触景生情,情由景引起,同样的景往往唤起类似的情;融情入景,情感先行,诗人将情注入所描写的景中,不同的情会给景物著上不同的感情色彩。同时在艺术技巧上多有比拟。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好雨;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再如杜甫的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是说花上溅滴愁人的泪;“鸟惊心”是说鸟鸣惊动愁人的心。春天花开鸟鸣,本该使人欣喜愉快,但由于身处战乱,家离人散,花容并不能抑人愁容,鸟鸣更增加人的愁思。作者把人的愁容愁思赋予自然之花鸟,这就是寓情于景(融情于景、化情入景),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景中含情。【广东卷】减字木兰花 。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早春 黄鹂刚刚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2)对早春的喜爱;“休辞”、 “人易老”、 “莫待”,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慨!三,情景反衬 情有乐哀,景也可分乐景哀景。所谓乐景,指容易使一般人赏心悦目的景物,如和风丽日,啼莺舞蝶等;所谓哀景,是指容易使一般人情绪感伤的景物,如残阳凄风,颓垣落叶等。景与情,或相辅相成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或相反相成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愈见其乐;以哀景写哀情,愈见其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上)。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联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江西卷】清 明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野草的荒坟中。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四 触景生情,因见到某一景物,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如:黄巢的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因菊花之悲苦而有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首诗写作者长夜不眠,望月思归,身陷长安思念犹在鄜州的妻子儿女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是由朦胧江月琵琶哀怨而才“青衫湿;吗? 人在常态下,其感情比较平静,但一旦受到外界特定情境的触发,本来潜藏于胸的某种思想感情就可能会被唤起而释放,从而凝成诗篇。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突出秋天寥廓4凄凉的特征,景中渗情。颔联视野开阔,写出夔州山城的地理特点,“触景”是具体的,又是宏观概括的。颈联写自身所处的境况“万里作客”、“百年多病”。尾联写由萧瑟的秋天和苍莽的山水及自身的境况共同唤起的感情“艰难苦恨”、“潦倒”。就景而言,万木摇落的深秋,荒凉僻远的山城,本来有一种压抑苍凉的况味。这种况味和杜甫自身的“老”“病”“ 艰难”的处境融合扩展,使悲怆情调愈见浓郁。全诗的意境,就是触景生情生成的意境。五 缘(因)情设景,是指因为抒情主人公沉浸于某种情感之中,作者为其造设了与他的感情相吻合的眼前之景,这种景物并不一定就真实地存在于眼前。同时艺术手法有虚实结合联想想象。如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此时还未“到晚来”,崔莺莺也还没有“闷把西楼倚”,当然也就还没有“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只是作者因情而为崔莺莺设的景。“夕阳古道,衰柳长堤”正好能表达、衬托崔莺莺此时心中的忧愁、相思和寂寞不舍之情。再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因为诗人的离愁别恨、别后孤单凄凉,因而通过想象设置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场景。六显景隐情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偏重含蓄蕴藉,唐司空图主张要有“韵外之致”“象外之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情与景的关系中,显景隐情表现为全篇都是景物描写,作者的情感倾向,几乎不出现在诗歌的文本中,作者的情感隐藏在景物画面中。这种意境创造的方法,与移情入景不同的是,落实到文字上的情感词极少,作品的感情指向性相当隐蔽。至于此中的感情,要读者反复吟咏体味,才能领略其言外之意,获得回味无穷的审美感受。 【浙江卷】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深山”、 “夕阳”、 “秋雨” 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如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描写滁州城西郊野西涧的风情景物。他为何“独怜”涧边的幽草?因为涧边幽草生机勃勃而又自甘寂寞,显示了诗人无意哗众取宠而甘于安贫守节的恬淡胸襟。他为何钟情树间啼唱的黄鹂呢?黄鹂除了反衬幽草的处幽守默外,还有自由自在、不受尘世羁绊之意。而那在春潮急雨中任自纵横于野渡的孤舟,更流露了诗人生当风雨飘摇的乱世,无所用其才的忧伤情怀。诗人将自己无奈的处境和思慕隐居的心声悄无声息地糅入富于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中加以表现,意蕴深厚而又了无痕迹,使此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言景不言情,作者的目的仍在抒情,在景物中隐藏着诗人深深的感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