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离子反应说课稿(第一课时)黄梅一中 柯娟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离子反应属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电解质的概念和离子反应的概念。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2、 教学三维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务本质的能力。二、 说教法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由于以前已经学习了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导电实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图示演示实验教学,图片展示了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试验,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溶液导电的本质。并通过“化合物” 、 “或”等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电解质定义的外延和内涵。本节是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概念多且抽象难懂,重点是离子反应,而概念又是研究离子反应的基础,为了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设计突出了以下几点:遵循由感性认识结合实践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注重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形成理论,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概念。教学方法上采用多演示,多启发,多对比,多讨论,讲练结合。三、 说学法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四、说教学程序(1)教学情境设计 1:展示氯化钠溶液导电实验装置,设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能导电?如何证明氯化钠等能导电的溶液中存在着离子?通过让学生回忆初中导电性溶液实验,引出教学内容,并解释氯化钠溶液导电原因是因为发生了电离,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离子。由于氯化钠在水中电离是微观世界中的变化,我借助多媒体展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动画示意图,引导学生描述电离并定义电解质。通过归纳强调如何正确理解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练习掌握区别部分常见的物质是否为电解质,比如氯化氢,二氧化碳,铜,氯化银等等,并指出这其中是电解质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最后通过归纳总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划分结束教学情境 1.(2)教学情境设计 2:因电解质溶于水后可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为下节课离子反应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明白离子反应的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这一客观事实,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基本建立了电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这样的知识结构,为本节内容的系统化,知识之间的衔接做了前提工作。本节课我认为已经达到教学要求,事实证明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理解和接受这节课内容的同时,对接下来的离子反应也表现出来极大的兴趣,这是较好的一面,同时我也意识到,由于课堂注重概念的理解,部分同学的微观构建能力有限,理论结合实际方面的运用尚有欠缺。附:板书设计一、电离1、定义:化合物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2、表示方式:用电离方程式表示。HCl = H+ + Cl-NaOH = Na+ + OH-NaCl = Na+ + Cl-二.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 :酸,碱,盐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 :蔗糖,酒精等【练习】课后习题 1、2、3.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