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二五”时期统计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为全面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充分发挥统计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要求,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努力开创统计科学发展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统计改革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统计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建立了比较完整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制度方法体系和统计法律制度,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统计信息化系统,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统计队伍,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和常规统计调查,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提供了大量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统计工作既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统计数据,统计在促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凸显。同时,统计客体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变动频繁,统计需求总量急剧增加、多样性显著增强,统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统计调查体系还不够健全,统计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统计信息化建设还相对滞后,统计基层基础还比较薄弱,统计能力与统计需求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源头数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宏观数据匹配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牢牢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奋力推进统计发展和改革。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统计发展和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坚持规范统一、改革创新、公开透明,奋力夯实统计基础,着力改革统计调查体系,积极创新统计体制机制,全力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统计生产方式和统计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全面开创统计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要求。 坚持把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作为统计科学发展的中心任务。各项统计改革和建设都必须有利于提高统计生产能力、统计管理能力、统计保障能力,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利于增进全社会对统计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坚持把规范统一作为统计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加强统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完善统计法律制度,健全统计标准,统一基本统计调查制度,规范统计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建立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推进统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统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冲破传统思维定势,坚定不移地针对统计生产方式、统计管理体制机制等关键问题和服务业统计、民生统计、资源环境统计等薄弱环节,深化改革,奋勇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进步。 坚持把公开透明作为统计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及时公开统计调查制度和重大统计改革事项,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的透明度,及时公布统计资料,科学解读统计数据,广泛普及统计知识,切实强化统计宣传,努力体现责任统计、服务统计、科学统计。 坚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统计科学发展的强有力支撑。进一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工作的融合,进一步加大统计信息化投入力度,切实提高统计信息化科学规划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统计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实现制度设计、任务布置和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存储、发布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坚持把基层基础作为统计科学发展的重要根基。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健全基层统计机构,充实县乡两级统计力量,完善基层统计工作机制,改善基层统计工作条件,努力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水平。 (三)发展目标。 统计发展和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符合国际通行规则,调查制度科学、调查行为规范、调查方法透明、组织体系完善、技术手段先进、法制保障有力、队伍素质优良、服务水平一流的现代统计体系,基本实现统计现代化。本规划期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建立能够准确反映国情国力,客观描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正确引导科学发展,深入揭示经济社会运行规律,理念先进,标准完备,指标完善,方法科学的统计制度方法体系。 建立以调查单位一套表为载体,以单位电子报表和调查员电子终端为依托,以联网直报为主渠道,能够准确及时完整获取调查对象原始数据,调查行为规范,汇总过程简约,加工过程可控的统计数据采集与处理体系。 建立能够高效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和独立性,机构健全,职能互补,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的统计组织体系。 建立能够有效推动统计业务顺利开展,法律制度健全,技术支撑有力,基层基础扎实,经费供给到位,科研力量雄厚的统计保障体系。 建立能够满足党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需求和对外开放需要,信息可靠,内容丰富,方式多样,获取便捷的统计服务体系。 建立能够为统计发展和改革提供智力保障,为高质量完成统计调查任务提供人才支持,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结构合理的专业化统计队伍。 二、完善统计调查内容,创新统计调查制度 以有效满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对统计工作的需要为目标,整体设计统计调查制度,统筹安排统计调查项目,优化统计指标体系,加大抽样调查力度,充分利用部门行政记录,不断提高统计调查的科学性、适用性和权威性。 (一)健全统计标准体系。 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应国家管理和国民经济核算需要,借鉴国际通行统计标准,加快建立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产品分类、地域分类、统计单位分类为基础,涵盖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统一、完整、适用的统计标准体系。健全基本单位统计标准。建立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元数据库。加强对统计区划代码和城乡分类代码库的管理和维护。完善统计标准管理机制。 (二)健全统计指标体系。 优化统计指标结构,填补统计指标缺口,合理控制统计指标数量,建立和完善统计指标调整机制。增加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结构、效益的统计指标,健全能源和环境统计指标,完善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科技统计指标,强化民生统计指标,健全各类统计环比指标,建立国家科学发展指标体系框架。按照易于获得、便于调查对象理解和抗干扰性强的原则,科学设置基层填报的统计报表。面向企业的统计调查应当尽量利用企业已有的记录。地方和部门增设的补充性统计指标,应与国家统计指标体系相衔接。 (三)完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进一步完善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搜集、整理统计资料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逐步减少全面统计报表调查,大力推广抽样调查,加大行政记录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强化部门行政记录信息的整合,促进行政记录向统计数据的有效转换。合理使用重点调查、科学推算等方法,使之成为搜集、整理统计资料的必要补充。 (四)强化统计调查的统一性。 整合和完善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制度,调整普查项目和频次,统筹普查内容,科学设置普查指标,规范普查区划,确保普查能够真实反映国情国力状况,能够为各类常规统计调查提供基础数据和基本抽样框。尽快提高各类普查运用互联网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行政记录的水平。整体设计周期性普查制度与常规统计调查制度,实现常规年报与普查在统计原则、统计标准、统计指标、统计单位、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衔接。强化常规统计调查制度的一体化设计,逐步实现以企业、住户为基本统计调查对象统一设计常规统计调查制度。满足国家需求为主,兼顾地方管理需要,在继续以国家和省(区、市)为总体设计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基础上,抓紧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居民收入、农产量、规模以下经济等重要抽样调查制度,加强对分市、县相关统计数据的审核与管理,确保地方统计数据与国家统计数据相衔接。 (五)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严格规范统计调查行为,健全各主要专业全国统一的统计业务操作规程,完善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全过程控制办法。完善统计数据质量核查机制,健全对统计数据生产关键环节层层核实制度,建立对工业调查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筑业企业等定期抽查制度,完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事后质量抽查制度。建立健全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机制,加大利用行政记录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评估的力度,将统计数据质量抽查结果作为评估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参照依据。 (六)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水平。 积极稳妥推进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完善农业、建筑业增加值统一核算制度,分步实现工业增加值的统一核算,健全服务业增加值统一核算办法,提高地区与国家核算所需基础数据质量,科学核算各地区分行业增加值,逐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及增长速度与国家数据基本衔接。积极采纳2008年版国民账户体系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研究建立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分季核算制度,建立季度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完善投入产出和资金流量核算。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核算体系。 (七)完善产业统计。 加强服务业统计。认真实施服务业统计基本规范与职责分工 ,建立以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和有关部门统计报表制度为主体,普查资料和行政记录为基础,全面反映服务业发展状况,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宏观决策和部门管理需要,全国统一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建立服务业全行业统计调查。完善部分服务业抽样调查制度。建立交通运输业等服务业价格调查制度。健全房地产业统计。健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统计,深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改革,研究建立反映市场流通状况的指数体系。完善农业农村统计。建立全面反映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统一的主要农产品统计调查制度,进一步提高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产量调查的科学性、规范性。逐步建立农作物对地调查体系,积极推动遥感技术在农作物调查中的应用。改进农产品价格调查方法。完善不同调查主题的经常性样本轮换机制。改进工业统计。探索工业发展速度计算的新方法。研究建立全面反映工业生产、销售、库存等状况的工业指数体系。研究建立战略性新兴工业和生产能力利用统计调查方法和制度。完善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制度。完善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制度。逐步实现工业地方数据与国家数据的衔接。继续完善工业数据质量评估体系。改革建筑业统计。实现由注册地统计转为经营地统计。建立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制度。开展资质外建筑业企业抽样调查。改进投资统计。完善投资统计范围。研究改进固定资产投资额计算方法。完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调查制度。 (八)创新民生统计。 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统计监测系统。加强居民收入和消费调查。完成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任务,按照“城乡可比、国际对接、平稳过渡、统一管理”的原则,实现城乡住户调查统一标准、统一方法、统一指标、统一抽样、统一组织。加强贫困监测调查。建立保障性住房统计制度。完善劳动力调查制度,逐步建立能够满足国家需要的就业统计制度,正式对外公布调查失业率。改进劳动工资统计调查制度,增加反映劳动报酬结构和差异的统计指标,实现统计范围全覆盖。完善房地产价格调查制度。加强居民消费价格调查,改进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调查制度。 (九)加强人口、社会和资源环境统计。 完善人口统计。充分开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建立以自然人为调查对象的全新的抽样框。认真组织实施好1%人口抽样调查。改进年度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制度。加强社会统计。推动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财务统计。提高社会统计资料的收集和传播水平。完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改进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监测工作。改进科技统计。逐步形成以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资源清查为基础,经济普查、企业创新调查与年度重点调查相结合的科技统计周期性调查体系。强化资源环境统计。研究建立主要资源消耗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耗量统计制度。加快建立可满足测算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