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强迫症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心理障碍,许多研究者分别从神经生化、遗传学以及心理学等多种途径探讨这一现象的成因,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解释。一、心理动力学假说根据心理动力学原理,强迫症是起源于性心理发育的肛门期,即在开始大小便训练的时期。这时,亲子之间,一方面要求对方顺从,另一方面而不受约束,这种不平等的对立引起了儿童的内心冲突和焦虑不安,从而使得性心理发育停留于这一阶段,成为日后心理行为退化的基础。一旦个体遭遇外部压力,便会重现肛门期的冲突与人格特征。2、观察学习假设根据学习理论,观察是导致焦虑的条件性刺激。由于原初的焦虑-诱发刺激联结(无条件反射) ,经过观察和思维的激发,而获得了实际的焦虑。这样,事实上,个体就已经习得了一个新的驱力。虽然强迫可以基于不同的途径习得,但是,一旦获得之后,个体便发现借助于强迫观念的一些活动可以帮助减少焦虑,每当发生焦虑的时候,采用强迫的方式,个体的焦虑便得到了缓解,这种结果强化了个人的强迫。并且,因为这种有用的方法,成功地驱除了个体的获得性内驱力(焦虑) ,因而逐渐地稳定下来,成为习得性行为的一部分。3、系统家庭假设这种假设认为,病症表达了系统的破坏,而这个系统存在于人际关系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结成了一定的系统。在这里,个体的行为是由于他人的行动影响所致,反过来,他也会以一种循环的方式去影响他人。这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没有明确的头和尾,主要依据彼此吸引 的原则来进行互动。4、Rachman-Hodgson 假设 Rachman & Hodgson 在分析了一些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导致强迫症的原因可能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共同作用。1.遗传因素;2.情绪失调;3.社会性学习;4.对于特殊经验的学习。他们假定,强迫症是一个连续变化发展的行为模式,由于上述几方面在不同情况下的相继作用,导致个体最终演变成强迫症。5、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认为强迫症是病理的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是由于防御机制不能处理 强迫性人格而形成的焦虑,于是产生了强迫性症状。六、条件反射巴甫洛夫以大脑皮层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来解释本症的生理机制。七、素质特别是病前人格在本病病因中起重要作用约 2/3 的强迫症病人病前即有强迫性人格或精神衰弱。其主要表现为:力图保持自身和环境的严密控制,他们注重细节,做任何事都力求准确、完善,但即使如此也仍有不完善 、 不安全 和不确定 的感觉。他们或者表现为循规蹈矩,缺少决断,犹豫不决,依赖顺从;或者表现为固执倔强,墨守成规、宁折不弯及脾气急躁。八、社会心理因素是强迫症重要的诱发因素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等等。有些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可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从而形成强迫症。九、遗传在本病发生可能起一定作用例如病人的父母中强迫症的患病率为 5%-7%,比群体的发病率要高得多。患者的同胞、父母及子女,属强迫性人格者也较多。十、生化研究提示 5-羟色胺( 5-HT)系统功能增强与本症发病有关,因此 5-HT 再摄取抑制剂如氯丙咪嗪、氟西丁及氟伏草胺等,都对强迫症有较好的疗效。另外一些研究提示本症与抑郁症的发病存在连锁关系。一般来说,强迫性思维或行为与早年家教比较严格逐渐形成的完美个性有关系。同时容易出现强迫行为的人也可能有遗传范畴内的生物性神经基础。比如说,性子比较温和老实、听话乖巧的人,以及胆小、富于内省、敏感的人,也可能在父母过于严格、刻板的教育下在成年后遭到强迫思维和行为的困扰。假如在生活中因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长时间持续感到痛苦,影响到学习、工作以及其他社会交往,可能属于强迫症,建议尽早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去诊断和治疗,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一般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相信可以帮助到来访者减轻苦恼。像哈尔滨的咨询机构有和昕心理等比较不错,可以参考看看,咨询一下。倘若不感到痛苦,只是强迫倾向,算不了什么问题。另外,如果是偶尔出现的强迫行为,则和生活中遇到较大的挫折或困难引起的焦虑密切相关。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