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7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5页 / 共57页
第6页 / 共57页
第7页 / 共57页
第8页 / 共57页
第9页 / 共57页
第1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2 汇报内容: 天津发展的趋势判断; 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 空间战略与结构; 分区发展; 交通体系和生态体系; 3 天津发展的趋势判断 4 国家战略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 滨海定位( 20号文):从天津自身的发展更多的区域带动,综改实验政策进一步明确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 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天津定位( 06总规): 城市性质: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城市职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5 “ 三极 ” 梯度开发的国家区域格局 发展的重点逐渐转向京津冀和环渤海。 改革开放 30年是中国海岸线从南到北逐步开发的 30年 珠三角:复苏的起点 长三角:中兴的标志 京津冀:强盛的象征 长三角和珠三角给国家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 没有让国家树立真正的强国地位 长三角和珠三角给国家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 没有让国家树立真正的强国地位 以自主创新和先进制造为核心 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生产体系是京津冀未来的发展主题 6 天津的作用: 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自主创新的增长极 天 津北 京大 连沈 阳长 春哈 尔 滨济 南青 岛郑 州呼 和 浩 特石 家 庄银 川太 原外 向 带 动 战 略 下 一 线 城 市 带 : 以 外 向化 为 特 征 的 装 备 制 造 、 重 化 工 业 等 资本 技 术 密 集 型 和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为 主内 需 发 展 战 略 下 的 一 线 城 市带 : 以 自 主 创 新 为 主 的 技 术密 集 型 和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为 主外 围 二 线 城 市 带 : 能源 原 材 料 支 撑 保 障 基地 、 先 进 制 造 业 基 地开 发 模 式带 状 开 发据 点 开 发高 级 阶 段据 点 开 发中 级 阶 段据 点 开 发初 级 阶 段自主创新发展模式下的区域关系 天津处于外向带动战略和内需带动战略的结合点,兼具两者之优势,承担“承上启下”的节点功能。 7 区域发展新态势与天津责任 京津冀:面积 2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9554万人、 GDP2.4万亿元。 基础:雄厚的智力资源和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技术储备雄厚,自主创新能力强,仅京津二市科技人员占全国的比重就达 17。 作用: 国际化合作化的重要地区; 面向国内的重要的自主创新职能。 问题: 发展阶段明显滞后于成熟地区。 一体化进程缓慢; 整体格局相对封闭; 世界上没有一个大都市像京津冀这样在方圆200-300公里范围内形成如此巨大规模的产业、人口和城镇的聚集,而且发展潜力那么大。 8 北京的服务业地位 北京在“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定位下,经济成功转型,产业逐渐转移,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 服务职能迅速提升。 10年时间,第三产业增加值提升了 20个百分点。目前,服务业比重高达 71%,成为第三产业规模最大的城市。 京津唐城际线 去秦皇岛 、 沈阳 9 河北 “ 沿海化 ” 态势 河北省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目标,空间战略从“一线两厢”转向打造“ 沿海经济隆起带”, 为天津发展提供了较好腹地支持和沿海整合、区域带动的任务。 10 协调京津、整合环渤海、带动冀中南,整体打造国际性地区的区域责任 天津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协调京津关系,与北京共筑世界城市; 协调津冀关系,打造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11 天津发展的趋势 2001年来,天津经济提速发展。 区域产业的转移; 国家项目的支持:“大飞机、大火箭、大卫星”等落位天津。 01-07年天津每年常住人口增长量 ( 万人 ) 12 小结:天津未来的跨越式发展 无论从国家支持、区域态势,还是从天津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的天津将呈现跨越式的发展,这种跨越体现在发展速度(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两个方面。 根据天津经济发展目标并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条件等制约因素,通过采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法、劳动力需求法、综合增长率法等多种方法对人口规模进行预测,预测天津市未来人口规模将达到 1600-1800万人 13 城市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 14 历史延续下的空间格局 精彩的跨越: 1986版总规。提出了“一条扁担挑两头”的城市布局结构。工业用地东移,重点发展滨海地区。 继承: 1996版总规。“继续深化和完善一条扁担挑两头的城市布局结构,形成以海河和京津塘高速公路为轴,由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及多个组团形成的中心城市” 延续: 2006版总规。鲜明提出了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主副中心”的空间格局,但延续以往格局,没有进行的质的提升。 15 现行总规评价 城市规模判断保守,难以满足未来快速发展的要求( 06版规划确定, 2020年规划天津市域常住人口规模应控制在 1350万人,城镇人口 1210万人)。 对滨海新区的城市定位和城市空间结构难以满足新的发展要求; 准确定位了城市性质: 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和生态城市。 16 城市空间结构一直延续“主城副城”的结构,以中心城区为单一的空间组织主体。中心城区难以真正实现疏解。中心发展压力巨大。 交通体系以中心城区进行组织,不断强化中心城区的集聚效应。 问题一:单一组织主体、单核集聚的中心城区 17 问题二:滨海新区功能单一功能、多头发展 滨海新区功能单一 :滨海的发展长期依赖高度围绕工业生产进行组织,生活和服务职能较弱,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对中心城区依赖严重; 职住不平衡加剧、缺乏对高素质居住人口的吸引力。 2006年 天津 滨海 浦东 上海 第一产业 2.7 0.4 0.2 0.9 第二产业 57.1 69.9 50.5 48.5 #工业 52.6 66.8 47.9 45.1 #建筑业 4.5 3.1 2.6 3.5 第三产业 40.2 29.7 49.3 50.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8 6.8 4.4 6.5 批发和零售业 10.7 12.3 8.8 9.0 住宿和 餐饮业 1.8 1.0 1.4 1.9 金融业 4.3 0.7 13.3 8.0 房地产业 3.7 1.7 7.2 6.6 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市内六区 滨海三区 新四区 近郊五区县本科 研究生受教育水平(按户籍统计) 18 问题三:单一轴线拓展,外围带动不足。 城市发展要素高度依赖京滨走廊,港城矛盾日益突出,战略性空间资源低效使用,外围区县缺乏带动。 19 ( 1)港口原位扩张、港城矛盾日益凸现 港口发展原位扩张,集疏运体系穿越城区,严重影响城市功能的发展; 通道受限,难以支撑未来港口的规模和更大的带动效应的发挥 20 港城矛盾 -疏港交通 津滨大道 津滨南线 津晋高速 第十三大街 京津塘 第九大街 京港高速 计划输港通道 对未来于家堡拓展的影响通道 现状输港通道 21 港城矛盾 -功能冲突 22 ( 2)发展要素集聚,县区发展缺乏带动 五区县人口占市域的31.6%, GDP仅为市域的13.4%,人均 GDP不足天津市的一半( 0.42)。 五区县的市属经济仅占全部市属经济的 4.2%。 五区县 GDP和人口占市域的比重不断下降。 五区县的城镇化水平仅为33.6%,远低于市域 75.1%的平均水平。 3.04.05.06.07.08.09.01990年 2000年 2005年静海 宁河 武清 宝坻 蓟县近年来五区县 GDP占市域比重变化情况 24488239144103341013198811221258214 14726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和平区 河东区 河西区 南开区 河北区 红桥区 塘沽区 汉沽区 大港区 东丽区 西青区 津南区 北辰区 武清区 宝坻区 宁河县 静海县 蓟 县2006年各区县市属经济产值情况 23 小结:对现有空间结构的认识 中心城区的单核集聚、滨海新区的单一职能和多头发展,区域结构的单一轴线拓展,使得现有的空间结构难以支撑天津较高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更大区域。当前,天津必须做出空间结构的跨越式调整。 24 空间战略和空间结构 25 总体战略: “ 双城区、双港区 ” 一、“双城区”战略 :强化滨海的发展,扩充滨海的城市职能,空间结构实现由“主副”结构向“双城”结构的转换,市域实现双心带动的发展模式。 策略目标: 1. 支撑天津市北方经济中心的实现,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的龙头带动能力; 2. 缓解中心城区发展压力,保护风貌特色; 26 “ 双城区 ” 战略 强化滨海新区的综合服务职能和交通枢纽职能; 调整京滨走廊功能布局,引导中心城市带状布局; 形成承载 1000万人口规模的核心发展空间。 27 建设南部新港区,调整集疏运体系,拉开城市发展骨架。 目标:支持国际航运中心目标的实现,支持港口做大和强化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输港通道 “ 双港区 ” 战略 28 促进“双城双港”互动发展机制的形成,构筑天津空间体系新格局,落实国家战略的要求。 实现天津港由“大港”向“强港”的迈进; 带动和引导临港工业的发展,实现临港工业布局的优化、岸线资源利用的高效集约; 拓展滨海的区域辐射和带动效应。 港口布局与带动效应 北港 滨海城区 城区面海空间 邮轮母港 集 滨海城区 拓展空间 南港 临港工业 临港工业 滨海城区 南部输港体系 北部输港体系 临港工业对外通道 散 滨海大都市 新的港区互动 29 港区布局:集中形成两大港区、一港多区的港口体系。南部港区位于独流减河河口南侧大港海域。 港区分工: 北港区:集装箱、客运和原油运输为主; 南港区:散货和件杂货为主、集装箱 港口吞吐能力支持:2020年港口吞吐能力应支持 7亿吨, 2800万标箱。 0000 港口分工与布局 29 集装箱码头 装备制造业业主码头 原油码头区 大宗散货 码头 石化业主码头 客运码头 30 空间结构 31 市域空间结构: “ 三轴、两带、六板块 ” “三轴” 京滨综合发展轴:承载高端生产和服务,强化国际职能。 南部产业拓展轴:承载重化和一般制造业联动河北发展。 北部生态旅游发展轴:带动并融入区域旅游体系。 “两带” 东部滨海发展带:东西两翼发展,整合环渤海。 西部城镇发展带:整合联动市域西部城镇。 32 “三轴、两带 ”与区域带动 通过 “三轴、两带”实现 协作北京,带动河北,整合环渤海 的区域责任。 33 将 18个区县按照主导产业进行重组,形成六大功能区布局,引导产业发展: 中部城市核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