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者简介:刘潇(1986-),女,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208级硕士研究生。“微格教学”课程网络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以“设计教学PT”活动为例刘潇(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山西临汾0410,邮箱:liuxiao528163.com)摘要本文分析了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微格教学”课程中存在“教学PT设计不合理”的问题,然后参照活动理论提出以网络协作学习活动解决该问题的思路,最后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套活动方案。关键字微格教学协作学习PT活动理论TheDesignofWebCoperativeLearnigActivitesinMicroteachingCourse-TakeTheDesignofTeachingPTActiviteasAnExam pleLiuXiao(Departm entofEducationalTechnology,ShanxiNorm alUniversity,Linfe0410.E-m ail:liuxiao528163.com )AbstractThispaeranlyzestheproblem sthathestudentswhostudyinthescholofShanxiNorm alUniversity,thedepartm entinEducationalTechnolgyhave,whentheylearntheMicroteachingcourse,forexam ple,TeachingPTunreasonabledesign,ofersthethinkigofnetworkcolaborativelarnigactivitesinordertoslvetheproblem s,andfinalyofersaspecifcdesign.K eywordsK K K Microteaching,colaborativelarnig,PT,ActivityTheory1.引言微格教学课程旨在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对各类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也能在试讲时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教学技能。尽管如此,学生在试讲中还是暴露出许多共性的细节问题,其中,“教学PT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尤为普遍。该问题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得到系统解决,却对整体教学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急需找到一种途径,可以突破课堂的限制,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某班学生,他们参与了本学期“微格教学”课程的学习。该班共54人,试讲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教学对象覆盖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学生在设计教学PT方面存在的问题PT的优势在于能传递一些多媒体信息,与黑板等传统媒体相结合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PT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在试讲中都设计了PT,但常常是“为用而用”,没能发挥PT独有的优势,反而使其成为课堂的累赘。具体表现为:第一,PT可视性差多数学生设计的PT无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有些甚至缺乏文字的辨识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PT色彩搭配和构图原则等美学知识了解太少。第二,PT媒体符号运用不当一些学生喜欢把PT作为课本的“新家”,即不加提炼地将课本内容复制到PT上,多为文字的堆砌,甚少图片、声音等媒体符号,没能发挥PT的优势。第三,PT界面不适用于所讲科目和教学对象学生倾向于从网上下载一些PT模版,采取“拿来主义”,不加分析和修改就直接用了,常常与所讲科目不够和谐,也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不符。第四,PT制作和演示技巧欠缺学生在演示PT时,也暴露出制作水平偏低,缺乏演示技巧等问题。如:不知如何在PT中插入视频,掌握不好使用PT的恰当时间点等。优秀的教学PT往往能给教学增光添彩,但要真正设计好它,必须有足够的理论知识。然而,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是很难把所有的知识都吃透的。同时,不同个体的审美能力存在差异,自己认为漂亮的PT未必符合大众的口味,因此,团队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网络协作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教学PT设计的相关知识。3.“设计教学PT”网络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思路完善的活动设计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笔者参考了与活动设计有关的近10篇文献,发现活动理论的应用最为广泛,也最为有效。为解决前文中提到的问题,本文将参照该理论,提出本活动的一般设计思路。3.1活动理论活动理论的核心是活动系统和活动结构。活动系统包括6个要素:主体、客体、共同体、工具、规则、分工(如图1所示)。其中,前3个是核心成分,后3个是次要成分。图1活动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划分出四大活动子系统:生产子系统(主体-工具-客体的互动)、消耗子系统(主体-共同体-客体的互动)、交流子系统(主体-规则-共同体的互动)以及分配子系统(共同体-分工-客体的互动)。其中,生产子系统是最核心的部分。活动结构是活动子系统内部和其之间包括目标导向用以形成客体的行动层级-活动、行动和转变客体的操作。活动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人与形成社会和物理环境的事物以及社会和物理环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的过程。人类的行为不是一成不变的,行为的构成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人类的行为又影响着环境的变化。3.2活动设计思路(1)活动目的:提高学生设计教学PT的能力。(2)活动主体:全班学生。(3)活动客体:学生设计教学PT的能力。(4)活动共同体:主讲教师、助教(在读研究生)和全班学生。(5)活动工具:Q群。(6)活动规则:活动的流程和秩序、评价的方法、全班学生自觉维护活动秩序的意识和对主讲教师、助教等权威性的认同。(7)活动分工:按小组分工。(8)活动生产子系统:全班学生利用Q群提高设计教学PT的能力。(9)活动消耗子系统:全班学生接受主讲教师、助教的帮助,并在互动中,彼此影响,共同提高。(10)活动交流子系统:由主讲教师和助教共同制定活动的管理规则,并与全班学生在遵守该规则的前提下展开网络协作学习活动,活动结束后,制定评价标准,对活动效果作出工具规则分工主体客体共同体评估。(1)活动分配子系统:全班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主题。主讲教师、助教、各组组长和组内成员各司其职,分工协作。(12)活动结构:主讲教师和助教负责设计活动主题(可有若干子选题),各组组长负责分配工作,并监督子选题的进展,组内成员认真完成组长分配的任务,最后由主讲教师和助教将所有学生所做的工作汇总、提炼,作为活动成果。4.“设计教学PT”网络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方案本案以解决“教学PT设计不合理”的问题为例,设计了一套网络协作学习活动方案。4.1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PT课件的色彩搭配、构图原则等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PT课件设计技能和协作学习的技能。情感目标:通过组内和组间的网络协作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增进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并激发学生设计优质PT课件的热情。4.2主题主题分为两部分:基础知识普及、PT课件作品设计。所选班级共54人,以6人为一组,共分9个小组,其中,6个小组完成“基础知识普及”阶段的任务,3个小组完成“PT课件作品设计”阶段的任务。(1)基础知识普及根据PT课件设计的要点设计6个选题,各小组择一选题完成,但小组间选题不能重复。选题设计如表1所示:表1选题列表序号选题名称选题说明1 PT之色彩搭配向全班同学普及PT色彩搭配方面的知识2 PT之构图原则向全班同学普及PT构图原则方面的知识3 PT之学科特征向全班同学说明PT课件与不同学科的关系,即针对不同的学科所设计的PT课件应具备怎样的特点4 PT之年龄特征向全班同学说明PT课件与不同年级的关系,即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所设计的PT课件应具备怎样的特点5 PT之制作技巧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些PT课件常用且有趣的制作技巧,如:.pt格式的文件如何转换为.swf格式的文件6 PT之经典案例向全班同学推介一些自认为经典的PT课件案例,并作出自己的评价(2)PT课件作品设计未参加“基础知识普及”阶段任务的3个小组自选题目进行PT课件的设计,并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4.3工具以Q群为平台,利用群邮件功能上传和共享资料,利用群聊天功能开展讨论与交流。4.4流程和步骤(1)“基础知识普及”阶段:6个小组择一选题完成,并撰写文字报告,与全班同学交流、共享。以选题1“PT之色彩搭配”为例,组内成员从以下几个角度分工:相关资料收集、色彩特性介绍、色彩搭配原理介绍、经典配色方案展示、文字报告撰写等。活动过程中,组内成员应有广泛而充分的交流。前期工作完成后,将生成的文字报告上传到班级Q群邮箱中,供全班学生共享与交流。6个小组均完成选题后,抽一个时间,在班级群中利用群聊天功能集中汇报活动成果、心得,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深层次交流。(2)“PT课件作品设计”阶段余下的3个小组在了解了PT设计的相关知识后,自选题目进行PT课件的设计,并将设计好的PT课件上传至班级Q群邮箱中。3个小组均完成设计后,抽一个时间,在班级Q群中利用群聊天功能,从色彩搭配、构图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其余同学给出专业性的评价与建议。两个阶段均由助教负责组织。4.5管理活动的管理规则是在活动过程中,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一般包括:期望的行为及方式、禁止的行为及态度、违规处理方式、奖励的行为及方式、小组成员放弃参与的解决办法、成员冲突的协调解决办法等。本次活动要求全体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要注意措辞得当、用语文明。若成员无故逃避任务,或在交流时有侮辱、谩骂性质的语言出现,应及时予以警告,严重时可扣除一定的课程考核分数。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和成员,也会及时提出表扬,并给出一定的奖励分数。另外,在活动的过程中,成员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协调工作原则上由各组组长负责,必要时,可有其他人参与。4.6评价本活动从活动成果、协作过程、奖惩情况三方面,以小组评价、助教评价两种方式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满分为25分,其中活动成果、奖惩情况由助教评分,协作过程由小组评分。表2活动评价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小组评分助教评分指标得分活动成果(10分)所属小组按时提交活动成果(2分)小组活动成果得到了多数学生的关注和肯定(5分)小组活动成果汇报工作精彩(3分)协作过程(13分)积极参与小组活动(4分)服从组长领导/善于领导组员(2分)经常与其他成员就活动本身进行沟通(3分)乐于帮助其他成员(2分)尊重其他成员的意见(2分)奖惩情况(2分)所在小组受到主讲教师表扬(0.5分)本人受到主讲教师表扬(0.5分)所在小组受到主讲教师批评(-0.5分)本人受到主讲教师批评(-0.5分)总分(各项指标得分之和)=5.结束语本文参照活动理论的相关知识,以“设计教学PT”活动为例,对“微格教学”课程进行了网络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活动的成效如何,以及如何在其他课程中推广,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1马双.活动理论框架下的网络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82赵建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63卜彩丽,王小梅.活动理论视角下透析网络主题式学习活动之实践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9(12)4朱振华,江海涵.基于活动理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育技术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课程活动设计案例J.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昆明高峰论坛209论坛论文专辑.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