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委常委浅谈走出先谈成绩再谈问题的怪圈区委常委浅谈走出先谈成绩再谈问题的怪圈“不谈成绩,只谈问题”,这是民主生活会制度的一项基本要求,但一些党员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发言中,总是走不出“先谈成绩,再谈问题”、“主要谈成绩,附带谈问题”的怪圈,使民主生活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不得不让笔者反复思考一个问题:不谈成绩,真的很难吗? 要说不难,它确实有点难。为什么?有三种心理在作怪:一是习惯心理。大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论是评价自己还是评价他人,都习惯于从优点和缺点入手,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而民主生活会却要求打破这种“惯性”,“不谈成绩,只谈问题”,一些党员在语言习惯上转不过弯来。二是从众心理。长期以来,大家都是“先谈成绩,再谈问题”,尽管心里明白这不符合民主生活会的要求,但大家都希望我讲你的成绩,你也会讲我的成绩,我少批评你两句,你也会少批评我两句。于是,大家随波逐流,谁也不愿意主动打破这种惯例。三是友善心理。大家觉得,同志之间的交流,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必须把握“友善”的原则,就算要批评某个同志,也要先肯定其成绩,在其有所思想准备的前提下再提出批评意见。因此,民主生活会的“批评”,也就成了“表扬基础上的批评”。 这三种心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辩证的评价方式是应该予以肯定的。但到了民主生活会上,这三种心理却成了降低民主生活会质量的“隐形杀手”,“既谈成绩,又谈问题”,容易冲淡“问题”的严重性,使一些同志沉醉在“巨大”的成绩中而看不清“渺小”的问题;“既谈成绩,又谈问题”,容易迷失方向,南辕北辙,一大堆的“赞美之词”使民主生活会不知不觉演变成了“表功会”、“辩解会”和评优评先的“推荐会”,对于查找问题、剖析根源、制定整改措施毫无益处。 那么,不谈成绩,真的就很难吗?我看也未必!关键是要围绕“三种心理”对症下药。 首先,“开场白”要切中要害。负责指导会议的上级党组织领导,在会议之初,一定要围绕“不讲成绩,只讲问题”的要求讲好“开场白”,要跟与会同志讲清一个道理,民主生活会是党员在支部以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形式的组织活动制度,它不同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交流,更不同于工作总结会、理论学习会、业务研讨会等常规性会议;它的中心议题就是要围绕既定的主题帮助同志查找不足,提出改进的思路;不谈成绩,并不是否定其成绩,只谈问题,也不是说这位同志只有问题没有成绩,而是民主生活会上只需要讲问题,只能够讲问题;要让大家知道,“不谈成绩,只谈问题”,是组织制度的要求,是解决问题的需要,更是参加民主生活会党员的一项义务。 其次,“一把手”要敢于带头。民主生活会不同于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强调先民主后集中,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在形成一个决策过程中,要求自“下”而“上”的发表意见。而民主生活会则不同,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必须自“上”而“下”地进行,党组织“一把手”尤其需要以一种虚怀若谷的心态做好发言示范,必须紧扣主题,不谈成绩,只谈问题;必须毫不遮掩地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毫无保留地指出其他同志存在的不足;必须以诚恳的态度倾听其他党员的批评意见。只有“一把手”做到了“不谈成绩,只谈问题”,其他同志才能跟着你走,坚持“不谈成绩,只谈问题”,遏制住“先谈成绩,再谈问题”的风气。 最后,操作程序要有利于打消思想顾虑。过去,我们在召开民主生活会时,总是先由一名党员进行自我批评,再由其他党员轮流提批评意见。这种程序有一个弊端,就是除第一个发言者外,其他党员都是在没有做好自我批评的前提下先去批评别人,所以,大部分党员都有“自己的问题没讲,不好讲别人问题”、“别人能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批评”等思想顾虑,批评同志时只好慢慢地从“成绩”入手,勉强地向“问题”谈去,最后形成“先谈成绩,再谈问题”的坏习惯。我们曾在一些单位民主生活会上尝试改进这一程序,效果比较好。我们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换个顺序,把会议分为“自我批评”和“批评”两个阶段:首先是“自我批评阶段”,每一位党员轮流进行自我批评,其他党员认真做好记录;所有党员完成自我批评之后,再进入“批评阶段”,从第一位发言的党员开始轮流作为帮助对象,其他党员逐一对其提出批评意见。这样,每个党员在批评别人之前已经主动亮了自己的“丑”,揭了自己的“短”,打消了思想顾虑,批评起同志来就不再遮遮掩掩;提出的意见也更加中肯全面,“不谈成绩,只谈问题”变得轻松愉快多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