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_文 壕一l一 : 嚣 搿 曩 ? 专 国j霉警 专终 马丁德赛勒:时空体形式的资本寓言 余凝冰 内容提要:巴赫金的时空体概念,不仅将叙事中的时间和空间整合起来,而且关 注时空与人物和情节的互动,为阐释马丁德赛勒的空间叙事提供了新的角度。 马丁德赛勒的时空体表现为19和20世纪之交美国的城市、旅馆和展馆,从而 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一部资本的寓言:小说的主人公虽然因为从事资本化的空间生产 而成功,但他最后因为“空间的恋物癖”而跌入资本的陷阱惨遭失败,表明了作者对 作为意识形态的美国梦的虚幻本质的批判立场。 关键词:马丁德赛勒 时空体 资本的寓言 作者简介:余凝冰,安徽大学讲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叙事 理论和小说批评。 TiTle:Martin Dressier:An Allegory of Capital ABSTRACT:Chronotope,a Bakhtinian concept,opens up a new approach to the space narrative in Martin Dressler by both integrating space with time in narrative analysis and emphasiz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pacetime and character or plotThe chronotope of the Hoveis embodied in the city,restaurant and museum 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 ry,making the novel an allegory of capita1Although the protagonist makes success by in volving the space production,his final failure lies with:his fall into the trap of capital by his“spatial fetishness”,thus giving expression to the authorS criticism against the disil lusioned American Dream as ideology Keywords:Martin Dressler,chronotope,allegory of capital Author:Yu Ningbingis a PhDcandidate in the 】9 当代外国文学No4,2013 English Departm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and teaches at Anhui University,Hefei,China (230002)His field is narrative theory and criticism 引言 弥尔豪泽(SMillhauser,1943一)的普利策奖获奖小说马丁德赛勒:一个美国梦想家 的传说(Martin Dressler: e Tale ofan American Dreamer,1996)记述了主人公马丁德赛 勒从旅馆的门童起家,通过个人奋斗成为旅馆的高管,后经营连锁饭馆,再重归旅馆业做老板 的历程;最后随着他产业的不断壮大,他的梦想也不断膨胀,竟要在他的旅馆中建造一座展示 世界上所有建筑形式的展馆,但最终失败。这一叙事的主体部分继承了“美国梦”的叙事传 统,呼应了从富兰克林以来美国国家意识形态所宣称的:任何具备勤奋、诚实、节俭等美德的美 国人,都能依靠自我奋斗上升到富裕阶层。但该作在叙事的结尾处又从另一方面承接了西奥 多德莱赛、杰克伦敦、阿瑟米勒等“反美国梦”作家的叙事传统,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美国 梦加以新的反讽和颠覆。该小说的空间描写极富创意,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重视。他们或者将 空间的奇幻性解读为由时代历史所造就的(Herbel l92 11),或者认为小说的空间形式表现 了美国的“技术崇高”观(Salzman 589_616),或者结合弗洛伊德探讨其空间形式的“怪诞性” (Rodriguez 1l0一l26)。本文试图以巴赫金的“时空体”概念为楔子,结合列斐伏尔、本雅明、 德勒兹、马克思、詹明信等理论家的论述,探讨该小说空间叙事的历史性和政治性。 所谓时空体的概念,是巴赫金受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启发对文学中的时空现象所做的论述。 他指出,叙事中,空间与时间是相互融合的,“时间在这里浓缩、凝聚,变成艺术上可见的东西; 空间则趋向紧张,被卷入时间、情节、历史之中。时间的标志展现在空间里,而空间则要通过时 间来理解和衡量。这种不同系列的交叉和不同标志的融合,正是艺术时空体的特征所在”; “作为形式兼内容的范畴,时空体还(在颇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学中人的形象。个人的形象很 大程度上被时空化了”(275)。巴赫金的这一理论贡献可以克服叙事理论中时空分割的倾向 或是时空二维分析中偏向任一面的问题(Friedman 193_6),且动态地考察时空与小说叙事的 其它核心要素,如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等的互动,从而说明时空在叙事整体中对主题的贡献。 巴赫金的洞见为本文引入历史批评阐释马丁德赛勒的空间叙事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在考察马丁德赛勒中的时空体时,重在阐明文本所反映的作者对“美国梦”的意 识形态的批判立场。该小说的空间叙事虽然已被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解读,但这些解读 并没深入到叙事的核心主题,即叙事作为“社会象征行为”表现出的政治无意识。本文将小说 中的时空体叙事解读为一部政治的“寓言”。詹明信指出,“一切事物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事 实上,一切事物说到底都是政治的”。批评者需在肯定“政治无意识的主张”中,对文本做马 克思主义意义上的“最终分析”,并探索出为“作为社会象征性行为的文化制品”“祛伪的众多 途径”(Jameson 20)。文学中的时空体往往不是客观的,它们存在于历史框架下与政治发生关 联,詹明信的这一阐释主张,特别表现在他论述吉姆爷的“大海”、“船只”、“底层甲板”等空 间形式体现出的地缘政治、经济形态、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中(210_7)。同样,作为一部政治 的寓言,马丁德赛勒的时空体形式与其它叙事要素结合,也表现出特定的意识形态指向。 本文在探讨这部小说时,重点关注小说反映的历史时代如何与引导资本生产的美国梦的意识 形态相结合,一方面影响主人公的空间实践并获得成功,另一方面又最终造成了他的“空间恋 20 马丁德赛勒:时空体形式的资本寓言 物癖”,使他梦幻破灭;关注作者是如何以此表达他对美国资本主义及其意识形态的批判立 场。本文从城市、旅馆和展馆这三个空间形式出发,分别联系小说反映的历史时代和叙事中的 各种其它时间维度,探讨小说时空体作为资本的寓意。 城市兴起与资本动力 马丁德赛勒的宏观时空体是l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兴起的现代城市。作品中 作为故事背景的外在时空体与主人公对这一时空体的观察和感发互为依托,表现出该时期城 市的兴起所伴随的资本现象及其背后的资本动力。以街道和交通工具为例,小说开篇描写 1881年九岁的德赛勒看到的道路还是“碎石”铺就,“由挽马驮载货物”(2),这是现代化刚开 始、资本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小城镇格局。很快,街上已有马拉街车载运人们上下班(68), 这标志现代城市交通业的开始,运送的对象主要是资本活动中的人力资本。后来当主人公听 说城市新设铁路专线时,设想着未来“城市中火车上可入天,下可人地”;在“火车道的两边”耸 立起“一个凌厉的、魔幻般的、游走的、铁块般的城市”,耸立起“静止的大厦,与空气相激荡,彼 此共争高”(115)。这表明现代化的街景唤起了主人公对建设地铁(“下可入地”)和高架桥 (“上可入天”)的想象,也折射出资本的过度开发造成的城市空间资源紧张的问题(“争高”), 表现为资本逻辑操纵下诞生的新的城市空间景观(“城市”)。而到小说后部,地铁的兴建已在 实施中(199),主人公的想象已在资本运作下成为事实。街道的变迁典型地反映了城市的变 迁,因为街道作为城市最为重要的空间形式,维系着人、物、信息的流转,对城市中资本的运转 意义重大。列斐伏尔在城市研究中提出了“律动分析”的概念,以巴黎街景一天中的变化为 例,指出街道是城市人组织和整合其“城市体验的坐标”(Lefebvre,Writings 221)。这个概念 有助于理解这部小说横跨20多年街景变迁的时空寓意。小说反映的街景变迁,在时间跨度上 较列斐伏尔的观察更长,其面貌变化更为显著,对人物感官的冲击更强;更重要的是,这些变化 启发着主人公不断探究城市变迁的资本逻辑,并通过自己的资本活动来引领城市的变迁。 主人公对城市变迁背后的资本动力的领悟经历了一个从懵懂到高度自觉的变化历程,反 映出作为资本家的主人公的形象变迁。在小说第八章,早年的主人公呈现出“游荡者”的形 象。本雅明在提出“游荡者”的概念时指出,在第二帝国时期,巴黎的“游荡者”主要包括:寻找 “买主”的文人(8896)、侦探(101),在拱廊中游走“将悠闲表现为一种个性”以抗议“劳动分 工把人变成片面的技工”的各种其他人群(116)等。这里,小说的主人公可以被视为19世纪 末城市“游荡者”的另一种次类型:即身处北美汲汲于成为资本家的青年。早年的主人公在游 荡中养成了“探索城市”(53)的习性,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哈德逊河”与“中央公园”之间待开 发的地段,原因在于:“投机家们在这里持地不动,以求暴富”(54)。主人公在游荡时“特别关 注”此处毗邻于并即将升格为城市的空地的视角,说明主人公闲游中不忘品味空间的资本价 值,表现出他的资本精神。叙述者还叙述了德赛勒在城市“到处游走”中“感到自己的小腿和 大腿中能量的涌动、静谧的躁动、一种要干出一番事业来考验一下自己并且创造出一 个更伟大的自我的欲望”(60),这说明主人公早年游走城市正是要探索自我的欲望,是城市激 发了他获取成功、实现自我的梦想,并体现在他所缔造的连锁饭馆及旅馆等资本活动中。 在小说的后半部,特别是在他建立“新德赛勒”旅馆前的长段感发中(234 ),叙述者采 用主人公更为成熟的视角观察并思考城市的变迁、人的欲望与资本活动的复杂关联。该段首 先叙述德赛勒听到的工地声,并介绍纽约“整个西区”被改造的巨幅画面,说明资本扩张下城 21 当代外国文学No4,2013 市化进程的力度和广度。继而主人公的视点转移至高达“十层”和“十二层”的“公寓楼”,说 明城市化必然伴随人口的急剧扩张,公寓楼也是受资本雇佣的阶层集中工作和生活的必然要 求(Castells 1456)。再然后主人公转而观察旅馆空间的建设,而旅馆业主要服务于城市流动 人口,服务于参与资本和工业等要素在城际间流动的人群(Sandoval-Strausz 1 10)。最后叙述 者采用马丁站在高楼顶层俯视的视角,全景性地展现了正被改造的城市空间,并诘问道,是否 这一切仅是资本与市场(“城市的房地产”)或科技(“电梯”)的发展使然。他的结论是,城市 的兴起更多的是源于一种“隐秘的力量”,或是城市本身具有的“欲望”。 德赛勒这里将城市兴起的原因归结于城市本身的“欲望”,但城市作为客观物,本身并无 “欲望”的心理形式。这里“城市的欲望”,毋宁是从事于资本活动的种种个体的欲望投射到城 市空间,使得城市展现出作为个体欲望之和的他者的欲望。笔者在此借鉴德勒兹和伽塔里论 述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下“作为欲望机器的人”的观点来阐明这个结论的寓意。德勒兹和伽塔 里认为,人的欲望就是一台机器,它是生产之源,是一台生产的机器。人,这一台欲望机器兼生 产机器与其它机器相匹配,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下,从事着生产的生产。以群体性的幻想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