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行政复议法律制度六、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掌握) (一)行政机关的教示义务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应当告知其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行政复议机关和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二)行政复议申请期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 60 日的除外。)作为的行政行为当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自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直接送达的,自受送达人签收之日起计算;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邮寄送达的,自受送达人在邮件签收单上签收之日起计算;没有邮件签收单的,自受送达人在送达回执上签名之日起计算;具体行政行为依法通过公告形式告知受送达人的,自公告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事后补充告知的,自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收到行政机关补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计算;被申请人能够证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自证据材料证明其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2)不作为的行政行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行政复议法规定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未履行的,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依照下列规定计算:有履行期限规定的,自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没有履行期限规定的,自行政机关收到申请满 60 日起计算。【解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不受前述规定的限制。(3) “视为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应当向有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送达法律文书而未送达的,视为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申请期限中止) 。2(2)由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没有向申请人依法告知行政复议权利及行政复议机关名称,致使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向无权受理的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接到行政复议申请的机关又没有及时将该案移送,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期限因此被耽误的,被耽误的期限不计入申请期限。(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行政复议申请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依法裁判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时已经超过法定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到人民法院生效裁判送达之日的时间,不计入法定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 3 个月内,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三)申请复议的方式申请人可以口头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构应当依法当场制作行政复议申请笔录交申请人核对或者向申请人宣读,并由申请人签字确认。(四)政复议机关应当受理:(1)有明确的申请人和符合规定的被申请人;(2)申请人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3)有具体的行政复议请求和理由;(4)在法定申请期限内提出;(5)属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6)属于收到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机构的职责范围;(7)其他行政复议机关尚未受理同一行政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尚未受理同一主体就同一事实提起的行政诉讼。【提示 1】对复议机关已经处理过的行政复议案件,或者正在审理的行政复议案件,申请人不能再就同一事实和同一理由向复议机关另行申请复议。【提示 2】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不得再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审查期限如果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清楚,可以在 5 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限期补正,逾期补正,视为放弃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 5 日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2)决定不予受理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申请人不服时的处理:将情况向复议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反映:上级行政机关认为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的,应当责令其受理或者必要时可直接受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受理后超过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在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 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3)没有管辖权对符合法定复议条件,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例题 1单选题】根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 ,下列关于行政复议一般申请期限计算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2014 年)后补充告知的,自行政机关发出补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计算【答案】D【解析】选项 D: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事后补充告知的,自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收到行政机关补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计算。【例题 2多选题】甲市乙县政府决定征收某村集体土地 80 亩,该村 60 户村民均不服,向甲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下列关于本案复议代表人、代理人及复议程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2014 年)村民应推选 1 至 5 议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 7 至 2 案】析】 (1)选项 A:同一行政复议案件申请人超过 5 人的,推选 15 名代表参加行政复议;(2)选项 B:申请复议材料如果不齐全或不清楚,可以在 5 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限期改正;(3)选项 C:行政复议机构是行政复议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负责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办事机构。行政复议机构不是行政主体,它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使职权,甲市政府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应当以甲市政府的名义作出;(4)选项 D: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5)选项 E:对不能提供书面申请的相对人,可允许其以4口头方式提出复议申请;有条件的行政复议机构可以接受以电子邮件形式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例题 3多选题】根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下列有关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2012 年)人或者其他组织,事后补充告知的,自该公民、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受送达人签收之日起计算【答案】析】 (1)选项 C: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邮寄送达的,自“受送达人在邮件签收单上签收之日”起计算;没有邮件签收单的,自“受送达人在送达回执上签名之日”起计算。 (2)选项 D:具体行政行为依法通过公告形式告知受送达人的,自“公告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例题 4多选题】根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应当告知其() 。(2008 年)案】析】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应当告知其申请复议的权利、行政复议机关和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例题 5多选题】税务行政复议机关收到纳税人提出的复议申请后,在决定是否受理税务行政复议申请时应当审查() 。 (2012 年)案】析】 (1)选项 于受理后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审查的事项;(2)选项 E:如果行政行为超过法定时限,属于不合法,对该问题的审查即为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例题 6多选题】某纳税人依法提出税务行政复议申请,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且该纳税人没有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根据税务行政复议法律制度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对案件的正确处理办法有() 。 (2011 年)上级税务机关提审案件【答案】析】 (1)选项 级税务机关认为行政复议机关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理由不成立的,可以督促其受理;经督促仍然不受理的,责令其限期受理。上级税务机关认为行政复议申请不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应当告知申请人。 (2)选项 据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第 49 条,上级税务机关认为有必要的,可以直接受理或者提审由下级税务机关管辖的行政复议案件。七、行政复议的审理(掌握) (一)对事实的审查(主要体现为对证据的审查) ;(2)对主体的审查(关键在执法权限的审查) ;(3)对权限的审查(核心是是否越权、是否滥用职权的审查) ;(4)对依据的审查;(5)对程序的审查。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 7 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解释】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5 日” 、 “7 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被申请人应自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 10 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被申请人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2)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3)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行政复议机关不得拒绝。 ()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复议申请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60 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 60 日的除外。6(2)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 30 日。(3)补正申请材料所用时间、协商确定或者指定受理机关所用时间、行政复议期间专门事项鉴定所用时间以及现场勘验所用时间均不计入行政复议审理期限。(4)行政复议审理期限在和解、调解期间中止计算。 (2016 年新增)(三)审理依据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以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为依据。(四)当由 2 名以上行政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