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元谋人(1)地点:云南元谋县;(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3)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4)特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2、北京人 (1)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2)时间:距今70万年20万年;(3)体质特征:具备了人类的基本特征,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特点;P3(4)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3、山顶洞人 (1)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2)时间:距今约18000年;(3)体质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4)生产生活情况 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 用兽皮缝制衣服。,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1、河姆渡遗址 (1)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2)时间:距今约7000年;(3)生产生活情况: 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住干栏式房子。2、半坡遗址 (1)地点:陕西西安半坡;(2)时间:距今约6000年;(3)生产生活情况: 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饲养家畜;制作彩陶,陶器上刻有符号;住半地穴式房子。,第3课远古的传说1、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时间地点: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2)农业起源的传说:炎帝:制作耒耜、教民耕作。黄帝:创制历法、发明工具。(3)炎黄子孙的由来:黄、炎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后来华夏族(汉族的前身)。P142、禅让的传说 (1)更替的过程:尧、舜、禹;(2)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3、治水的传说: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4课夏朝和商朝1、夏朝 (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2)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3)政治制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启)。(4)灭亡:统治400多年,夏桀时灭亡。2、商朝 (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2)成汤建立商朝。(3)都城: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到殷。(4)统治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北达辽河。(5)商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已相当大,种植粟、黍、稻、麦等;畜牧业发达,饲养马、牛、羊、猪、犬、鸡等家禽家畜;祭祀时用几百上千头家畜;青铜冶铸、玉器制作、酿酒等手工业已很发达;商业也发达到一定水平,交易时以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为货币。(6)灭亡:统治500多年,纣王时灭亡。,第5课西周的兴亡1、西周的兴亡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武王幽王。2、建立:牧野之战,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3、分封制(1)目的: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 内容: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2)重要封国:鲁、齐、燕、晋、宋等。(3)诸侯权利:统治和管理辖区的土地和人民(4)诸侯义务:拥戴周王;定期朝见;交纳贡品;带兵随周王出征。4、西周结束: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5、你认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点有哪些?,答:统治者骄奢淫逸,残暴统治; 人民困苦不堪,不断反抗; 都是被原来的臣属者武力推翻的等。,6、从夏、商、西周的灭亡中,说说你的启示。,答:从中认识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第5课 西周的兴亡,第6课春秋争霸1、春秋时期的起止时间: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从此我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2、春秋争霸的原因: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已出现严重危机;一些诸候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4、齐能在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原因:地理优势位于今天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 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齐桓公称霸的标志:葵丘会盟。,5、其他霸主以及相关成语:晋文公称霸相关成语是“退避三舍”。楚庄王称霸相关成语是“一鸣惊人”(楚庄王野心很大,相关事件是“问鼎中原”)。吴王阖闾任用著名军事家孙武改革内政,加强军队,成为第四个称霸者。越王勾践不怕吃苦,“卧薪尝胆”,终于成为春秋最后一霸。6、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礼乐征伐自诸候出”。这个变化说明: 王权衰落,周王不能控制和指挥诸候;强大的诸候实际上取代了周王发号施令,控制和指挥其它的诸候。,第6课春秋争霸,第7课战国争雄1、特点: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2、时间:春秋后,我国历史进入战国期(前475前221)3、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记忆分布方法是“东南西北在中间”),都城分别是临淄、郢、蓟、咸阳、邯郸、大梁、郑。4、军事:战国时期,铁兵器出现,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5、著名军事家:前354年齐军“围魏救赵”的孙膑;前260年秦“长平之战”以少胜多的白起。6、“合纵”“连横”: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构成严重威胁。齐、楚、燕、韩、赵、魏有“合众势以攻一强“,史称”合纵“,杰出人物是齐国的苏秦;秦国为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的联盟,于是采用了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史称“连横” ,杰出人物是秦国的张仪。,第8课商鞅变法1、战国时期,社会政治主要特点:是乱(战争不断,争霸兼并战争无休止)和变(变法)。2、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3、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的原因: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即位后,深感落后就要挨打,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商鞅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才。,第8课商鞅变法4、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挖掉土地原有的标志、疆界,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重农抑商。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因弃农经商或懒惰贫困的人,要罚做奴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奖励军功。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按功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赐给土地和房宅。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使百姓相互监督。性质:商鞅变法是战国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作用或影响: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通过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了;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第9课秦朝的统一1、秦王“扫六合”指的是灭六国,统一全国。2、秦灭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秦灭六国的时间:前230前2214、秦统一全国的时间:前2215、统一后的都城:咸阳6、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第9课秦朝的统一7、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自称始皇帝,秦始皇的地位至高无上,拥有绝对的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采纳李斯的建议),全面推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的官吏都由皇帝任免,绝对效忠皇帝。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秦统一后的货币是“秦半两”钱。秦统一货币后有利于货币的流通和管理,方便统治阶级赋税的征收和贸易的往来)。思想文化上,焚书坑儒,统一文字。(秦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后改为隶书。)(4)军事上,,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1、秦暴政的表现:“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也是采纳李斯的建议造成的);繁重的赋税、兵役、徭役;严酷的刑罚。2、秦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3、秦末农民起义:时间:前209 地点: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领导人:陈胜、吴广 建立政权的地点:陈称王的人:陈胜 政权名称:张楚结果:吴广被部下杀死,陈胜被车夫害死,起义失败。4、后来项羽率领的起义军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著名成语是破釜沉舟,前207,秦亡。,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1、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都城在长安,史称西汉(前2029年);东汉都城在洛阳(公元25年公元220年)。2、经几十年的恢复和发展,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期。汉武帝在位53年(前140年前87年)。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加强思想大一统。)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都城长安兴办太学。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各王侯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整理财政。规定国家统一铸造货币,国家垄断经营盐铁,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民族关系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各民族交流联系。外交上:开拓了丝绸之路。军事上:增强军事力量,开疆拓土。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岭南广大地区的管辖;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第12课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地理位置:汉朝时,指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和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广义的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2、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第一次是前138年从长安出发,前126年回到长安;第二次是前119年从长安出发,前115年回到长安。3、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4、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5、张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原因:西汉前期,匈奴控制着西域。威胁西汉都城长安的安全。6、张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失败的原因:大月氏安于现状。7、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络乌孙,给匈奴以更沉重的打击。,第12课张骞通西域8、我们应学习的张骞精神:张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我们应学习他敢于冒险的大无畏精神,为了祖国利益不怕牺牲生命的高尚品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9、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原因: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时间:前60。10、西域都护设置的情况: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西域和内地人员商旅往来增多;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活动加强。11、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12、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内地精美的丝绸和铁器等产品,先进的铁器制作和打井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骏马、瓜果、蔬菜、音乐、舞蹈和魔术等传入内地。13、汉武帝在加强内地与今新疆地区联系方面的成就:在外交方面主要是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对西域的了解和沟通。,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1、丝绸之路: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的一条重要商路,经过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在这条商路上,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2、西汉时,“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初步形成。 3、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促成了东西方文明的相互渗透,密切了汉族与沿途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热点链接: 2008年奥运圣火)4、中国与朝、日交流:汉朝,一些中国人到朝鲜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在中国去的工匠帮助下,当地人掌握了铁器铸造、漆器技术;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臣来到洛阳,与东汉王朝通好,东汉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5、汉与欧洲往来: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帝国)。到达地中海(今波斯湾)后没继续前行(作用了解了沿途及欧洲的一些情况,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16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