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通州人把外婆也喊着奶奶,只是在前面 加个“外”字。不过把“外”字又念成“危”音,变成 了“危”奶奶。叫时为了方便,我总是把“危”省略 了,从小一直叫到大,上小学三级后方知“危”奶 奶就是外婆,以及与奶奶的区别。 奶奶一生没生养,儿女全是抱养的,她是个 睿智精明、爽快能干的女人。因为我是长孙,小 时候特别受宠爱。无论她出门走亲戚、看产妇, 还是吃斋饭都要带着我去的。记得第一次吃油 馓子茶。就是奶奶领着我去瞟产妇婶婶的。 奶奶先到了一家茶食店,称了四斤油傲子 和两斤红糖,店家的伙计用关丝草绳把馓子扎 好用黄表纸包好糖。扎包前在上面都要放一张 方红纸。以显喜气。探视间或结束,主家要给客 人泡一碗馓子茶,以示谢客。金黄的馓子,掰断 在碗里,放适量红糖,用开水冲泡,闷一会儿就 可食用。油而不腻,甜而爽口,香喷喷、热呼呼的 馓子茶,吃得我头都没抬,竟然,和在家吃饭时 一样顺口喊着:“还要。” 奶奶一听赶紧使眼色,我没看见,也看不 懂。把碗又递给了主人。好在油馓子茶做起来不 复杂。一会就好了。连吃两碗的我,回来的路上 还不知趣地问痴话:“婶婶甚伲时候再养伢JL?” 奶奶白了我一眼,没好气地说:“再也不带你去 了,吃相太丑,现眼目。”奶奶说归说,到时候出 门还是带着我,谁让我是头孙子的呢。 第一次吃馓子茶已过去几十年了,其香味 至今留在齿间唇边,白认为,这是天下第一好吃 的食物。其实中国的食物和吃都是有意义和背 景的,不是和节日有关联,就是与纪念故人有 涉。如上灯圆子落灯面,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吃粽 子等。吃馓子茶也一样,它不仅是一种风俗,也 “危 奶奶 口张 布 是一种文化。江海一带瞟产妇、待贵客一般都要 吃碗馓子茶,是主家表达谢意和待客的一种礼 数。 油傲子作为食品,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 史了。文人墨客也爱此物,有苏东坡的诗为证: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 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可见馓子自古就是 被人喜欢的食品,至于用红糖泡馓子茶的吃法, 可能是江海地区独有的风俗。 我已记不得吃过多少次馓子茶了,但印象最 深的是当兵临走前的一次。奶奶知道我的嗜好, 想方设法要给我弄碗馓子茶吃,说图个平安。那 年代共和国正在饥饿中挣扎,粮食极度贫乏。别 说油馓子多年不见,就是红糖也只有产妇凭票才 能供应。奶奶买不到油馓子,只能用卷面油炸,用 糖精代替红糖。虽然远不是馓子茶的味,但我还 是连连说好吃,因为我知道老人的心愿。 以后十多年在外没吃到一次馓子茶。但是 每次回家探亲临走时,都能吃到奶奶做的正宗 的馓子茶。老人家认为孙子能平安成长一定与 吃了她的泡馓子茶有关。喝着甜香的茶,真让人 从嘴甜到心,那不仅是一种口福的享受,更多的 体验到亲人的温馨和关爱。八十年代初从部队 转业,十多年里,不知怎的,可能是见惯不惊,亦 可能食多生厌抑或是被其它美食佳肴取而代 之。对馓子茶的思念有些淡薄了。直到奶奶仙世 后,想吃油馓子茶的念想才又慢慢强烈起来。偶 尔在家闲暇时也自泡自食,虽然香甜依然,但总 觉得没有以前奶奶做的馓子茶味道好。 后来,每年清明节时,我总要泡碗馓子茶 吃,不为解谗。而是借以悼念离去已十多年的 “危”奶奶。我觉得这是对她最好的思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