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兰台书品 发展中的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科学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读后 一、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科学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在档案 部门常称为“档案保护”,在世界范 围内具有悠长的历史和传统。凯思 帕利亚认为,“档案的保护技术就 像人类文明本身那样古老。在某种 程度上可以说,它起源于各种生物 所共有的自我保护的本能。” ,筒言 之。有一T档案文献,便产生了自觉 的保护观念。观念产生行为,行为 产生结果。于是,在几千年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人们采取有意识的档 案文献遗产保护行为,保存了无数 的优秀档案文献遗产,由此形成了 人类的记忆遗产。近年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非常重视档案文献遗 产保护,启动了世界记忆 程, 制定了世界记忆名录(The Mere oly ofthe World Register)。1997年, 首批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列入38 项遗产,此后每两年公布一批记忆 遗产项目。截至2009年底,世界 记忆名录共列入全球档案文献遗 产157项。在世界记忆名录的带 动下,各个地区和国家也建立了名 录,例如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 录,用于收集具有地区或国家意 义的档案文献遗产。这些举措充分 表明了世界各国对档案文献遗产 的N-度重视 当然,对档案文献遗产的重视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也经 历了一个过程。在我国古代摸索了 一些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方法,尤 其是“石室金匮”、“药物驱避”、“手 口黄丽华 工托裱”等,为当代档案文献遗产 保护积累了经验。到了汉代,随着 文献的日积月累,保护工作逐渐成 为一项独立的专业分工。周礼-秋 官记载,“翦氏掌除蠹物凡庶蛊之 事”。“翦”既是“行政官员”,也是“技 术专家”,这是我国古代档案文献 遗产的新起点。总体看来,古代的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处于经验积累 阶段,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撑,也没 有形成科学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我国的档案文献遗产保 护在总结我国传统档案文献保护 经验、吸取前苏联档案文献保护理 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逐渐明确了自 身的研究对象和任务,逐步产生并 形成了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学科体 系。1954年,档案保护技术学作为 一门课程首次被列入档案学专业 的必修课,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档 案教研室编写了文件保管技术 学讲义;其后历经五年的摸索充 实,于1961年出版了我国档案文 献遗产保护技术学学科第一部教 材档案保管技术学。这是档 案保护技术学学科建设史上一块 名副其实的奠基石,标志着档案保 护技术学作为一f-1学科在我国正 式仓lI 。 二、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发展 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与实 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尤 其是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档案文献 2010年第7期 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不断发展,档案 保护技术在教材建设、科技项目立 项研究、档案馆库房建筑、档案保 护国家标准的制订、档案保护方针 政策的制定等诸多方面都成绩斐 然。对19492000年我国档案保 护技术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一文 对建国后到20世纪末我国档案文 献遗产保护的研究历程、主要内 容、核心作者群等问题进行了系统 的探讨。 近十年档案文献遗产保 护研究述评从理论、技术、管理等 方面对此后至今的档案文献遗产 保护进行了系统的概括。 步统 计,该方面的研究论文1400余篇, 著作20余部,国家级、部级科研项 目200余项,获奖成果近100项, 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档案文献遗 产保护研究的盛况。 最新的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 究成果当推周耀林教授所著档案 文献遗产保护理沦与实践。该书 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 版,不仅系统地反映了作者长期从 事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的成果, 也映射出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学科 的发展轨迹,是一部富于创新的优 秀之作。 学贵在创新。作者提出的将档 案文献遗产保护平台落到实处便 是一个重要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创 新。“档案文献”一词最早出现于20 世纪80年代初,其后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从文献调研情况看,“档案 文献”在大多数情况下指代档案, 25 兰台书品 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广义地看, 档案同图书、资料等记忆遗产一 样,不仅同源同宗,质地相同,制作 工艺相同,而且对于国家和民族的 记忆都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于 是,作者将其重新界定为“用文字、 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 人类知识的各种记录”,从理论上 将档案、图书、古籍、资料等记忆遗 产整合在档案文献同一平台上。在 Jtl:基础上,作者论述了“档案文献 遗产”的含义,并且从理论方面、法 律方面、分布方面、形态方面进行 了解读,从记忆遗产、可移动文化 遗产的角度进行了新的剖析,不 仅内涵丰富,Jl-延充实,而且具有 一定的深度,一定的高度,切合了 全球高度重视记忆遗产、建立世 界记忆名录的时代背景。 其后,作者对处于该平台上的 保护工作进行了系统研究与科学 阐述,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例如, 作者在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j- 象的分析方面,针对历史上提出的 “两点论”、“矛盾论”、“技术论”、“档 案制成材料主体论”等观点,鲜明 地指出,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对 象是“档案文献遗产制成材料”,这 是“信息记录材料在档案文献工作 领域中的应用”,也是当代档案文 献遗产保护的“基点”。 这不仅切合 了档案文献材料演变的历史潮流, 而且把握了档案文献制成材料的 时代脉搏,作者对于信息时代载体 变迁的重视跃然纸上。再如,作者 考察了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 实践后提出,“现有的各种载体的 档案文献已经进人到了档案馆和 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加强各种 载体形式的档案文献的管理和保 护、建立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文献 遗产长期可读的机制已经是迫在 眉睫。为此,不仅需要科学地预测 未来档案文献载体的发展方向,而 且需要为已有的不同载体的档案 文献制定合适的保护方案。后者显 得尤其重要。”这些观点彰显了当 代档案保护研究的主体,为未来的 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类似的观点 还有很多,例如档案文献遗产价值 的分析、x,-J予档案文献遗产损毁因 素的分析、调查评估方法、前端控 制技术、个体和部分优先保护技术 等,创新了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 论。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与实 践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有利于推动档案文献遗产的管理 和保护工作。这主要体现在:第五 章基于调查评估的档案文献遗产 保护技术推进,将国外博物馆运用 的调查评估方法引入档案文献遗 产保护领域,提倡从藏品、环境、技 术三个角度进行评估,在该章第三 节中作者详细阐释了前端控制技 术、整体性预防技术、部分或个体 优先保护技术、部分或个体治理技 术、数字化保存技术等一系列新颖 实用的基于调查评估的档案文献 遗产保护技术,为当代档案文献遗 产保护技术的推进开拓了另一个 视野。第六章作者对影响档案文献 遗产保护的非技术因素如管理体 制、组织方法、标准与法规建设、教 学与学科研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 论述,为组织管理档案文献遗产保 护工作提供了具体可参考的措施。 作者从现状分析着手,从理性思考 出发,引经据典,对症下药,对于实 践工作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未来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 发展趋势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与实 践不仅概括了我国档案文献遗产 保护的历史和现状,而且反映了未 来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 归纳起来,笔者认为这些趋势主要 包括如下75-面: 其一,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分化 与整合的双重趋势。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档案保 护技术学一方面分化为更细的学 科,另一方面又在更高的平台上得 到整合。细化方面,缩微复制技 术、档案修复技术等科学有目共 睹。整合方面,周耀林早在2002年 就提出了“走大保护的道路,加强 同国际、国内同行或相关行业(图 书馆、博物馆等)之间的合作”的论 点。咽耀林教授专著可移动文化 遗产保护策略又提出将文物、档 案和图书三大领域的保护整合成 一个“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大系 统,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反响,被 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 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 立足于档案文献遗产的载体共性 和价值基础,提出整合档案保护、 图书保护的平台,也是作者提出的 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化。 其二,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 应用与组织管理相结合的趋势。 档案保护自20世纪中期作为 一门科学在我国产生以来,一直被 称为“档案保护技术”、“档案保护技 术学”,这足以表明长期以来档案 部门以及科研部门对于档案保护 技术的重视,也凸显了技术在档案 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 代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并 不是解决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唯 一的手段,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与方法对于技术的应用有着推动 或阻碍作用。因此,在档案文献遗 产保护过程中,需要加强档案文献 遗产保护的管理工作。档案文献 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辟专章论述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组织管理 , 体现了作者对非技术层面保护的 重视,这对各级各类档案Ns(馆)、图 书馆加强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组 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三,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 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趋势。 、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是一门应 用性科学。然而,以往的档案文献 遗产保护研究则侧重于两方面:一 方面侧重理论分析和技术解析,对 实践的调查、实践的需要、实践的 应用知之不多,给人理论和技术研 究成果偏多、难以应用的感觉;另 一方面,文章多是从实践中直接提 炼而来的,实践性很强,缺乏理论 深度。这两方面趋势大体说明了我 国的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理论 与实践结合不太紧密的现实。档 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最后 一章中,作者结合当代我国中华 古籍保护计划、中国档案文献遗 产工程、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 等个案的分析,从调查与数据出 26 档案与建设月刊 史海探迹 z211苏抗战手员 调查与研 的 代以来,江苏经济发达,人文荟 土萃,南京曾是中华民国的首都。 江苏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诚如周恩来 所言,谁掌握了沪宁杭地区,谁就掌 握了大半个中国。19371945年期 间,日军肆意烧杀淫掠、轰炸破坏,在 沦陷区实行殖民统治,给江苏人民的 生命财产和建设事业造成巨大的损 害,江苏成为日祸的重灾区之一。详 实的抗战损失统计应当载入史册,警 示国人。战后,国民政府曾开展抗战 损失的调查,然而由于战时江苏大部 沦陷,战后国共政治军事对峙,因此 缺乏完备的统计。1990年以来,学者 不断吁请开展抗战损失研究。2006 年,由中央党史研究室牵头,各省市 开展了关于抗战损失的调研。笔者研 发,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 检验理论的可行性,值得广大的档 案工作者(尤其是档案保护工作 者)、图书馆员认真学习。 总而言之,档案文献遗产保 护理论与实践不仅是作者本人科 研成果的系统化总结,而且是当代 档案保护理论的深化,对档案文献 遗产保护具有拐点性影响,为未来 的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提供了 新的平台和基点。当然,档案文献 遗产保护会不断面临新问题和新 矛盾,这也将推动着档案文献遗产 保护研究的发展。我期待着更多优 秀作品的出现,不仅是推进当代我 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 若千问题 右十IalJ是 口孟国祥 究发现,要科学地进行江苏抗战损失 研究,需要了解江苏抗战时期的历 史、政权与辖区的变革,以及损失计 算的方法及可信度。为此,本文拟就 江苏抗战损失调研要注意的诸问题, 略以考证和辨析,以期为抗战损失调 查与研究提供借鉴。 江苏抗战损失统计的地域问题 上海原是江苏的一部分,民国以 来成为直辖市。抗战爆发前,江苏有 60县,南京是中国首都,镇江为江苏 省会。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行政 区划的变动,江苏的辖区也有了变 化。1958年,原属于江苏的l0县(上 海县、川沙县、南汇县、宝山县、金山 县、青浦县、奉贤县、松江县、嘉定县、 崇明县)被划归上海市,萧县、砀山县 践,而且能够为保护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