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1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3页 / 共71页
第4页 / 共71页
第5页 / 共71页
第6页 / 共71页
第7页 / 共71页
第8页 / 共71页
第9页 / 共71页
第1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中国小说欣赏,从士林到官场,第四单元,第七课匡超人,第四单元,渔家傲小雨亷纤风细细宋朱服小雨亷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西流水。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简介】渔家傲,词牌名,同前。朱服(1048?),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累官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泉州、婺州等地。哲宗、徽宗时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知广州等。全宋词仅存词一首。【注解】亷纤:形容细雨纷纷之状。金龟:本为唐代官员一种佩饰,这里用来指换酒之物。李白诗中有金龟换酒之事。,【故事】这首词是朱服知婺州(在今浙江金华)时所作,抒写他在春日雨天的一种愁绪。有惜春之情,也有感叹韶光易逝,不如及时行乐的思绪。小雨纷纷飘落,春风细细吹着。千家万户的杨柳都笼罩在青烟里,朦朦胧胧,迷迷茫茫。恋树的柳絮被轻尘般雨丝打湿,想要奋飞也不可能。悲愁无比,可春天是留不住的,那就让这悲愁和着流水一起向西流去。即使活到九十岁,在时间长河中,又算多长?能有多少光阴?就是解尽金龟换取春天留住,也毫无用处。告诉城东卖酒的店子,我要用这金龟换酒拼着醉一场。今天快乐的事,他年想起来就会落泪。,(2014年高考江苏卷)(2)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接着,“我”又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4分)_【答案】关系:后者否定前者。心态:自己感到虚无、迷茫、寂寞,但不愿将它们传递给读者。,【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情节和主题的理解。能力层级为C级。通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的前后关联和人物的思想性格是答题关键。,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及儒林外史的有关常识,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用法和意义。2理解本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和个性化语言相结合的写作特点,品味本文平实、简练而深刻的白描语言及语言背后深厚的韵味。3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从中领悟体会小说的主题,这其中有着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对家国兴亡的沉痛思虑、对灵魂的解剖和精神的拷问。,2解释词语(1)踌躇:犹豫。停留。得意的样子。(2) 诰命夫人:封建时代指受过封号的妇女(多见于早期白话)。(3)盘桓:逗留,徘徊。(4)恁:那么,那样。(5)摽(pio)梅之候:摽,坠落的意思。摽梅的原意是形容梅子纷纷落地,比喻青春易逝。(6)冠冕:体面。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3走近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后来又自号秦淮寓客,晚年称文木老人。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曾祖辈“兄弟五人,四成进士”“五十年中,家门鼎盛”。到他祖父以后,家道开始衰落。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做过江苏赣榆县的教谕,为人方正,后丢官回乡,抑郁而亡。,吴敬梓从小受家庭影响,读了很多书,想走科举做官的道路。早年中过秀才,29岁那年还到滁州参加乡试,但他受了当时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对程朱理学给予鄙视,对八股文不感兴趣,喜欢在诗词曲赋小说上下工夫,思想行为与封建统治者的要求产生了深刻的矛盾。滁州乡试落第以后,看着许多鹦鹉学舌的鄙儒一个个高中,而像他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反被斥逐,心中越发气愤。自此,他与统治者的距离越来越远,对社会现实也日益不满,特别是对八股取士,恨如仇敌。大约从36岁以后至49岁以前,他写成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的著作没有全部流传下来,除了儒林外史仅存文木山房诗文集四卷和金陵景物图诗二十三首。,4开阔视野儒林外史内容评介纵观儒林外史全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人公,但是作者密切围绕“指责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这一中心主题,巧妙安排各种人物出场,首尾相接,环环相扣,使故事情节井然有序。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王冕天性聪颖,不足二十岁就贯通了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各种学问。他生性高蹈,不求仕进,自制了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肥的衣服,每逢花明柳媚之时,便以牛车载了母亲到处玩耍,尽享天伦之乐。知县派人请他出山,他辞别母亲,离乡背井而去;朝廷遣官来召,他就连夜逃往会稽山下。作者开宗明义,把终身不愿为官、最后退隐山中的王冕作为品质高洁的代表,对那些边读书并能以孝事亲的人士大加称赞。全书借王冕引出一大批儒生来。,老童生范进,应考二十余次,总是进不了学。此番应试,适逢周学道主考,出于同病相怜,填了他第一名。范进求官心切,不顾岳父胡屠户的臭骂,继续又去城里参加乡试,谁知中了举人。范进得知中举消息,欣喜若狂,两手一拍,不省人事,被他岳父打一巴掌,方始打得醒过神来。这范进中举以后,有送田地的,有送店房的,有投身为仆以图荫庇的,趋炎附势,不一而足。三两个月光景,家奴、丫鬟都有了,钱、米更不消说,乐极生悲,却把个老母活脱脱喜死,而“七七之期”一过,他便急着和张举人一起奔赴各地去打秋风了。,对于科举制度的虚伪性,作者从各个角度予以深刻地揭发,马二先生真心相信八股科举,认为是极好的法则,苦口婆心地向别人宣传举业做官、扬名显亲,才是大孝。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时文选政,严格按照官定的举业读本和朱熹的言论下批语,凡是有碍于圣贤口气的东西都绝对排斥,连自己的视、听、言、动都不敢越礼。他游西湖,对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全无会心,敬重的是御书,关切的是功名,眼馋的是吃食,向往的是发财,结果遇上骗子还以为遇上了神仙。,周进屡试不第,在山东兖州府汶上县薛家集一所蒙馆教课糊口。新中的年轻秀才梅玖当面嘲弄他,举人王惠轻慢他,荐馆的夏总甲嫌他不常去奉承,村人也嫌他呆头呆脑,他因而连这只破“饭碗”也端不住了,只能跟着姐夫金有余去买货。一次,偶去省城“贡院”观光,那是专门举行乡试的场所,他触景生情,只觉无限辛酸,委屈得“一头撞在号板,直僵僵不省人事”。众人不忍,凑钱帮他捐了个监生入场应考,不想居然中了,旁人阿谀拍马且不说,他居然自此官运亨通,三年内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他吃足科举之苦,当了权后觉得要细细看卷,不致屈了真才。,书中还描写了一批为金钱和权势所颠倒的普通人士,他们满足于上层阶级的残汤剩水,精神堕落沉沦。另外,关于妇女地位的问题,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清新罕见的见解。在第四十八回徽州府烈妇殉夫,秦伯祠遗贤感旧中,王三姑娘的丈夫死后,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又被其父所惑,竟演出了一场绝食殉夫的悲剧。她的死,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大力宣扬的典范,在大祭之后的大宴上,人们竟将这种残酷的事件称之为“伦纪生色”,连死者的父亲也“转觉心伤,辞了不肯来”。,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中最优秀的讽刺文学作品。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对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进行无情的揭露;对程朱理学和孔孟之徒的虚伪、反动进行了鞭挞;充分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儒林中的腐朽与黑暗和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儒林外史以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为中心,展开社会批判,以讽刺的笔法刻画了上至进士、翰林,下至市井无赖的生动形象。在结构方法上,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因而鲁迅说它“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后世称其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奠基之作。,儒林外史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生活中的若干丑恶事例的彻底批判上,对于科举制度的虚伪性,作者从各个角度予以深刻的揭发,最突出地表现在有关“优贡”的描写。如王惠中了进士当上了知府,他依仗科举,猎取功名,竟成了残害百姓的贪官污吏。严贡生强关了邻家的猪,反叫人家拿钱来取。这等劣迹昭著的乡绅竟被保举为“优贡”,在形成巨大的讽刺意味之时,又从根基上鞭挞了科举制度的虚伪和欺骗性。,另外,作者还将与科举制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各式各样人物的众生相展现在读者眼前。如汤县令为自己的仕途着想,对说情人回教师父施以酷刑,终于激起民愤,闹到按察院,汤知县仍然“大摇大摆地出堂发落”。儒林外史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卷,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为描写对象,深刻批判了科举制度和功名利禄观念,进而否定了汉唐以来封建士人传统的人生道路,并且通过这种批判也揭示了当时的官僚制度、人伦关系以及用古代道德规范来扭转颓败世风的幻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必将破灭。,儒林外史最主要的艺术成就在于它富于民族特色的讽刺艺术。他将讽刺赋予故事情节的发展及人物性格的描绘中,通过细节的描写,人物的对话,三言两语就显示出现象本身的矛盾与荒谬,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小说还善于将可悲的、滑稽的、喜剧的、悲剧的因素融于一炉,以饱蘸辛酸之笔写喜剧,透过喜剧性形象直接逼近悲剧性的社会本质。小说语言风格犀利辛辣、幽默冷峻。儒林外史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对以后的讽刺小说有极深远的影响。,1.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点评:原本朴实勤劳、孝顺父母的匡超人在功名富贵的诱惑下,在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的人格已经扭曲,在逼迫妻子下乡时表现得极为专制,以至于最后使他的妻子病死在乡下,彻底地暴露出了他的冷酷自私。,2.“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即便应允了。点评:到京城攀高结贵,抛弃结发妻子,并恬不知耻地说此番话语。就这样,作者通过对一连串人物活动的描写,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逐渐堕落为追求名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一)自主思悟1本文选用了哪些典型材料来刻画形象?答:节选部分中的以上几件事,集中表现了匡超人的蜕变。其中转折点是岁考成功,“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嘴脸又集中体现在两件事上:对待潘三态度的转变和停妻再娶。作者运用典型的材料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以功名富贵、个人荣辱为选择砝码的典型形象。,2课文节选部分中的匡超人,已经由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事情反映出来的?结合本文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试分析其性格特点。_答:节选部分突出了匡超人这样一个被功名富贵俘虏的、被科举制度腐蚀的堕落变质的士林丑恶之人。,3.匡超人为自己的无耻行为的开脱辩解是自欺欺人还是真的相信社会本该如此?_答:他这样为自己开脱辩解,大部分是相信社会本该如此。因为他本来心地纯洁,受到了社会的染泡熏污,才变得卑鄙。在他心目中,他做得完全正确,符合社会上流行的观点看法。,4匡超人这篇小说中,讽刺手法有哪些特点?_答:运用对比映衬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在不经意中强化讽刺效果。如:离别新婚妻子辛小姐时,匡超人“含着一包眼泪”,而闻结发妻子郑氏死时,却是“落下几点泪来”。匡超人与潘三狼狈为奸,做了不少坏事,可潘三出事后,却避之不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