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地球的面貌1地球(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把握三点:一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等被看作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二是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用“地理现象”代替了“地理意义” ;三是不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要求学生能用事实(地理现象)说明。( 4)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对于地球仪,传统教材在处理上偏难,本条“标准”只是抓住了最主要的内容,实实在在地把地球仪当作学习的工具来看待,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 看出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一切都是借助于地球仪来进行的,不要盲目加深内容。至于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在观察地球仪的过程中,可顺带完成。( 5)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2地图(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和估算高度是地图学习必须掌握的三项基本技能。辨别方向包括两个层次: 其一是能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 包括指向标地图、 经纬网地图和无特殊标志的地图;其二是能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互方位。(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3海洋和陆地(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3)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4)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二、世界的居民1人口与人种(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第一, 着眼的区域范围是全世界, 至于各大洲或地区的情况, 可等到后面世界分区地理中学习。第二, 会通过世界不同年代的人口总数, 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要求学生会阅读和分析世界人口统计数据或世界人口增长的曲线图、 柱状图等。 数据分析时, 可突出世界人口达到 10 亿整数倍的年份,或以某一基数为准突出世界人口每翻一番的年份。第三, 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因此, 学生要会通过人口的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资料,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统计资料,加强学生的能力训练。第四, 要对学生进行绘制简单的人口统计图 (曲线土、 柱状图、 折线图等) 能力的培养。第五, 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 能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也可简单地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尤其是自然原因)。第六,学生应会通过人口面积和人口计算一地的人口密度。(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2宗教和语言( 1)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3)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3聚落(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城市和乡村是聚落的两大类型。在描述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别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学生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必强求描述的一致性;第二, 只要求描述景观的差别, 不要扩大到其它的方面。 景观是在照片上看到的, 并且比较宏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聚落的区位 (位置)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盆地或谷地。其二是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地区、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从后果上看,聚落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有着相同的特点。其三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成团块状, 而南方村落呈条带状。其四聚落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例如屋顶的坡度与降水的关系、 墙壁的厚度和窗子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像竹楼、窑洞、冰屋)等。(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 2 6 页)一、解开地理之谜1. 在我们祖先留下地文献中,最早出现“地理”一词地是易经 系辞 。2. 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地专著是地理学 。二、地理与生产建设和风土人情1. 在解决全球性地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防灾减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地理学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3. 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 头戴头巾, 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 抵挡风沙。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 6 12 页)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 : 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2每幅地图上都具备的要素包括:比例尺、 方向 、图例和注记。3地图上的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 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4. 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公式: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 ,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 ,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5. 图例和注记:判断常用图例: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课本 16 27 页)1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有多大: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 亿平方千米。3赤道是指在与南极、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画的圆圈。赤道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4纬线的特征: a 都指示东西方向; b 形状都是圆(极点除外) ; c 长度不相等,其中最长的纬线是赤道;从赤道向两级纬线的长度越来越短。5纬度的划分: 赤道的纬度是 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字母 N表示) ,赤道以南称为南纬 (用字母 S 表示) 。 北极的纬度是 90 N, 南极的纬度是 90 S。 从赤道向两级,纬线的度数逐渐增大(增大、减小) 。6低纬度范围是 0 30 ;中纬度范围是 30 60 ;高纬度范围是 60 90 。7经线的特征: a 都指示南北方向; b 形状都是半圆; c 长度都相等,8 经度的划分: 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 又叫本初子午线,其经度为 0 度。从 0经线向东的 180称为东经(用字母 E 表示) ,以西的180称为西经(用字母 W表示) 。 经度变化规律:由 0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9一个经线圈由 2 条经线组成,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10 东西半球的划分: 20 W, 160 E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课本 28 32 页)1全球的海洋面积占 71%,陆地占 29%,所以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说明海陆面积的比例。2有人把地球称为“水球” ,其依据是什么? 之所以称为地球,是因为人们生活在陆地上,对海洋了解很少。而叫“水球”是因为地球表面以海洋为主的缘故。3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哪个面积大?海洋;南半球哪个面积大?海洋。4从海陆分布看,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 _为主。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南或北)半球。5概念:大陆指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是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的合称。6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积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顺口溜:亚非北美南;南极欧大洋】 。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欧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7四大洋: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最浅、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第二大洋是大西洋,呈“ 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8. 大洲之间的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里海、黑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白令海峡9. 看图填空: (填写代号及名称)赤道穿过的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赤道穿过哪些洲的大陆?南美洲、非洲太平洋沿岸的洲有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大西洋沿岸的洲有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欧洲南极洲南极洲被哪些大洋包围? B 大西洋 C 太平洋 D 印度洋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洲有北美洲南美洲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课本 33 39 页)1人们通常把陆地上的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2高度的表示方法有相对高度和海拔高度两种,其中海拔指的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在地图上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的大小。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4陆地上的山脉主要有两大山脉带:一是环太平洋山脉带,二是横贯欧亚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5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位于亚洲洲;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位于南美洲。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 米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6科迪勒拉山系主要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山脉组成。7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五部分。学看地形图1概念:等高线:指的是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2如何画和判读等高线图?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单位为米,数值越大,即海拔越高3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区别: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的是缓坡,等高线稠密的地方表示的是陡坡。4. 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等地形的等高线表示方法: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低洼的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合或相交的地方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地方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地方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四节 海陆变迁(课本 40 46 页 ) 1. 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的例子:海陆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我国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森林遗迹:说明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2. 大陆漂移假说 :20 世纪初由 德 国科学家 魏格纳 提出的。 主要内容 2 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陆地, 缓慢地漂移分离, 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 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3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 A欧亚板块、 B 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说 明: 在区别山脊和山谷时,可利用水的流向来判断。水总是由海拔高的地方流到海拔低的地方,但注意画流水线时要垂直于等高线画。向两侧流的是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