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决策执行力不强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建议决策执行力不强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建议执行力是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上级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决策执行力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县重大决策得以有效落实的客观要求。最近,县纪委分别召开了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走访了相关部门,客观分析了我县决策执行力不强的表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决策执行力的对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一、当前决策执行力不强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加强决策执行力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执行力不强、执行力弱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效率,制约了全县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优化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不执行。极个别单位对相关政策、制度、规范等执行不到位,存在对抗执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还有的逃避执行,单位部门之间、内设机构之间等对工作有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现象。 二是乱执行。表现为选择执行,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歪曲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附加执行,加塞搭车,地方保护;盲目执行,素质不强,能力平庸;机械执行,照抄照搬,唯上唯书。 三是慢执行。落实工作自觉性不强,工作拖拉,效率不高。执行者对工作缺乏计划性,缺乏细节管理,工作不细致,不认真,不到位;遇到困难不主动想办法。 四是虚假执行。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将决策部署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 五是被动执行。不推不动,消极怠工,管理者没有带头,没有常抓不懈;办事有头无尾,办成办不成无反馈,工作缺乏完整性;还有的等待观望,左顾右盼,推一下动一下,工作不主动,措施不得力。 六是难执行。极个别单位和部门本位主义严重,只考虑本部门(单位)利益,缺乏大局观念;工作强调客观,推卸责任;部门单位之间协作不够,甚至有贪权争利、胡乱插手设障的现象,造成决策的执行难。二、当前决策执行力不强的原因分析 “决策、执行、监督”是党委政府运行的三个重要环节。决策科学民主, 执行坚决有力, 监督透明公正, 才能全面提高党委政府的管理水平。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从决策层面分析 一是决策缺乏科学性。有的工作部署在决策前缺乏对其科学性、合理性的周密考虑。如红宇大桥的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的建设、河道污水管的建设、沿河绿化美化工程的建而拆等,虽是利民工程,但结果老百姓却不太满意。存在决策缺乏科学、细致、周密的论证以及合理的统筹安排部署。 二是决策缺乏协调性。个别政策在出台前,显得仓促,前瞻性不够,有些政策相互衔接不够。如招商引资与园区的建设、土地的供给等方面都存在不协调的地方。再如,城区管网的规划建设等都缺乏统筹协作,反复挖填,既浪费资源,又影响工程进展,百姓怨声载道。 三是决策缺乏稳定性。个别领导决策随意性大,朝令夕改, 缺乏稳定性。一个决策前后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决策执行主体及目标群体对决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决策的稳定可以使决策制定者、决策执行者与决策客体之间建立起持久的忠诚、信任和认同, 这有助于决策有效的执行。 从执行层面分析 一是执行力氛围缺乏,执行意识淡薄。执行主体有些对工作态度不端正, 官僚主义严重, 对岗位认知有偏颇,作风浮躁, 逃避执行困难和责任, 布置多落实少, 导致任务久拖不决。部分领导素质和能力不高、 悟性不够, 不能正确领会决策意图, 只会用会议落实会议, 文件落实文件。个别领导对待工作不能起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导致上行下效,整体执行力文化氛围不浓,大大地降低了执行效力。 二是决策认知缺陷,执行能力有限。一方面,执行者认识上存在问题。由于对决策缺乏高度认同,执行的自觉性有所减弱。不能准确理解上级的意图和决策的精神, 对政策精神理解不透, 导致决策执行起来“走样”、“ 变形”。另一方面,执行者素质问题。由于执行者政治业务素质不高,水平有限, 对有关政策浅尝辄止, 不求甚解, 凭经验主观片面地理解和执行政策, 政策的尺度总是把握不准, 使执行不能正确地体现决策目标。再一方面,执行者管理上存在问题。由于个别执行负责人管理水平有限, 缺乏行动力, 对政策贯彻不及时, 行动迟缓, 消极待命, 政策总是执行不到位。甚至产生执行心理障碍, 如依赖心理、抵触心理、自我保全心理、得过且过心 决策执行力不强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建议理等, 大大降低了决策执行力和创造力。执行过程中激励不当或受利益驱使, 致使执行不力和执行扭曲,执行过程中沟通不足或沟通障碍导致执行脱节。 三是利益制约,相互协调不力。由于单位部门之间自身利益的驱动,往往导致决策执行偏离政策目标,从而出现“利大快执行、利小慢执行、无利不执行”甚至抵制歪曲的情况。执行机构组织间的沟通与协调不畅,协作不力,办事难、障碍多、沟通不便、协调不畅,导致决策执行中的失实,乃至失误。 四是外因制约,执行条件的缺乏。决策的执行需要充足的资源, 否则执行结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的决策目标。 执行资源主要有经费、 人力资源、 信息资源以及权威资源。 执行资源不足成为决策执行力提高的严重障碍。调研中发现,很多工作的落实上都存在缺乏资金、人手等问题。 五是决策运行机制的缺陷,管理不善。执行管理者在执行过程缺乏科学管理,执行准备、组织实施、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监督控制等环节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决策执行力水平的提高。 从监督层面分析 一是监督作用发挥不够。在人大、政协、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多元监督体制下,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分工,监督范围与监督责任不明确,各种监督机构的作用发挥受到了限制。尽管在政务公开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行政执行仍然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单一行政执行基本上处于相对封闭的运行状态,公众对行政执行的质量、进度及措施的有效性等无从了解,监督也因此流于形式。 二是决策评估环节欠缺。在现行的政府管理模式中,职能部门通常集决策、执行甚至监督权于一身,以政府名义下发的文件、规章一般都是由部门负责起草。由于其运作过程相对封闭,通常情况下不会有实质性的修正,政策的制定过程往往成为部门利益的自由表达过程,行政执行过程又经常是部门利益的实现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职能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不愿意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政策执行阶段的监督、控制和调整更是难以实现。 三是行政执行责任制不健全。缺乏一整套政策执行的标准、规范和制度, 诸如科学的政策执行程序, 执行监督体系, 绩效考评体系, 责任追究制度, 绩效奖惩体系, 致使政策的执行主观随意, 暗箱操作, 丧失了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滋长了政策执行中权力的腐败。特别需要的是一种带有“刚性”的责任追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对行政执行偏差相应的责任人难以进行有效的惩戒和制裁,这就使得执行中的本位主义、主观主义等不良倾向很难得到及时的纠正。三、提高决策执行力的对策建议 提高决策执行力,对于进一步推进扩大开放,实现*“融入重庆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建立科学全面的决策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决策前的调研、咨询、协商制度。建立健全重大问题决策调研制度。进一步规范调查研究工作,明确规定没有经过充分调研并形成调研意见或方案的,一般不列入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的决策议题;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基层调研,广泛接触基层群众,直接倾听群众呼声,充分了解新情况,及时发现新问题,为科学决策掌握第一手材料等。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重大决策请专家“把脉”,凡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中长期规划等重大问题,通过向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专家咨询论证后再进行决策。建立健全重大问题决策协商制度。在决策前要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进行广泛协商,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政府工作报告、重大改革措施、重要人事任免,要广泛征求意见。 二是建立健全决策中的集体拍板制度。健全县委委员、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及广大党员、群众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度和机制,建立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以及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基础上的公开听证制度。强化县委全委会的作用,坚持重大决策由全委会审议和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制度,明确和规范县委全委会及其常委会的职责权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县委全委会、常委会和书记办公会的工作规则,明确和规范县委全委会、常委会、书记办公会的职能与分工,从制度上保障县委“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在县委全委会和常委会上,合理安排议题,所要讨论的预案提前送达与会人员,讨论时充分发表意见,集体拍板决定,确保县委对重大问题做出及时、正确的决策。 三是建立健全决策后的信息反馈制度。建立重大决策快速传导机制,加快建设覆盖全县各单位各部门的党政内网。建立政风行风热线、电视台、报纸、政府公众信息网(外宣网)及公开电话等为载体的社情民意反馈体系,使人民群众对决策的意见能够及时反映到决策层,做到舆情反映的制度化、经常化。要充分发挥县委督查室的作用,定期对重要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搜集社会对行政决策的评价,形成反应灵敏、科学有效的决策信息反馈机制。 (二)建立严格高效的执行机制 一是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要按照强化领导责任,量化执行单位目标责任,细化工作人员责任的具体要求,建立和完善横到边,纵到底,全员、全岗、全程的目标执行责任体系,做到责任分解,明确目标,责任到人,有完成时限,有基本要求。对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年度工作部署、阶段性重点工作安排和各项决策,都要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量化,提出明确要求,将目标和责任落实到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部门和有关人员,明确工作标准、进度和完成时限。 二是建立决策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报告制度。执行责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向决策机关报告工作履行情况。年度工作目标履行情况,各部门应半年和年终分别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专题报告。阶段性工作部署和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应根据工作安排和完成情况及时报告。建立经常性的工作通报制度。对部门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凡经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环节作出的工作部署和重大决策,其阶段性工作成果和整项工作完成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有关工作和决策执行情况。 三是建立健全执行责任协调机制。对全局性工作和重大决策,可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并在主管部门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联系协调。对涉及多部门、多单位的综合性工作和决策目标,要实行部门协调会议制度,由牵头部门搞好协调。对主要由某一个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决策目标,执行部门要建立健全内部协调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四是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执行责任追究办法和行政问责制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责任追究的主体、内容、程序和责任。责任追究的重点是:(1) 工作不力,不能按时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和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2)不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的指示、决议和会议精神,不认真履行职责,管理不到位,工作不落实;(3)决策失误、工作贻误和失误;(4)虚报、瞒报、迟报工作情况;( 5) 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搞行业不正之风;(6)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重大群体事件、重大案件,并处置不当、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 (三)建立奖罚分明的考核监督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要采取量化和评价相结合、日常监控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量化考核情况主要依据有关职能部门对各项工作的日常监控得出,着重从量的方面对应考核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并依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