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富有特色的第十三届科技翻译研讨会开幕式李 佩 2009 年 8 月 6 日上午 8 点 30 分,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科技翻译协会和中国力学学会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开幕式在力学研究所小礼堂举行。笔者代表中国科学院科技译协欢迎全体参会学者和代表不辞辛苦准备了论文前来参加大会,并感谢力学所的领导提供给我们许多会议室和食堂在大会期间使用。力学所党委书记周德进代表东道主向大会的主办单位及莅会的学者专家表示欢迎;并表示力学所一贯支持科技翻译工作,因为它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在开幕式上笔者首先介绍几位特邀嘉宾,并请他们讲话指导。力学所的第二任所长郑哲敏院士因工作繁忙,于会前表示他不发言了,他能来参加大会,就说明他支持科技翻译工作(事实上他翻译的科学文献不在少数) 。郭慕孙院士是一位化学工程学家,原化工冶金所(现更名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早年就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多年来他通过对流态化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应用于化学工业,对国家贡献极大,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他曾是国际知名的化工期刊的主编,英文非常好。十多年前,笔者请他办过一次指导研究生写作英文论文的学习班,效果很好。这项工作,郭院士坚持到今天,一直在指导过程所的研究生。他的方法是将学生写的英文稿打印出来,对照他改正的文字,在课堂上加以讲解,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学到如何用确切的英文来表达思想。郭院士每次都选出若干篇最好的典范,收集成册,目前科学出版社正在编辑出版的一册,定名为怎样写好科技英文论文 。今年第 1 期中国科技翻译上刊有郭慕孙院士的稿件:颗粒学的挑战 (The Challenge of Particles)中英文对照,这是说明他中英文水平的又一例证。随后大家观看了光盘上播放的郭慕孙院士的教学示范。力学所吴承康院士也应邀参加了大会,大家特别高兴!他和他的夫人黄兰洁的学术水平和中英文都非常好。我们在以往的科技翻译中遇到疑难字句,都请吴院士夫妇给予校正。吴院士在会上作了简短发言,告诫我们:一要精通中文和外文,二要熟悉科技专业,还要勤于思考。汤博文教授是外文局的资深翻译家,译著很多,对翻译理论很有研究,他是一位实干家,笔者和他的夫人张慎仪过去在中国科技大学外语教研室是同事,了解到一些汤博文的工作,久仰其大名,对他十分敬佩。他翻译过的作品除一些科技文章外,有份量的如吕氏春秋 ,中的若干篇和诗词等等,涉及面很广。笔者邀请他来,自然是想请他对年轻的翻译工作者和我们科技译协的工作给予指导。汤博文教授非常谦虚,他说他接触的科技作品不多,译著多涉及当时中央首长的讲话和文献、文学、诗歌等,他认为从事翻译工作的青年知识面要广,要深刻理解原著的思想,不可中-外文,字字对照,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表达方式不一。戴世强教授是力学所的老同志,后因钱伟长找他去上海大学工作。他长期从事译述,此次邀请他来代表中国力学学会介绍经验与感受,会后当天就要赶回上海。戴世强在会上讲了四点,深受听众欢迎。第一点,翻译工作通常是辅助性的工作、服务性的工作,因此首先要用奉献的精神来投入这项崇高的事业。第二点,做好科技翻译,必须有扎实的基础,不仅是外文,在科技方面,不能限于自己的本专业,还要对本科学科的其它门类有深刻的了解,包括科学科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它未来的发展,这些基础是必不可少的。第三点,做好科技翻译,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单有英语及自己的科技专业不够,必须对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三教九流,什么都该知道一些。外文局的人,都能翻译很多古典的、现代的、政治的、文学的著作,没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文理基础是无法顺利完成科技翻译2的。第四点,重要的是一切来源于实践。做好翻译工作,必须通过实践。他从到力学所开始,郭永怀就找他翻译宇宙电动力学这本书,后来在文革期间出版,当时是边学习、边翻译。吴承康先生也是他的一位好老师,记得他翻译的第五本书等离子体动力学请了吴承康先生校正。吴先生是怎样校正的呢?可能大家都闻所未闻。吴先生拿了一本原著,戴世强和陆志云就分头念译文,念着念着,吴先生说:“停!停!不对了,你们译得不对!”这样,他们我们一起十天才校完。通过三四百万字的科技翻译,他们掌握了技巧。现在可以比较快的翻译,可以教学生学好科技英语,主要得益于不断的实践, “Practice makes Perfect”,这的确是个真理。笔者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原首席翻译韩建国,他曾是中科院科技译协的常务理事之一,后因工作需要调基金委工作,他在会上只表示对我们邀请他来非常高兴,祝贺大会成功。尹承东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中国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主任)代表宋书声老局长和中国译协的会长助理黄长奇发言:“过去曾参加过在长沙、新疆举行的大会。这次会议上,有多位院士出席,并有机会见到李佩先生,感到非常荣幸,听到前面几位的学术报告,大开眼界,谨代表中国译协祝贺这次大会圆满成功。 ”现任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中科院科技译协常务副会长曹京华,特邀参加大会并给予指导。曹京华副局长回顾了翻译在历史上的影响与作用,回顾了中科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自成立以来的贡献与社会效益,及与国际译联的关系,并阐述了从事翻译的人员必备的条件和素质。他的讲话使听众深受鼓舞。研究生院副院长苏刚教授代表中科院研究生院参加大会并祝愿科技翻译事业再创新辉煌,他认为要将晦涩艰深的科技术语翻译成人们能易于接受并符合习惯的文字表达,除了要具备娴熟的两种语言的文字驾驭能力之外,还要对所翻译的科技含义涵义有相当了解。才能做到信、达、雅。他举例说明“frustration”,“Emergent phenomenon”两个名词在不同的科技领域和内涵中,就有不同的理解和译文。因此,科技翻译需要借助多学科的知识,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协作和交流。他认为这次研讨会正是为了上述目的而召开。研究生院会一如既往支持译协的各项工作,希望科技翻译工作者的队伍日益壮大,译协越办越好。中国代表团 1979 年到联合国参加会议时,李青原博士是联合国的同声翻译。这个资历说明了她的语言能力与才华。李青原自我介绍是北京外国语学院 73 届工农兵学员。当时的学习条件与今天大不相同。但当时教翻译的王佐良老师,我国研究英国文学的巨匠,曾讲了这么一句话:“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s the most complex thing in the universe!”后来她做了翻译,才感到这话是千真万确的。所以, “第一,要掌握非常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要注意当时的场合与不同文化的听众;其次,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能忠于原著、勤于思考。”最后她讲到她感受到的中国翻译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重要,我们不仅要译出中国特色,还要考虑中国特有的事物怎么翻译,例如我们的生命科学、中医、中药、养生之道,我们常讲到的气 ,怎么翻译?对我们中国特有的东西,找不到外文里对应的词字,就需要创新了。 ”李青原的谈吐非常生动、幽默、博得阵阵掌声,会场异常活跃。而后晏勤先生代表中科院科技译协、水利电力翻译学会及中国译协科技翻译委员会,回顾了近年来译协的工作后,欢迎各位领导,各位代表的光临,祝贺大会的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科技翻译的可持续发展” ,旨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探讨科技翻译的发展,促进科研机构,科技翻译人员及外语院校师生的经验交流。中国译协科技翻译委员会是1992 年由中科院科技译协和水利电力翻译学会组成的。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组织了多次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此次会议也是这一系列活动的延续。最后,来自加拿大的翟崇生先生简要介绍了加拿大翻译组织和译员的情况。开幕式的安排和议程,紧凑而丰富,前所未有地突出了科技翻译的主题和特色,到会代表都反映得到了启发,体验到翻译工作特有的要求和严谨的重要性、艰巨性。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