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陇上墨客1第 14 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史上所作的贡献,让学生能依据所学的史实认识匈奴族对祖国北方开发所做的贡献,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看录像,讲故事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阅读教科书,了解匈奴的兴起、匈奴势力不断壮大以及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归纳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的主要活动和历史贡献;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通过对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等历史人物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教学重点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教学难点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看到这些图片大家肯定不陌生,我们在金秋之旅中,亲眼目睹和感受了长城的风采,长城作为中国的脊梁,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谁下令修筑的?最初的目的是什么?2、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下令建筑了万里长城,遏制了匈奴的南下。秦末汉初,中原战乱,长城没有抵挡住匈奴南下的脚步,匈 陇上墨客2奴重新崛起。他们是怎样崛起?与汉朝的关系怎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 14 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一目草原帝国的兴起师:匈奴什么时候再度崛起的?生:秦末汉初师:匈奴人生活在哪里?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生:匈奴族在蒙古草原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师:秦汉之际,他们的首领是谁?生:冒顿单于师:人们称冒顿单于是匈奴最伟大的单于,这是为什么?生: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师: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生:冒顿励精图治,严格治军。他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听从指挥的骑兵队伍,人数达到三十多万。冒顿依靠这只强大的骑兵逐渐征服了周围的游牧民族。师: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以史实加以说明。生:畜牧业兴旺发达,牲畜漫山遍野。冶铸业也发展起来,铁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金属制品多用动物图案做装饰,富有游牧民族的特色。在同中原的交往中,一些匈奴人丛汉族那里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师:(过渡)随着匈奴经济的迅速发展,匈奴的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匈奴强大起来以后,乘中原战乱之际,不段南下掠夺财物。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也随着国力的强弱呈现出时战时和的状态。第二目草原帝国与西汉王朝的和战西汉初期汉匈关系 陇上墨客3师:西汉初期,对匈奴采取怎样的政策?生:“和亲”政策师:什么是“和亲”政策?生: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单于为妻。汉朝每年还送给匈奴大量谷物和纺织品,并开放边境市场,与他们进行贸易。师:西汉为什么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生:限于国力师:能结合前边学过的内容具体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国力弱吗?生:西汉初年,经过秦的暴政,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没有力量抵御匈奴的进攻。师:这个和亲政策达到换来和平的目的了吗?生:没有,匈奴仍然年年挥师南下,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师:“和亲”政策就没有可取之处吗?师:虽然“和亲”只是权宜之计,换取了暂时的和平,但是正是这短暂的和平为汉朝发展生产赢得了准备时间。师:到了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汉匈的关系是战是和?生:战师:“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结合 12 课学过的内容)生: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是汉武帝进行反击匈奴战争的物质条件。师:汉武帝认识到屈辱的“和亲”政策不能制止匈奴的南下;汉武帝决心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要用“战”的方法来解决匈奴的威胁。他具体是怎么做的? 陇上墨客4生: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又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他们分道北上。师:其中使匈奴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的是什么战役?生:漠北战役师:漠北战役最重要的结果是什么?生: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师: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生: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师:对比思考一下,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放眼当今世界,你认为中国立足于世界取决于什么?生:汉武帝以前,采取“和亲”政策,是因为西汉国力弱。汉武帝时期采取反击匈奴的政策,是因为西汉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师:漠北战役后,部分匈奴人西迁,战争结束了,民族仇恨还在。此后有一位人物为汉匈之间“化干戈为玉帛”做出贡献。她就是王昭君。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西汉末期的汉匈关系是怎样的?是战是和?生:和师:有什么具体事例? 陇上墨客5生: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同西汉订立了和好盟约。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汉元帝把他嫁给了呼韩邪单于。这样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师:哪位同学知道关于昭君的故事?师: 昭君出塞和汉初的“和亲”政策有什么不同?两汉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汉初的“和亲”政策是被动的是屈辱的,是用所谓“和亲”来换取边境一时的安定,其原因是汉初的国力太弱。没有使匈奴贵族停止侵扰掠夺,但毕竟求得了匈奴“小盗入边,无大寇”的局面,为西汉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反击匈奴做好了准备,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昭君出塞是在西汉国家强盛的基础上进行的。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不是屈辱的纳贡求和,而是平等互利的结合,它带来的不再是掳掠屠杀的血雨腥风,而是民族和平友好的交流与融合。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师:今天 56 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拥有 56 个民族,那么今天民族与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小结:汉朝和匈奴之间无论是和是战,均促进了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今天长城不再是战争防御的屏障,而成为民族交往的见证。今天 56 个民族和睦相处,民族友好交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大家明白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相信各民族一定会创造更加灿烂的历史。 陇上墨客6师:今天我们为祖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应做些什么?(学生讨论回答)1、导语:学完本课的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的收获是什么?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第六环节【拓展迁移升华主题】阅读材料并回答:材料一、 “汉武雄图载诗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材料二、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材料三、昭君出塞图问: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历史上那件史实?材料一、二分别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是什么?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为什么这一事件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肯定?这一事件对今天的民族关系有何借鉴?你了解我们今天的民族政策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