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仁爱论文:儒家“仁爱”思想与西方“博爱”思想之异同比较摘要儒家“仁爱”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博爱”思想是西方文化的核心。这二者都主张爱人,有着一致的地方,但二者并不相同,存在很大的差别。本文将着重研究二者内涵,并进行比较研究。关键词仁爱 博爱 传统文化一、儒家“仁爱”思想的历史背景和内涵儒家“仁爱”思想主张“仁者爱人” ,这种爱是一种有差等的爱,这点从它的内涵中可以看出。本文把“仁爱”的内涵归结为三个层次。1 “仁爱”的出发点亲情之爱。 “仁爱”思想是一种与中国传统宗法等级制度密切相关的思想,这种爱是一种有差等的爱。它主张首先要爱自己身边的亲人,比如“孝悌也者,其为仁本也。 ”孔子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仁爱”思想最根本的是血缘家庭的亲情之爱,随着血缘关系的向外扩展,亲情的程度也是在逐渐减弱的。2 “仁爱”的扩展推己及人。对自己亲人之爱,只是“仁爱”的出发点,并不是到这里就终止了,它还要推己及人,把对父母子女亲人之爱推广到对一切人。在论语中关于这一思想的记载有很多。比如,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见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从这里的中可以看到“孔子已经把亲情血缘之爱扩展到了对一般人的爱,即主张泛爱众就是爱一切人。 ”3 “仁爱”的终极目标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论语中司马牛与子夏的对话便体现了这一思想。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君子只要做事认真严肃,不出差错,对待别人恭敬有礼,那天下的人就是你的兄弟了。由此可以看到”仁爱“思想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天下一家,这与中国传统的家国思想也是一致的。二、西方“博爱”思想的历史背景和内涵“博爱”思想与基督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基督教神学思想是“博爱”思想的主要来源。 “博爱” ,即广泛的去爱一切人与生命。我们可以将这一思想的内涵归结为三个部分。1上帝对人之爱。上帝对人之爱,即恩赐的神爱。上帝之爱不仅表现在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赐予人类生命之身,而且表现为上帝不忍看到人类因为罪孽深重,从而遭受永罚和苦难的命运。2人对上帝之爱。人对上帝之爱的回应就是对上帝的爱,对上帝的虔诚。耶稣曾经说过:“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的爱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基督教是严格的一神教,只承认上帝耶和华是最高的神,反对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主张人对上帝之爱应该是全心全意的爱。3人对同类之爱。因为人是不能看到上帝的,不能直接回报上帝的爱,于是就产生了回报上帝之爱的间接途径,即人们之间的互爱。 马太福音中讲到“无论任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对待别人,你们不愿意人们恨你们,愿意人们爱你们,那么你自己要做到先爱人,而不恨人。不管朋友也好,敌人也好,都是上帝的儿子,对仇敌也不能恨,也要爱他们。 ”三、 “仁爱”思想与“博爱”思想之异同(一)二者的相通之处这两种思想都是一种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具有许多的相通之处。1二者都主张爱人。 “仁爱”思想最基本的内涵是“爱人” ,提倡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自己的爱心去关爱别人,从而达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理想境界。“博爱”的基本内涵是:广泛的去爱一切人与生命,要象爱自己一样去爱他人。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仁爱”与“博爱”都要求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尊重他人,从而达到人我的相互融合,调节人际关系。2二者在各自文化体系中的地位相同。 “仁爱”思想和“博爱”思想作为儒家和基督教各自核心的思想,都处于各自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仁爱”思想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伦理思想,贯穿于孔子的整个学说,在儒家文化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博爱”思想作为基督教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基督教教义得根本出发点。(二)二者的不同之处“仁爱”与“博爱”是中西方文化体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二者虽具有许多的相通之处,但由于二者的生长环境不尽相同,二者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1爱有无差别的区别。 “仁爱”是一种有差等和层次的爱, “孝悌之爱”是它的根本。儒家思想认为人们应该根据对方与自己的关系不同而对不同的人区别对待,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具有血缘关系的人要先爱,而且在与自己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中,也要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对待。在“仁爱”这一思想中处处体现了一种“亲亲” 、 “尊尊”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差等性的思想。这与提倡要“爱人如己” 、 “人人平等”的“博爱”思想,具有鲜明的区别。 “博爱”主张人无差等,博爱众生, “博爱”是基督教的思想,这种“爱”是一种坚强的信仰,它教导人们要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勤勉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而且信仰是一种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往往能够起到比制度更加显著的作用,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2情感状态不同。 “仁爱”伦理思想是一种自然情感,其来源是人类的本身。 “仁爱”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它是互动的,双向的。而“博爱”思想是基督教的文化,它是一种信仰的情感,它的来源是神。首先是神对人的爱,人最先要与神打交道,神赋予人爱的能力后,人才可以与人来相互交往。 “博爱”的出发点是神爱。儒家“仁爱”思想和基督教“博爱”思想都是中西方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虽然它们都产生于古代,不可避免的带上历史的局限性,但是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到了人道主义的内涵,开始认识到人的价值和尊严,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注释:邹新,赵建功论孔子的仁学重庆工学院院报2004(8)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