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六大题,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 分)(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诗经卫风氓 )(2)人非生而知之者, ?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 )(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 )(4)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 长终。 (苏轼赤壁赋 )(二 )文言文阅读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4 题。送李愿归盘谷序唐韩愈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 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 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 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 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 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 闲居,妒 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 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 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 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 趄 ,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 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 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于所?窈而深,廓其有客。 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近迹兮,蛀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秫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名声昭于时 昭:显著 B入耳而不烦 烦:厌烦C濯清泉以自洁 濯:洗涤 D窈而深,廓其有容 窈:美好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第一段写盘谷风景优美,但地势十分险要,即使隐居的人到此也徘徊犹豫而离去,友人李愿却住在这里。B “友人李愿居之”一句,既结束了第一段对盘谷的介绍,又引出第二段“愿之言曰”的内容。承上启下,过渡巧妙自然。C作者借李愿的话描写了三种人,通过声威赫赫的显贵、高洁不污的隐者和趋炎附势的官迷的对比,突出了隐者的高洁。D结尾的赠歌语言优美,句式工整而有变化,抒情达意,淋漓尽致,表现出作者锤炼语言的造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1)坐于庙 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3 分)译: (2)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3 分)译: (3) 大丈夫不遇于 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3 分)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 6 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 分)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 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 乡?注:流水,即沅水,流 经武冈。(1)这首诗是作者为送别友人而写,第二句为什么说“不觉有离伤”?请简要分析。(4分)答: (2)起句“流水通波 ”一作“沅水通流” 。你认为哪一种版本更好?为什么?(2 分)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袁术派纪灵攻打刘备,吕布为助刘备写信请来了纪灵,设宴调解。纪灵将吕布的方天画戟插在辕门外一百五十步处,并说如果吕布射中画戟小枝,两家罢兵;射不中,则两家各自安排厮杀。结果辕门射戟,应声而中,避免了一场厮杀。(三国演义)B觉民对琴低声说:“琴妹,我们学堂明年暑假要招收女生。 ”听到这消息琴十分高兴,说到时候要第一个去报名。回家后,她找母亲商量,母亲的态度虽然让她很失望,但当她读了易卜生的娜拉后,又充满了希望,并写信给许倩如,表明自己的决心。(家)C吴荪甫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他收买赵伯韬的姘头刘玉英,笼络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将益中公司的抵押款和办厂的资金聚拢,甚至连住宅也押上了。但由于收买方和合伙人杜竹斋倒戈相向,致使他功败垂成,倾家荡产,险些自杀。(子夜)D为了要受封骑士,堂吉诃德到“城堡”的院子里守夜,看护自己的甲胄。结果他被两名前来打水饮马的脚夫打伤了,因此堂吉诃德十分愤怒,他用乱石把两名脚夫打得鼻青脸肿。店主终于无法忍受这样的胡闹,于是决定尽快授予他骑士称号。(堂吉诃德)E “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本来抱着希望,以 为他会来一趟然而从那天夜晚起,一切都变了。未来的婴儿也变成纯粹是累赘了。 ” 聂赫留朵夫从军队回来,却没有顺道拐到姑妈家。于是马斯洛娃便在深夜里冒着风雨赶到火车站去找他。这段话是玛丝洛娃对这一经历的回顾。(复活)7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 (5 分)(1)姑苏闾门城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小说红楼梦中的这个乡宦是谁?请简述他遭逢不幸而出家的故事。(2)伽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以后送了她一个小铁哨。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小铁哨帮爱斯梅拉达免受凌辱的故事。选第( )题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8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孟子曰:“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 虑 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 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教其兄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 尽心上)(1)下列对孟子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孟子认为良能和良知是人的天性,是不经学习就具备的,是不需思考就知道的。B孩提之童都知道孝敬父母等长大后都知道尊敬兄长,说明爱亲敬长是人的本性。C孟子认为仁义就是能够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要求。D孟子认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人的良知良能,这两种人的本性能够通行天下。(2)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孝弟(同“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这句话所表现的思想的理解。(3 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造成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其原因在于这两种权利存在着交叉重叠。言论自由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来表达的,保障言论自由的宗旨在于使言论者尽可能言其所知,充分地表达其思想,以发挥言论自由的政治和社会功能,侧重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名誉权保护的客体是名誉。名誉是社会对特定人的一种评价,评价的主要方式也同样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但名誉权更侧重于个人利益及其个人在私生活中的自主权,它的目的不在于使言论者尽其所言,而在于规范和约束言论,使其不至于揭露他人隐私、 诽谤他人名誉。 言 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冲突”。言论自由和名誉权的价值和功能,其侧重点虽然不同,但它们对于民主政治和健康的社会同样重要。当言论自由和名誉权这两种代表着不同利益和不同价值的权利发生冲突时,法律所提供的并不是均等的保护,而是由其所依据的利益决定保护的范围与力度。当一般公民的名誉权与言论自由发生冲突时,应当更多地保护一般公民的名誉权;如果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与言论自由发生冲突时,则应当强调言论自由,对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适当弱化;当言论自由和法人的名誉权保护发生冲突时,应给予言论更多的自由度, 让它能够更多地反映、揭露法人生 产经营中的问题,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尤其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言论自由和名誉权的冲突方面,美国的“沙利文案 ”是典型的判例。 纽约时报1960 年 3 月29 日刊登了一则付费广告,称亚拉巴马州首府蒙哥马利市警察使用暴力对付反对种族歧视示威的黑人学生,蒙哥马利市管理警察局的官员沙利文向法院控告纽约时报和四名黑人牧师刊出的广告损害其名誉,犯有诽谤罪,要求 赔偿 50 万羡元,州法院判决被告应向原告支付这笔赔偿费。 纽约时报遵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最高法院的判决驳回了州法院的原判,提出了 “真正的恶意”的原 则,即政府官员指控媒介损其声誉和失 实,必须证明媒介是出于明知故犯或毫不在意失实与否。这个判例在美国甚至整个西方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从此新闻媒介在报道和评论官员时被赋予了宪法特许权。(选自太众传媒和人格权保护,作者洪伟。有删改。)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言论自由和名誉权,前者鼓励言论者知无不言,后者规范和约束言论,主张言行相符。 B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两种权利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因而可能存在互相侵犯的情况。C言论自由与名誉权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两者对于民主政治和社会健康都是同样重要的。D当言论自由与名誉权冲突时,法律所提供的保护应该不偏不倚,不伤及另一方的权利。E作者从造成言论自由与名誉权冲突的原因入手,就如何维护两者的权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0为什么说“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冲突 ”?请简析。(4 分)答: 11在“沙利文案”的司法审理中,最高法院的判决维护了哪一方的权益?并请你谈谈最高法院判决的理由。(3 分)答: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 分)本大题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