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教育论文:小学生诚信教育六法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诚实守信的品德作为做人之道、立身之本,既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和标志。如何增强诚信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让孩子从小讲诚信、讲道德,教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科渗透 新一轮课改将诚信教育的内容融入课程,通过各科课程的教学渗透诚信道德价值观。各学科可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学生文明诚信认知教育,让学生明确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基本内容和要求。语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人文学科,可“寓诚信人物、事件等于课堂教学之中”,有机渗透“立身” “做人”等教育;数学、科学等理性学科,来源于生活现象、规律并尊重事实,“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也完全可以融入诚信精神教育;艺术学科更是将诚信礼仪、遵纪守法融于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主体参与中。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渗透诚信教育,可帮助学生走出诚信认知的误区,让他们懂得怎样制止、抨击不讲文明诚信的行为。 二、主体活动 诚信教育的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小学生天性爱玩,爱活动。如果把活动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并寓教于乐,诚信教育的效果会大大提高。可通过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内涵、积极意义以及不诚信带来的消极后果;可通过建“诚信银行” 、设置“诚信多棱镜” 、开设诚信论坛,让学生关注身边问题,将问题上升为理性认识;可将儒家经典中有关诚信的内容进行整理 ,组织学生收集古今中外的诚信格言和名言警句,利用诗文诵读等形式使学生在耳熟能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还可开展“诚实守信手拉手” “诚信擂台” “我为他人奉献了什么”等活动,通过评判自己的言行,讲述身边诚信的人和事,提高诚信的自觉性。 三、榜样引领 榜样是最好的说服,又是学生行为“复制”的蓝本。小学生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凡是他们感兴趣的事、向往的活动和他们羡慕、敬佩的人物,都极易模仿。教师既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诚实守信的优秀模范人物、带领学生参观诚信展览、组织学生学习身边的典型人物,让孩子从小学习好榜样。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己要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自己的高尚品行、人格魅力、诚信作风取信于学生,做诚信的表率。学校则可利用校报队刊、板报、红领巾广播、校内电视、家长会等,大力表扬诚实守信的好学生、好教师、好家长,宣传优秀事迹,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四、同伴影响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与他人的交互作用,对学习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随时可以观察、了解相互之间的习惯、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伴,既能发现同学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同学进行纠正。如发现同学言行不一、欺骗他人时,可及时指出其不良行为,这种帮助改正的方法比起教师的教育帮助,学生更易接受。在同学之间互相纠正时,既有助于同学改正不良品行,也让学生在帮助同伴中提高了自身的诚信品质和素养。 五、研究性学习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主动从学习、生活、自然和社会中确定课题展开研究,可发展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诚信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形式很多,例如,收集有关诚信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使学生能从历史和现实的资料中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明白欺骗、狡诈虽能得逞一时,但不能一生得志,终为人们所抛弃,而真诚友善、有诺必行才是立足、发展的根基。教师可通过“有钱是不是就有幸福” “诚信会不会吃亏” “善意的谎言是不是欺骗”等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自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创造性能力,让自己的真实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生活体验 儿童诚信观的形成来源于社会生活。要让学生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我们就应该让诚信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教师可安排学生体验自己使用过的衣物、生活用品等,体会哪些质量好、服务周到,在使用过程中感到放心,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遇到或看到哪些是假冒伪劣产品,令人懊恼,甚至还影响到健康和安全。也可让学生在与人们交往中体验友善相处、以诚待人,给人以和谐、心理的安宁;或体验相互欺诈、互相猜疑 ,让人防备、警惕。学生通过生活体验,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诚信的重要,明白自己要立足于社会,并在社会中顺利发展、进步,必须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以诚信的言行与大家交往,自觉树立诚信的观念。 诚信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石,它的持续、深化和发展,方法还有很多。面对市场经济社会、信息网络时代和受教育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等不同特点,传承传统德育的优秀教育方法,积极实践并勇于创新方法和形式,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