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八讲 个性阅读 (2015资阳 )阅读短文 , 回答问题 。 燃烧的木棉 梁惠娣 在更远的南方 , 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 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 , 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 。 走着走着 , 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 。 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 ,充满沧桑的样子 , 一点也不好看 。 一抬头 , 才发现无数硕大 、 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 , 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 , 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 , 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 , 映红了一片天空 , 是那样耀眼夺目 。 偶尔 , 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 , “ 啪 ” 的一声落到地上 , 掷地有声 , 那样响亮 , 那样决然 。 在这样的春天 , 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 。 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 , 湖水清澈 。 湖边 , 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 , 它一树灰褐的枝干 , 未待绿叶长出 , 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 , 像美人临水梳妆 。 她伸出纤纤玉手 , 描唇画眉 , 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 。 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 , 更令 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 。 我每次到图书馆 , 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 , 安静地阅读 。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 , 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 , 如此灿烂热烈, 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 那时那刻 , 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 , 满心欢欣与感动 。 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 , 更觉舒心惬意 。 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 , 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 , 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 , 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 三月一十雨寒 诗中写道: “ 姚黄魏紫向谁赊, 郁李樱桃也没些 。 却是南中春色别 , 满城都是木棉花 。 ” 意思是说 ,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 , 就 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 。 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 , 满城都是木棉花 。 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 。 我能想象 , 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 , 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 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 春日山居 里也写到了木棉花 , 诗曰: “二月为云为雨天 , 木棉如火柳如烟 。 烹茶自爱天中水 , 不用开门汲涧泉。 ” 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 , 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 , 杨柳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 , 遇到大雨时 , 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 ,自接天水烹茶 , 饶有风味 。 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 我爱木棉花 , 爱它生气盎然地盛放 , 又如此壮 烈地坠落 。 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 , 心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 。 我想 , 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 , 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 , 才无悔这一生 。 (选自 教育导报 2015年 3月 28日 ) 1 简略说说木棉花可贵的精神及其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_ 【 答案 】 1. 生气盎然地盛放 , 又如此壮烈地坠落。 我们应当像木棉花一样 , 用尽全力开放一次 , 无悔人生。 (意对即可 ) 解答此题 , 首先要仔细研读关键句子 , 弄清真正的木棉花精神。答题时 , 要联系自己的人生观和实际生活经历 , 又要联系木棉花的可贵精神 , 用第一人称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内容探究 、 作品感受 、 情感体验 、 观点评价 、 阅读感悟等题目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 , 能多角度 、 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 、 探究能力 、 创新能力和赏析体验感悟能力 , 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见解, 适合学生展现独特个性和特长 。 这类试题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 , 主要是对描写对象 , 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 对文章内容等的拓展探究 。 一 、 评价 、 感受 、 启示类: 1 仔细审题 , 明确答题指向 。 无论题目中有没有这个条件 , 都必须紧扣文章 。 要弄明白是围绕全文说 , 还是以一个句段为突破口 。 2 细读文本 , 正确领悟文章内涵 , 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 , 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 , 这是评价的出发点 。 3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 找到自己生活与文章的切口 , 把自己最有感受 、 体会最深的一点提炼出来 。 要求独特 , 有新意 。 4 结合文本和生活中具体事例 、 材料加以举例说明 , 阐明理由 , 做到令人信服 。 二 、 想象 、 续写类: 1 想象人物心理: 用第一人称; 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 2 想象人物语言 、 动作 、 神态: 用第三人称; 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 3 想象故事发生的环境: 要与人物的心情相映衬 。 4 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 , 要与前文照应并合情理 , 要简洁含蓄 , 富有哲理 , 引人深思 。 三 、 材料探究类: 1 相似材料找相似点答题 。 2 相反材料找不同点答题 。 四 、 综合运用类: 结合文章内容或主旨 , 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 。 如提建议或拟写广告词、 对联 、 解说词 、 颁奖词等 。 实战演练 , 请在 15分钟内完成以下考题 ! (共 30分 ) 一 、 (2015达州 )阅读下面的文章 , 回答问题 。 (13分 ) 那是一张永远无法定格在胶卷上的脸 , 那是裱在摄影家心底的一张照片 , 那是一群贫苦交加的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 因为我的摄影家朋友略微懂得一些非洲语言 , 所以争取到了随同新华社记者去索马里难民营采访的机会 。 他一直有那样一个愿望 , 要用相机记录下难民们一个个水深火热的日子 , 唤醒全世界的善良来拯救这群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 他们有黑色的皮肤 ,有褴褛的衣衫 , 有 在贫困中依然闪亮的眼 睛 那是一个怎样的居住地啊 , 像城市里某个垃圾处理场 , 臭气熏天 ,尘土飞扬 , 战争让他们流离失所 , 饱受了上帝揣在口袋里的所有苦难 。 在那里 , 他摸到了儿童们瘦如鸡爪的手 , 听到了老人们临终时的哀嚎和呻吟 , 看到了妇女们惊恐的眼神 这些都在他的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 那里的一粒药片比一粒金子更珍贵 , 一次小小的感冒引发的高烧就会将人推下生命的悬崖 。 死亡就像一堆篝火的熄灭一样 , 平常得已经不能让人感到伤痛了 。 但让他无比惊讶的是 , 在他决定给他们照相的时候 , 不论男人还是女人 , 都纷纷去洗脸梳头 , 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 像要赶赴一个节日一样 。 他想:再贫苦的人 , 对生活也是充满向往的 。 其实 , 他们是在为自己守着那最后一点尊严 , 让全世界都尊重的 非洲的心 。 摄影家朋友倾其所有 , 为他们照完了整个口袋里的胶卷。就在他要离开的时候 , 一个小姑娘跑过来拽住他的胳膊 , 央求为她照张相。他 看到她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 , 特别是她的胸前 , 竟然还戴了一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她似乎看出了他眼中的惊讶 , 笑着对他说了项链的秘密。原来那是她用泥巴搓出来的一个个泥球 , 然后在外面涂上花粉 , 串成了项链。 就为了做这串 “ 项链 ” , 她才耽搁了 照相。 他拿着相机的手在颤动 , 他不能告诉她相机里已经没有胶卷了 , 他不能让这朵开在人世间最苦难之地的花在瞬息之间就凋谢 , 那是一颗真诚地热爱着生活的心啊。 她对着镜头绽放着灿烂的笑 , 他也不停地摁着谎言的快门 , 用一个个闪光灯骗过了她的期待。非洲女孩黑黑的脸和灿烂的笑 , 在那 一刻永远定格在了摄影家的灵魂里 , 再也挥之不去。 回到大使馆后 , 我的摄影家朋友想尽办法向工作人员要了几个胶卷。他的心很乱 , 迫不及待地要求再回难民营一趟 , 想为那个女孩补拍几张照片。前后辗转约有二十多天 , 他不知道 , 这二十多天 , 一个满怀期待的生命已 经走到了尽头。 她纤细的生命一直在飘飘荡荡 , 一次普通的感冒 , 就让她永远地睡着了。 小女孩躺在母亲的怀里 , 已经离开了苦难的人世 , 胸前那串项链依然镀着阳光的色彩 , 刺得人的眼睛有种无法回避的疼痛。 那位母亲说 , 这二十天是孩子最快乐的日子 , 她每天都在盼望着能看到她的照片 , 看到自己在灿烂的阳光下 , 像花一样绽放;她临终前最后一刻还在问:中国叔叔来了吗? 这就是生命。在那最贫苦的地方 , 一颗苦难的灵魂涂抹上阳光的色彩 , 变成珍珠 , 串成了美丽的项链 对美的向往之心 , 让这个世界重新看到了希望。 1 请你根据全文内容 , 为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分 ) 示例:心底的照片 _藏在灵魂深处的照片。 2 第段画线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 内容上交代了索马里难民饱尝生活苦难 , 缺医少药 , 挣扎在死亡边缘的情况;结构上为后文小姑娘的死埋下了伏笔。 3 第段中 “ 他拿着相机的手在颤动 ” 这一细节描写 , 蕴含着摄影家怎样的情感? (4分 ) 目睹生活在最苦难之地的小姑娘仍然坚守对美的向往 , 摄影家为这样一颗真诚地热爱生活的心所震撼。 4 选文结尾 “ 对美的向往之心 , 让这个世界重新看到了希望 ” 一句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4分 ) 示例:索马里人民在水深火热的生活境遇中 , 依然向往着美好生活, 这种苦难中的坚强让人敬畏 , 更让我们人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充满希望。 二、 (2015福州 )阅读下面的文章 , 回答问题。 (17分 ) 消失的故乡 谢 冕 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 , 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 可是如今 , 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 , 人们在说 “ 认不出 ” 某地时 , 总暗含着 “ 变化真大” 的那分欢喜 , 我不是 , 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 , 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 , 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 , 而是 , 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 , 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 , 也不是悲哀 , 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 了什么。 为了不迷路 , 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 。 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 , 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 , 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 。 【 A】 井台上边 , 几棵茂密的龙眼树 , 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 , 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 。 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 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 , 有一片碧绿的稻田 。 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 。 而这里又是城市 , 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 。 转过龙眼树 , 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 , 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 。 再往前行 , 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 , 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 , 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 , 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 那里有一座教堂 , 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 , 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 。 这一切 , 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 , 与我同行的年轻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