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汇集文言文理解建议:读通全文:一是文言文的断句和每句话的停顿,停顿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对句义理解的正确与否。二是文言文中的词、字的含义,这需要积累,有时还可以采用组词法来进行词义理解。第一、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留、删、补、换、调、变。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 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1、信:就是要忠实原文,准确表达,做到不走样,不错译、不漏译;2、达:就是要译文通顺,语言流畅,做到没语病,不晦涩,不拗口;3、雅:就是要合乎情理,合乎规范,做到有文采,或生动、或形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1、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实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就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翻译出来句子意思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2、意译: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通顺易懂。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具体方法翻译的六字方针留、删、补、调、换、变。留: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删:删除无实在意义的虚词。补:根据现代文表达习惯补充全面文言文中省掉的句子成分。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调:调整古文中不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表达方式、顺序。变:在遵照原文的基础上,对有的文字要灵活变通地翻译。古今异义 例词 例句 古义 今义 1 居: 居十日 ; 过了 ; 居住 。2 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跑 ; 走 。3 再: 一股作气,再而衰; 第二次 ; 又 。4 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水池 。5 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停驻,质量差; 次数。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说(yu):通“悦” ,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 ) 女:通“汝” ,你。 知:通“智” ,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还:通“旋” ,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齐:通“剂” 。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止:通“只” 。 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 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 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 “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 肉” ,就是吃肉的意思。3、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 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 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中的“ 臣” ,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 使天下之主臣服”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王:让称王 。 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4、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 师” ,就是“ 以为老师”的意思。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 “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 “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 ,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8、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 如:儿惧,啼告母 啼,哭着 九、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 “锐” ,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 十、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 ,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十一、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 ,就是“使变绿”的意思。十二、十二、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 ,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十三、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 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动词) 十五、数词用作名词 其一犬坐于前 一,一只狼(名词) 一词多义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 )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口技 )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 ,穿(皆被绮绣) 5. 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 了”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A、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 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B、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 ,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 “之” ,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A、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 ,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B、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C、数量词做定语后置 例: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 ”(方柯是天才) 3、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 4、 用“为”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不能说是设法生财) 5、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 ”(这是狼)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 ”(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 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