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练习题(七) (必修一二三)第 1 页 共 8 页专题三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 1954年,有报道说:“中国的大多数农民们都遭遇了向资本主义靠拢的自发趋势。”属于这种趋势的行为是A配合政府将土地交给生产合作社 B 支持政府将自家的铁锅用于炼铁C痛恨政府对粮食的产量浮夸报道 D 反对政府将家里的财物上缴充公2以下是一段拍摄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某一电影中反映大学招生录取场面的台词:“龙校长:你会写字吗? 李金凤:土改的时候参加过扫盲班。龙校长:写几个字我看看,写什么都可以。 李金凤写字: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龙校长:李金凤,你被录取了! ”如果要给该拍摄场地布置一句标语的话,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是(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D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3下表是 19571960年我国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由此中共中央( )A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 实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 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4下图是从旧货市场收购的民间资料,为某橡胶厂党支部会议记录,其年份模糊不清,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记录可能写于( )A 1952年 B 1956年C 1966年 D 1977年5费正清和迈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949 1965) 第一部分的标题就是“效仿苏联” 。我国学者武力也指出: “从 1953 年开始,中国同时走上快速工业化和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 。以下不可以用来证明该观点的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中国实行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C中国实行农业集体化 D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6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 “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 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 仍不能大翻身, 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 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 ) A农业合作化 B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 人民公社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商业广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度很活跃, 1953年以后业务骤减,日益萎缩,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告事业发展陷于空白。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 年 43 3% 31 2% 25 5% 1960 年 21 8% 26 1% 52 1% 增长率 -22 8% 47% 223% 高三历史练习题(七) (必修一二三)第 2 页 共 8 页A政府采取限制措施 B 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C 国家经济体制影响 D 商品直销方式主导8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 , 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 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 ”由此可见,从中要吸取的“教训”是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 B 忽视民主与法制 C 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D 片面发展重工业9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的主要原因是( )A为完成“一五”计划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10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时自豪地说: “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 ,贬为农村作风 游击习气 ,这显然是不对的。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跃进导致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对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们有不同的态度C经济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右倾错误 D 毛泽东认为在工业战线搞群众运动是不对的11阅读以下的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 ,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 43 3% 31 2% 25 5% 1960年 21 8% 26 1% 52 1% 增长率 22 8% 47% 223% A “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 B 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调C建立了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 D 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工业发展12阅读“ 1956 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 ( 以 1956年为基数 ) 分类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国民收入总额工业固定资产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1956 年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966 年 约 200% 194 4% 近 180% 300% 124% 111% 161 7% 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 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了有效地调整和整顿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13 1956 1966 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 )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牺牲了农业为代价 探索中曲折前进,有失误也有重大成就高三历史练习题(七) (必修一二三)第 3 页 共 8 页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开局和中期经济态势较好,后期有问题A B C D 14据下列中国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A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主要依靠对重工业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D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15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 据史料记载,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在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 1953 年后一度消失, 1978 年末又重新出现。出现材料中广告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 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 计划经济,政府控制 C.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D. 特区建立,广告兴起16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从“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到“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部是自己的”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历程。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土地所有制变更 B 分配方式调整 C 生产关系变革 D 生产规模缩小17 20世纪 60年代初,在我国投资总额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分配给农业、水利工程等的投资额却不断上升,从1959年的 10. 5%提高到 1963年的 25%以上。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顺应“大跃进”建设需要 B.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渡过困难C.保证“一五”计划的实施 D. 改变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局面18建国之初,我国发展经济的战略是由国家发动 以私人为主体城市主导 优先发展工业农村主导优先发展农业内向型工业化外向型工业化贸易保护政策A B C D 19下图是 1956 1964 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960 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 自然灾害是导致 1960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C 优先发展农业使 1961 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20下图是中日 GDP发展对比示意图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B二战失败并未给日本经济造成影响C因文革的发动,日本 CDP超越中国D改革开放后,中国 CDP一直领先于日本高三历史练习题(七) (必修一二三)第 4 页 共 8 页2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A.巩固无产阶级政权 B.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 建立这会主义制度22小说平凡的世界 中描述到, 田福堂太痛苦了: 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这里的“拢合”与“散伙”分别是指A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 B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3 一位学者说, 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 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即 A 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员 B 都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C经济形势都异常的严峻 D 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24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不断完善的关系。 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 ”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 “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B 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 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D 小农经济、共同劳动25下图是 1958年发表于某家大报的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画的跃 ! 跃 ! 跃 ! 。这幅漫画的寓意是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B经济建设出现“左”的错误C社会主义建设的广阔前景D当时经济上各行各业全面快速发展26 宣传画是历史的形象记录。 下边一组画作反映的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斐然B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C “文革”严重破坏国民经济D农村改革促进了农业振兴27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国民收入中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国营经济 19% 33% 合作社经济 1.5% 56% 公私合营经济 0.7% 8% 个体经济 71.8% 3% 资本主义经济 7% 1% A 1949 1951年 B 1952 1957 年 C 1958 1965年 D 1966 1976年28 英国剑桥大学彼得诺兰教授说: “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 选择了一条高三历史练习题(七) (必修一二三)第 5 页 共 8 页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两条道路在经济上分别指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自由主义经济 B 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9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 C到 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一五计划的实施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八字方针的实行D文革结束30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生产力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中国开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