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摘 要】 随着诸多本科高校的转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成为教育者和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议题。论文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研究视角,探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将学校的专业教育与当地经济产业相融合,实现校企双向合作,从而探寻出适应当地发展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兼具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及人才的内涵 1.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从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看,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可分为学术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技能岗位型大学,如“985”和“211”重点大学以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为主,一般本科院校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是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的新类型大学,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其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既有别于“学术性”的综合大学,也有别于我国“技能性”的高职高专学院,而是以教学主导型且大大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将人才目标定位于直接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较之于传统的学术性本科教育而言,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功能中体现出“应用型”特征,即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与当地涉及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型研究,倡导科研与教学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社会服务方面,着力为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强调解决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全面提高职业素质为目标”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教育。2.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特点。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于所相关行业的、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的一种专门型社会实践人才,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以社会生产实践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制,着重学习基础的、成熟的和实用的知识。 (2)应用型人才的能力需求,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其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专业能力、就业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也是综合能力和创业能力。 (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注重课程理论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教学内容,由此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融合、贯通的重要教学活动,对专业学位的研究性论文则要求较低,以毕业实训报告为主。 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掌握和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培养应用型人才重在使之拥有丰富的职业技能,拥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拥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潜力。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型本科高校,是和传统普通本科平行发展的新型本科教育类型,没有层次的高低之分,只是办学思路不同而已。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政策导向和教育理念等原因,大部分普通本科高校仍然按照学术型大学的思维办学,在学校目标定位、学科专业发展、教学方式等方面认知差异,使得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不贯通。当前国内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仍然侧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较为薄弱,一般把实践教学作为于理论教学的额外补充;抑或对原有教学内容调整过大,只重视实践教学,对课堂教学减之又减,对实践教学的本质属性认识不足。以上两种教学改革都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宗旨的误读,最终使得学生理论知识薄弱,专业实践能力也没有提高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的成才发展。 2.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虽然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已有一定规模,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高校是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体,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尚未得到切实有力的推进和深化;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的法律政策不完善,制度性规范文件不完备,保障和奖励措施没有落实和跟进;行业组织因发展水平较低,权力和责任不明确,缺乏配套的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支持性政策,使得其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专业指导地位缺失 1;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为了获得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果让其承担较多实践场所和其他资源的投入,当成本高于实际获得的价值和收益时,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各主体应当通力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够行之有效地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成熟。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现有的学术型研究师资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完全胜任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实践等现实工作的需要,尤其在指导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践环节更是如此 2。因为,当前我国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理念还是停留在教师只需要具备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即可,缺乏鼓励中青年教师走到企业参加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管理的有效措施,也缺乏把企业精英请入学校和课堂任教的双向交流机制。由此,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扩充和健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3。 1.搭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育人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需要国家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有相关具体政策作为引导和支持,全面鼓励各方积极参与,搭建政府、高校、企业和行业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行业组织、企业和高校各自不同的需求和诉求,欠缺合作热情,缺少合作平台,要想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并加强政策支持的作用4,比如,政府可以推动出台支持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完整法律文件和配套措施5,建立?a 学研合作的融资创新机制、激励创新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协调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 2.构建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宗旨是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然而,当前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存在着以下问题:学校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所学课程与当地产业相脱节、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践实训相脱节、教书育人与就业创业脱节等现象。因此,各个地方本科高等院校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构建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依据各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坚持适应社会需要设专业;开设适应行业需要的课程,注重理论应用抓教学,注重就业创业育人才;学业是关键,产业是平台,就业是导向,创业是目标,通过学业与产业、学业与就业、学业与创业的紧密联系,使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提高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3.“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的学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保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拥有一支不仅具备宽厚的理论知识和较高学术水平,而且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的专兼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可以着重加强以下几点的建设:大力引进人才:聘请业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引进既有理论教学素养,又有业界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教师培养:建立企业师资培训基地,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生产实践,学习专业技能;建立“访问工程师”制度,安排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顶岗、合作研发,强化实践技能;建立“教师专业工作室” ,让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教师负责一个实验或实训室,指导年轻教师成长发展和开展学生实践教学工作;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和“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思路,以不同层次、多种形式、跨学科领域的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建立应用型教师评价标准:应用型教师评价标准应当改变传统的学术研究型评价导向,重点放在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的具体评价标准上,引导教师向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方面发展。 四、福建江夏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福建江夏学院是 2015 年福建省确立的 5 所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试点学院,学院的物业管理专业是福建省唯一一个物业管理的本科专业,是福建现代生活服务业专业群的核心专业,也是 2016 年福建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学校物业管理专业根据现代物业的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按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始终坚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以“产业引导专业,专业服务行业,行业促进就业”为特色,主动对接当地龙头行业,实施校企共建,毕业实习的一体化培养措施,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1.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物业管理专业以社会需求、企业需要、学生就业为导向,由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把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企业实训与实习等环节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具体教学行动上,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全方位地协调发展。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合作对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路径如图 1 所示 。 2.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共同制定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类。理论教学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职业素质模块和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构成。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物业管理系积极对接当地物业的龙头企业,针对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素质要求和培养规格,选择合作企业(如万科物业、三盛伯恩物业等)共同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些合作企业的参与为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搭建和完善创造了多方便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校企共建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学院与万科物业、三盛伯恩物业、建发物业等多家合作企业积极共建物业管理实践平台,使得物业管理专业实现了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一体化、全程化、情境化,教学实训基地化、仿真实训基地化、生产实习基地化,形成了具有全省新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和体系,这些较为完善的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校企共建物业管理专业实习和实训基地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4.校企合作一体化培养。建立校企合作双向培训基地,构建一体化培养体系,打造一支物业管理专业双师、双能型结构教师团队。具体措施有:基于互惠互利、相互提升的原则,每年选派几名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工作实践,学习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参加物业师等相关职业资格培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等。 五、结论与研究展望 产学研合作是职业教育中比较成熟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构建的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突显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为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不衔接,校企合作不全面等现实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是个系统工程,未来在政策法规、现代学徒制、专业能力认证标准体系、收益分配等方面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90-93. 2邢赛鹏,陶梅生.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29):4-8. 3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67-74. 4尹庆民,陈浩,裴一蕾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