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面稀见的燕下都错切瓦当【关键词】燕下都;瓦当;错切;双龙饕餮纹 【摘 要】燕下都瓦当虽为半圆形,但压制当面纹饰的范具却是圆形的,在范具上、下半圆中设计一种相同且对称的纹饰,横向切割便产生两件相同纹饰的半瓦当。如果切割方向错误,就会形成一对纹样怪异难辨的错切瓦当。该文介绍了一件与以往所见不同的错切瓦当,除制作时由横向切割变为纵向切割外,是在范具上下两个半圆中设计了两种不同表现的“双龙饕餮纹” ,错切后的纹饰显得更加复杂而不易辨识。 春秋战国时期,燕下都乃至整个燕国疆域出土的瓦当皆为半圆形,从未见过整圆形。这是区别于同时期的齐、秦、三晋以及中山诸国瓦当形制上既见半圆形又见整圆形的一个重要特征。傅振伦先生早在 1931 年春对燕下都老姆台遗址考察时就发现, “花纹图案的半瓦当皆为模制。从切口观察半圆瓦当的印模可能为圆形,中间为切割线,两边图案相同”1。笔者 1986 年春在燕下都故城遗址的郎井村西采集到一面瓦当模具,整体呈圆饼状,平面呈对称的两个半圆图案,中间留有一条较窄的直线,按此线切割便可以得到两个纹饰相同的半圆形瓦当2。所谓错切,就是在切割当面时将工具转动了 90 度角,即由横(平)向切割变成了纵(立)向切割,这样,当面的纹样与原设计纹样就发生了变化,从而难以辨识。关于燕下都错切瓦当的发现与研究,笔者此前已有论述3。 近日,易县燕文化研究会入藏了一面燕下都错切瓦当。该瓦当当面底径 22 厘米,高 11 厘米,质地为夹砂灰陶,当面纹饰图案较之前所见的燕下都错切瓦当更为复?s,且不易辨识(图一) 。经认真观察分析发现,这面错切的瓦当当面纹饰图案,是由两种不同的“双龙饕餮纹”组合构成。由于图案设计特殊,加上错切,产生了非常少见的当面纹饰。这里,我们仅就其纹样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委作简要分析和说明。 此前所见燕下都错切瓦当共有四种情况,一是“双龙背项饕餮纹” (图二,1) ,二是“卷云饕餮纹” (图二,2) ,三是“山形饕餮纹” (图二,3) ,四是“四兽纹” (图二,4) 。这几种错切瓦当的半圆形当面上呈现的面貌左右对称,反映在范具上应该是两个相同的半圆形纹样呈对称组合,如“双龙背项饕餮纹”和“卷云饕餮纹”两种瓦当错切后饕餮的双目都变成了“立目” 。 在了解了燕下都瓦当制作过程以及错切瓦当的形成与面貌特征后,可以利用现代绘图技术对新入藏的错切瓦当进行复原,从而得到两面半圆瓦当(图三,1、2) 。从已发现的燕下都瓦当资料中,我们找到了两面与这两种复原纹样相似的瓦当,一是燕下都瓦当中最为典型的“双龙背项饕餮纹” (图三,3) ,一是在燕下都瓦当中极为少见的另一种“双龙背项饕餮纹” (图三,4) 。 典型的“双龙背项饕餮纹”瓦当,当面正中大部为饕餮正面形象,自当面正中上部至左右边缘及下角为垂首背项仰身蟠曲的双龙。饕餮纹双目突显,宽鼻阔口,口唇翻咧,双目斜上方有如意朵云状双角。饕餮额梁处为双龙相背下垂的长颈和倒悬朝外的龙首,龙角朝下,张口呲牙,向下直抵饕餮鼻梁。双龙仰身,前爪蟠靠当面上缘,长颈下垂,并相互倚靠,龙身分别沿当面边缘向左右伸展,从饕餮双角下穿过,紧贴饕餮双目外眶向下、向外弯曲,后爪上扬,蟠曲在当面的两下角。双龙和饕餮之间形成穿插、叠压和交织的多维空间艺术效果(图三,3) 。如果将瓦当翻转 180 度观察,双龙呈对向奔驰状更加明晰可见。 另一种极为少见的“双龙背项饕餮纹”瓦当在构图上与上一种瓦当大体相同,亦由正面饕餮与蟠曲的双龙构成,但形象上有较大差异。最明显之处是代表饕餮双角的朵云纹不见了,这一部分空间被双龙的头部占用。双龙形象变化较大,第一是头部,双龙头和长颈虽亦呈下垂状,但倒悬朝外的龙首却已转向,呈头顶在上状。张口瞠目,龙角在上,且向内、向上伸展,以单凹凸线表示,不再分叉。因为当面舍去了饕餮的双角,故双龙身躯直接向下弯转,再向外翻转,至尾部向内回卷,蟠曲在当面的两下角。这样,饕餮和双龙之间没有了叠压和穿插的多维空间关系(图三,4) 。此种纹饰构图的瓦当至今只见一面,且右下角稍残,是从燕下都故城内高陌村村北采集,笔者认为它是由典型“双龙背项饕餮纹”向“山形饕餮纹” (图三,5)演变的过渡性纹样4。 1傅振伦.根据燕下都出土瓦类推测它的制作方法J.文物研究,1993(8). 2吴磬军.燕下都瓦当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4:3638. 3吴磬军,刘德彪.燕下都瓦当的错切观象的发现与研究J.考古,2002(1). 4吴磬军.燕下都瓦当考古学观察与思考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5:67. 责任编辑:成彩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