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代汉语词典的新境界摘要文章从汉语辞书史、词汇史的角度评价和介绍白维国主编的近代汉语词典 ,认为该词典在编纂理念、资料基础、释义、配例等方面都达到了新高度、新境界,超过了以往同类词典。文中举例介绍该词典收词、释义、配例等方面的亮点和创新之处,也指出该词典中存在的一些瑕疵和疏失。 关键词历史观念资料基础收词释义配例 2016 年 6 月下旬收到上海教育出版社寄来的印制精美的四卷本近代汉语词典 ,感到它的分量沉甸甸的。一是它部头大,收词 5 万余条,总字数逾 900 万字,超过了以往同类词典;二是该词典的发起人之一、主编白维国先生在该书即将出版前不久(2015 年 10 月 23 日)抱憾去世,他临终前一直盼着能看到这部词典,而最终未能如愿,想到此我的心情难免沉重。这部由白维国主编、我和汪维辉任副主编的词典,从 1997 年至 2015 年,历时 18 年终于面世,其间的艰难曲折,难为常人道也。白维国和我在这部词典的序言里介绍了“近代汉语”的历史分期、概念内涵;阐述了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和词典编纂的意义及本词典编写的学术基础、编写队伍;说明了本词典收词、释义和配例的宗旨、特色等,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从辞书史和词汇史的角度谈谈我对这部词典的学术评价。我认为,与以往众多同类词典相比,白维国主编的这部近代汉语词典 (以下简称白编 )在学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 新高度、新境界 一部词典能否有超越前人的进步,首先在于主编者的编纂理念。 白编有清晰的历史观念,在编纂理念上更加科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该词典是汉语史上一个分期的词典(自唐初至清代中叶) 。对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来说,这一时期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个历史时期,具有广义的断代特点;但就近代汉语时期内部来说,唐、宋、元、明、清几个时代的语言既相承,又各有发展变化,这一时期又具有历时性。因而这部词典在总体设计上,既定位为反映整个汉语史长河中一个历史阶段的共时词典,又要成为体现各朝代语言动态变化的历时词典,因而在收词配例上十分重视语言的历史演变和共时分布。 白编的历史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收词求全存真,尽量收录近代汉语各历史阶段的语词,特别是反映实际语言面貌的口语词。 2. 尽量收录文献中的各种词形,特别是始出形、通用形及其变体,以通用形统领各种变体词形。注意辨别通假字和方言记音俗字。 3. 书证按时代排列,注意反映词语的产生、发展、存活、消亡情况。不仅要反映被释词语出现和使用的时代,同时还要反映这个词语通行的地域;对有些词语,还要反映它使用的文献范围或文体特点;尽可能通过例句反映词语的用法、功能。 4. 释义除要提供概念义外,还要尽可能地提供附加义、搭配关系等相关信息。义项次序按本义、基本义或始见义与引申义、假借义的历史原则排列,要尽可能反映某些虚词语法化的过程。 一部词典要超越前人,达到新的高度,光有好的想法还不够,还必须要立足于可靠的、雄厚的资料基础之上,从某种角度说,资料决定着词典的质量。因为,材料不足,词典难以准确、全面地归纳词义;没有穷尽性的搜检,很容易发生书证滞后、义项缺失的问题。就是在这个决定词典质量的材料基础方面, 白编达到了超越前人的境界。记得在 2004 年前后,该词典即将完成编纂任务,当时两个可供检索的大型汉语历史文献语料库“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文本”和“国学宝典”也已陆续建成。面对这一新情况,白维国先生毅然决定回过头来对每一个词条都进行电子文本的检索,务求精选用例,防止书证遗漏和滞后,也正因为此,词典完成的时间大大延后。庆幸的是,由于补上了这一课,该词典在文献资料的利用上超越了前人,为其编写质量提供了扎实的语料基础(在最后阶段还使用了“中国基本古籍库” ) 。今天回头来看,大家越发感到白维国主编当时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词典的核心是释义。编纂理念也好,资料基础也好,最终都要落实到对每个词条的解释上来。与以往同类词典的释义不同,该词典的释义往往有现代语义学、语法学的观念,在准确性、科学性和丰富性上达到了新的境界。能基本做到这一点,跟该词典的编写队伍有直接的关系。该词典的编写人员(包括主编、副主编在内)都是多年从事汉语词汇史、语法史研究的专家学者,都有较丰富的学术积累,各有专精,各擅胜场。这是该词典能达致新高度、新境界的队伍保障。 二、 新见解、新亮点 白编收词、释义、配例各环节亮点甚多,本文不避“老王卖瓜”之嫌,分六个方面,蜻蜓点水,加以介绍。(一) 收词 复数词尾“们”的来源是汉语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直是汉语史研究的热点话题,迄无定论。与复数词尾“们”有关的用字有“弭、伟、满、瞒、懑、每、门、们” ,白编全部予以收录,如“我弭” (唐) 、 “儿郎伟” (唐) 、“他满” (宋) 、 “我瞒” (宋) 、 “你懑、畜生懑” (宋、金) 、“那门” (宋) 、 “你秀才们” (宋) 、 “你每” (元) 、 “椅桌每”(元)等。这些资料为探寻汉语复数词尾“们”的来源和功能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 汉语大词典 (以下简称汉大 )和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 (以下简称许编 )均未收早期用字“弭、伟、瞒” , 许编 “满、懑”也未收。白编收口语词“老林” ,释为: “老呆。 林字由双木组成,隐指木头木脑,反应迟钝的人。 ”引例为金瓶梅词话二一回,与汉大同。但白编后加“参见、啉 ”,指示“、啉”二字词义与“老林”的“林”相关。不仅如此, 白编还收了该词在敦煌文献中的同音变体“老临” ,这样就把这个词使用的时代从明代提前到了唐五代。 汉大未收“老临” , 许编 “老林、老临”均未收。 跟?酒有关的“饮户、饮流”二词许编未收, 汉大仅收“饮流” ,释为“酒客之辈” ,书证为宋范成大(11261193) 石湖菊谱孤例。 白编所引例证上自唐皇甫松诗和敦煌变文,晚讫清人诗例,其唐代皇甫松用例早于南宋范成大约 200 年。 “隐” , 白编释为“凸起,引申指硌” 。别的词典或不收此义,或只释为“硌”,唯白编加上“凸起”二字,这是有根据来源的。 “隐”本指矮墙,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u 隐而待之” ,杜预注:“隐,短墙也。 ”由此引申为“凸起”义,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五: “赵后有宝琴,曰凤凰,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鸾、古贤列女之象。 ”“隐起”即凸起。 白编限于体例当然不能细说,故只举了唐朝野佥载 “景龙中,瀛洲进一妇人,身上隐起浮图塔庙诸佛形象”印证,提示“硌”是从“凸起”义引申而来的,包含的信息比较充足。 白编 “争”条第一义项释为: “怎。疑问代词。唐人只用争字。 ”提示唐代尚未出现“怎”用作疑问代词这一重要信息。 (五) 辨别同形词 白编收“其那”二条,其一注为 qn,其二注为 qnu;释义各不相同,前者释为“那” ,后者释为同“其奈” 。精于辨别同形异音异义词,他典未做此分别。 (六) 主副条选择 白编对主副条的选择确定多有理据,如收“打张惊儿”和“打张鸡儿” ,以前者为主条,释为: “假作吃惊;装糊涂。 ”以后者为副条,释作“即打张惊儿” 。这样处理是有道理的。 “张惊”为同义并列动词,有“慌张、惊慌”义,故“打张惊儿”有故意做出惊慌状的意思。因为儿化的“鸡儿”与“惊儿”同音,所以又写作“打张鸡儿” 。许编也收了这两个条目,但却把“打张鸡儿”作为主条,未为妥当。贺巍洛阳方言词典有“张精”一词,释为“放大嗓子叫嚷: 你就爱,动不动就爱扯开喉咙跟人家吵架” 。今疑本字应为“张惊” ,犹北京话里的“一惊一乍” ,指说话时大惊小怪。大惊小怪与“打张惊儿”的“假作吃惊”义相近。 从以上所举几方面来看, 白编在释义上确实有新见,有深度,具有一种研究的气象。我们相信,该词典的出版,必将为汉语词汇史和语法史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从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瑕疵、疏失未能尽免 从总体上看, 白编在收词、释义、配例诸方面都超越了此前的同类著作,在学术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新境界。但是,所谓新高度、新境界是相对而言的,实事求是地说,这样一部出自众人之手的大书不可能一步做到完善。就笔者近日披览所及,也发现一些缺点和疏漏,有不少可改进的空间。上面既不避“卖瓜”之嫌,下面则不怕自揭家丑,条列于下。 1. 收词尚有缺失 有些该收的词失收(如“楞怔、猎古调” ) ,有的相关词收词不平衡(收了语助词“在那里”未收“在这里” ) 。指代词“这”唐代已出现,但早期又作“者、遮、柘、赭” 。“遮” , 韩擒虎话本: “叵耐遮贼,心生为倍(违背) 。”“柘” , 李陵变文: “柘回放,后庭(底)还来。 ”“赭” , 历代法宝记: “赭回好好更看去也。 ”白编收“者、这” ,未收其余三个,难免有遗珠之憾。 金瓶梅词话中“猎古调”一词出现两次(这老婆一个猎古调走到后边|他一个猎古调儿,前边花园门关了,打后边角门走入金莲那边) ,白维国著金瓶梅词典释为“形容动作突然而迅速,不易被察觉” 。但此词不知为什么白编未收,或因对已有的释义不能确信,而一时又找不出更好的解释?今按, “猎古调”当为“捩古掉” , “捩”和“掉”是扭转义,“古”应为中缀。 “猎古调” (捩古掉)就是急转身,掉转头的意思。 洛阳方言词典 “捩”字头下收“捩咕、捩脸、捩过的、捩转”等词,另收“列古之掉”一词,释为“举止扭扭捏捏不大方” 。此“列古之掉”或应为“捩古子掉”(“古子”为衬音) ,或也可能?椤稗婀勺拥簟保衽啥?糖一般拧过身,掉转身) ,暂不能确定,录此以备续考。 2. 个别字音处理欠妥 “虾”有两读,一读阳平 h,为“蛤蟆”的“蛤”的异体字(“蛤蟆”旧也作“虾蟆” ) ;另一读阴平 xi,为“?r”的简化字。 白编在“虾”h 字头下出“虾腰”条,注音 hyo,释为“哈腰;弯腰。也作为一种敬礼” ,引有明清两代用例。此处释义正确而定音不妥。 “虾腰”即“?r 腰” ,应读阴平 xi。 白编第四卷“虾” (xi)字头义项释为“像虾一样弯曲” ,书证有“虾着脊背”(元) 、 “虾着腰” (明) 、 “虾腰拾起” (清) ,书证丰富,释义正确,故应将前面注为阳平的“虾腰”移到“虾”(xi)下。 白编将“合不住”注音为 gbuzh,释为“同搁不住 ”。这是很有见地的,但是未把“合气”注为gq。 西游记中有两例“阁气” ,可证“合气”应读gq。另从音理上说, “合”本为入声字,一音通“蛤” ,现读 g;另一音“合”做量词(一升的十分之一) ,现读g,故“合气”在口语中音同“阁气” ,与“合不住” (搁不住)的“合”音同。 汉大和许编未收“合不住” ,二书把“合气”定音为 hq,同样失察。 3. 对记音俗字的处理有可改进之处 近代汉语的文献资料中较多地反映当时的口语白话,书写者往往并不知俗语词的本字是哪一个,只是据音记字,造成通假字、借音字及据词义添加或改动形旁的俗写字、错字比比皆是。这些记音俗字是当时某方言音或历史音的反映,词典编者对它们不仅难以考释确切的词义,而且定音也很困难。如“乞皱”等词语,按照字面应该标注 A 音(“乞”q) ,但根据词义则应该读 B 音(“乞皱”中的“乞”读 g) ,词典对这类字词该如何处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白编一般来说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但也有可改进之处。如将“乞皱”定音为 gzhu,应在“乞”q字头下另出“乞皱” ,注“同圪皱 ”。以便读者据本音寻检。 4. 有一些词语可以处理得更好 如“们”字头下首个书证为唐刘知?住妒吠 铀抵小罚? “渠们、底个,江左彼此之辞。 ”吕叔湘先生指出,除此例外,唐时未见用“们” , “们”至宋时始见;且“渠们” (他们)与“底个” (这个) “非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