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9页
第2页 / 共159页
第3页 / 共159页
第4页 / 共159页
第5页 / 共159页
第6页 / 共159页
第7页 / 共159页
第8页 / 共159页
第9页 / 共159页
第10页 / 共159页
亲,该文档总共1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 议论文写作技巧 议论文文体是考场上大多数考生的首选 。 因此 ,写作时更要有清晰的文体感和鲜明的规范意识 。 那么 ,考场上阅卷老师如何判评议论文文体是否规范呢 ? 我们在判断议论文的标准时,要求:议论文围绕某一观点展开,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论点、论据、论证方法都有。 (江西卷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手记 ) 高分 作文解密 名师解码 在阅卷过程中 , 议论文文体特征这一要点是从两个方面来考查和衡量的:其一 , 着眼于文章语言整体上采用的表达方式 , 看是否突出了议论的特性 ,还会参照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 看是否符合论证的思维和逻辑;其二 , 着眼于具体论述的段落的语言运用 。 (福建卷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手记 ) 看来 , 阅卷老师在评判议论文文体特征时最主要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议论特征是否充足 、 突出 ,二是论证方法 、 论证思路 、 议论性语言这些文体要素是否齐备 。 然而 , 考生在议论文文体上出现的问题也恰恰是议论特性不足 , 记叙特性有余 。 这一点从关于记叙文的论述中完全可以得到印证 。 因此 , 这里面有一个如何处理议论文中的议论和记叙关系的问题 。 议论文必须以议论为主。议论,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既然要 “ 摆事实 ” ,肯定要叙述。那么,如何叙述呢?这一点,它完全不同于记叙文的记叙。记叙文的记叙是主要的,有概叙和详叙两种,以详叙为主。它讲究记叙六要素的清晰性、叙事的完整性,是中心思想的主要载体。而议论文中的记叙则是次要的,是概括式的,不求把事物交代得那么清晰、完整,只要能交代、突出有利于论证的那部分事实材料,能够为议论提供事实依据即可。如果详细叙述,连篇累牍,就会喧宾夺主,削弱或扭曲了议论文的文体特性,就会有 “ 文体不明 ” 之嫌了。 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需要考生特别注意 , 就是论据的使用 。 很多作文仅仅停留在材料的简单罗列和叙述上 ,缺乏起码的分析 , 更缺乏理性的思考 。 因此 , 作文阅卷中 , 如果发现能够对现象事例进行思考 、 反思和分析 , 哪怕简单 , 只要言之成理 , 往往能够获得高分 。 (河南卷高考作文 , 阅卷老师手记 ) 因此 , 写规范的议论文 , 或者使议论文文体特征鲜明 , 就必须强化议论 。 要在议论上下功夫 , 做足文章 。 议 , 要议得实在 , 不能光说空话 、 套话;议 , 要议得合理 , 这就要讲究方法 , 或举例 , 或对比 , 或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议 , 还要议得辩证 ,切忌简单化 、 绝对化 , 在论述某一事物时 , 不要忘记事物的另一面及其发展变化 。 阅卷老师对考场议论文打分的切分层级 (以满分 70分为例 ): (1)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 , 凡说理表达基本过关 、 观点基本突出 、 材料基本充实的议论类文章 ,可以按 48 52分档次赋分 。 (2)凡在 “ 三基本 ” 的某一方面达到较好级别的 , 赋分可以提高一个档次 , 依次类推 。 (3)对于借助随笔 、 杂感甚至杂文样式表达思想 、 阐发主张的议论类文章 , 要反复审读 , 谨慎赋分 。 凡那些能够做到思想深刻 、 议论风生 、 纵横捭阖的特别优秀的文章 , 要敢于打高分 , 直至满分;凡那些只会借助随笔或杂文写作形式 , 而思想苍白 、 议论平淡 、 缺乏层次的文章 , 不能误判高分 , 而只能按一般议论类的文章标准去如实赋分 。 (4)考虑到议论类文章的立意 , 多为解释 “ 提示语 ” (材料 )的文章 , 因此 , 凡能采取比较新颖的角度切入 “ 材料 ” , 解说 “ 提示语 ” 的内涵与精神 ,便可视为有亮点 , 提高两个档次向上给分 。 (5)由于多数议论类文章偏于简单举例且用例较多 , 因此 , 凡有如下情形即可视为有亮点 , 可以在62分向上判:选取比较新颖 、 生动 、 有个性的材料作论据 , 而不是尽人皆知的 “ 通常事例 ” ;所用事例材料能够有论证层次 , 并不平面展开 , 不机械重复 , 每一例都能显示一个小论点或层层递进的 。 无兴趣不探究 2014年江西考生 在那古老的岁月里 /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 /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 /还是说 /今夜的我 /就是那个女子 读席慕蓉的诗,有时候并没有真正品出它是什么味道,但就是喜欢。像上面这一段,仅仅是 “ 古老 ”“ 箜篌 ”“ 女子 ” 这样的文字,就足以让我爱不释手。我不懂诗,所以我不敢拿别人的诗来做 考场佳作 评论。我能拿出来说几句的,只有席慕蓉的诗,因为爱情,因为女子,或许我能懂。 我想 , 大抵那些有所成效的探究都源于兴趣和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吧 。 没有谁会为了自己不爱的东西而孜孜不倦 。 学校的课程中,选修课本该是最具探究精神的。现实却往往是 我们怀着满腔热情,却只是搞了个形式。学校开设了选修课,但在高考的压力下,又给不了选修课多少时间。结果落得个费了时间,知识、兴趣却几乎什么都没捞着的局面。 再看看我们的必修课堂,也有 “ 探究 ” 的存在。教学上把这一过程称为 “ 学生合作探究 ” ,就是在课堂上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分组讨论,然后分享成果。不过,大部分的课堂分组讨论,学生很热闹,而有效的讨论几乎为零,还落得个 “ 作秀 ”的嫌疑。为什么呢?关键还在于兴趣问题。迫于某些原因,我们不得不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无论喜欢与否。但是,除非个人有很强的兴趣,否则 “ 探究 ” 就无从谈起。知识是别人把现成的教给你,接受便可。然而探究,往往需要我们去发现一些未知的领域。没有兴趣的推动,后面的路,寸步难行。 再回到诗。对于诗,我本身是不大感冒的,总觉得 “ 高处不胜寒 ” 。比如郭沫若、流沙河,我不仅不能探究他们的诗,连赏读都难。对于没有感觉的诗,去看别人的赏析只会让自己觉得牵强附会。幸好也有例外,那便是席慕蓉。她在柔和的字里行间述说着人生的哲理,教会一个女孩子懂得关于爱情、生命的真谛。对于她的诗,我愿意在阳光明媚的午后细细品读,愿意做进一步的探究。 无兴趣不探究 。 我们无法左右一个人的感觉 ,也无从指定他人的兴趣 。 但是 , 别忘了 , 我们可以培养兴趣 , 从而获得更好的探究效果 。 名师点评 探究这一话题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如何写好这一类型的话题却是既熟悉又有难度的,本文从读席慕蓉的诗引出探究源于兴趣这一论点,形式新颖,点题明确。接着分析了当前学习生活中的探究问题,论述有力,层层展开。最后再次回到开头引出的诗句,和前文形成呼应,水到渠成地点出了兴趣在探究式学习中的重要性。全文构思新巧,脱离了常规的三段式议论文模式,采用了驳中有立的论证方法,论证充分,行文自然流畅。 一 、 确立中心论点 1 从中心论点提出的位置考虑 (1)开门见山 起首即彰明观点 , 可以起到引导读者思路的作用 , 使读者循路而入 , 自然而然地接受文章所宣传的观点 。 开宗明义 , 占有了心理学上 “ 先入为主 ”的优势 。 技法一 确立论点的方法 行文 技法突破 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的具体方法很多 , 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 解题法 。 有时候 , 一篇议论文的题目 , 就是这篇文章所要论述的论点 。 文章的开头 , 只要对题目的含义加以解释 、 阐发 , 就可以了 , 比如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这篇文章的开头: 千里之行 , 始于足下 , 是说要走完很远的路程 ,必须从迈开第一步开始 。 借此比喻无论要实现多么远大的抱负 、 宏伟的目标 , 都必须从踏踏实实的具体工作开始;只有点滴劳动的积累 , 才有伟大事业的成功 比喻法 。 有时候 , 一个意思直接表达比较抽象 , 需要进一步加以具体形象的解释 , 就可以采用“ 比喻式 ” 。 例如 谈理想 一文的开头: 每一个革命青年 , 都应该有一个崇高的理想 。就像一只航船 , 如果不扬起风帆 , 它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对比法。对比,可以使事物的本质特征十分鲜明。当议论的问题牵涉两种不同的观点,需要让两种对立的思想交锋时,可以考虑采用 “ 对举 ” 的方法提出论点: 人生在世 , 总有所忧 , 总有所乐 , 但不同的阶级 , 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忧乐观 。 无产阶级的忧乐 ,是为了天下人 , 而资产阶级的忧乐 , 却只是为了自己 。 引言法 。 引用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名人名言 、格言谚语等作为开头 , 导出论点 , 说明在此问题上 ,早有至理名言在 , 这样做 , 可以使文章的论点在一开始就具有一定的 “ 权威性 ” 。 例如 话时间 , 抓今天 一文的开头: “ 你热爱生命吗 ? 那么别浪费时间 , 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 ” 我常常记起富兰克林的这段话 , 也常常思考着时间的真正价值 。 是啊 , 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 (2)结尾加强 古人论文章作法 , 有 “ 凤头 、 猪肚 、 豹尾 ”之说 。 “ 豹尾 ” 的意思自然是指文章结束要有力量 , 有气势 。 写议论文 , 如果在最后归纳出论点 ,而且讲究归纳论点的技法 , 可以起到使论点鲜明的作用 。 2 从中心论点提出的形式考虑 (1)归纳引申 在文章的开头先叙述或抒情 , 然后归纳引申 ,得出论点 。 这样来提出论点 , 可以使议论形象生动 、引人入胜 , 增加文章论点的说服力 。 略述法 。 在文章的开头 , 简略地叙述一个事实 , 然后由这一事实 , 自然而然地得出论点 。 例如: 英国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谢灵顿,年轻时曾是个 “ 浪荡子 ” ,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常常惹是生非。有一次,他对一位牛奶女工产生了爱情,向她求婚,不料那女工断然拒绝道: “ 我宁愿跳进泰晤士河淹死,也决不嫁给你! ” 这当头一棒使他在迷途中猛醒,为自己的过去感到羞耻。他悄悄地离开了伦敦,决心重新做人。从此他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神经心理学,终于在中枢神经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担任了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利物浦大学的教授,并获得了一九三二年的诺贝尔奖。 这个故事说明 , 人生道路是可以改变的 , 能否弃恶从善 , 是奋起还是沉沦 , 关键在于自己的决心 这种方法的关键之处是找准事实的侧面进行论述 , 以使归纳引申顺理成章 , 自然而然 。 列举法 。 是在文章的开头列举一连串的事实 ,通过这些同类的事物 , 显示一种规律 、 一个道理 ,然后在此基础上 , 水到渠成地归纳出论点来 。 比如 说 “ 专注 ” 这篇文章: 古往今来 , 凡有成就的科学家们 , 无不是以高度专注的精神从事工作的 。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考虑他的浮力定律时 , 昼思夜想 , 寝食不安 。 有一次他在浴池中一边洗澡 , 一边思考 , 忽有所得 , 竟忘记穿衣服就跑到大街上 , 欣喜若狂地叫喊: “ 我成功啦 ! ”弄得街上的人以为他是 “ 着了魔 ” 。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有一次在街上边走路边思考 ,忽然发现前面有一块小黑板 , 连忙跑过去 , 掏出粉笔在上面演算起来 。 谁知这块黑板不断地向前移动 , 他只好跟在后面演算 , 惹得路上的人都哈哈大笑:原来那 “ 黑板 ” , 是一辆马车的车厢后背 !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杂货铺当学徒时 , 常常没日没夜 , 着了魔似的演算一道又一道数学难题 ,以致顾客来问货价时 , 竟把在香烟盒上演算出的数字脱口说出来 , 得到了一个 “ 罗呆子 ” 的称号 。 自学成才的江西下乡知识青年段元星 , 十几年如一日 , 坚持天文观察 , 夜里连走路时也抬头看着星星 , 有时掉进了水沟 , 从水沟里爬出来仍然边走边看 。 后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