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 明确观点与论点之间的同异 ; 一、明白议论文写作观点必须鲜明的内涵与意义; 三、初步学会在议论文写作中提炼鲜明的观点来加强说理论辩的力度。 据说,篮球运动刚刚诞生的时候,篮板上钉的是真正的篮子。每当球员进球的时候,就有一个专门的人踩在梯子上把球拿出来。为此,比赛不得不断断续续地进行,缺乏紧张激烈的气氛。为让比赛更顺畅地进行,人们想了很多取球的办法,都不太理想。有位发明家甚至制造了一种机器,在下面一拉就能把球从篮子里弹出来。不过,这种方法效果照样不佳。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儿子来看篮球比赛。小孩看到大人们不止一次不辞劳苦地取球,不由大惑不解:“为什么不把篮子的底去掉呢?” 20世纪 60年代,美国的航天技术蒸蒸日上,护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宇航员上天。可有一个难题出现了。那就是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普通的钢笔根本无法流出墨水。要知道,在当时没有微型电脑,一切机械数据和经验都需要用笔记录。时间刻不容缓,美国宇航局当即悬赏 10万美元攻克这一技术难题。正当许多资深科学家埋头苦干时,这一所谓的难题,竟被一个小学生轻松解决了。而这名小学生什么创新与发明都没有,只是说了一句话:“为什么不用铅笔呢?” 100米短跑项目一直是田径赛场上万众瞩目的重头戏。在几十年前,还没有运动员能跑进 10秒大关,而专家也对人体的肌肉纤维和能量极限作了技术分析,得出了人类永远不可能在小于 10秒的时间跑完一百米的结论,这在当时成了经验之论。美国运动员吉姆 海因斯偏偏不信这个邪,在许多运动员选择驻足之时,依旧向 10秒的大门冲击着。终于,在 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吉姆 海因斯跑出了 9秒 95的成绩,在人们的惊呼声中,他平淡的说了句:“其实那扇门是虚掩着的,我只是第一个有勇气叩开它的人。” dz xc jd 这是一篇并不完整的文章,只有三则令人思考的材料,缺少作者的写作意图,没有明确的观点。文章是要表情达意的,作者的创作意图无论如何要非常鲜明的表现出来。 写议论文第一要义: 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清晰明朗地表达自己的态度 直截了当呈现自己的价值判断 挣脱经验之茧 佘广杭 成长就是一个模仿和学习的过程,在不断的跌跌撞撞中,我们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思维与经验。很多时候,它确实可以给我们提供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但是,这些经验也未必是万能钥匙,相反,有时会成为束缚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囚笼 据说,篮球运动刚刚诞生的时候,篮板上钉的是真正的篮子。每当球员进球的时候,就有一个专门的人踩在梯子上把球拿出来。为此,比赛不得不断断续续地进行,缺乏紧张激烈的气氛。为让比赛 更顺畅地进行,人们想了很多取球的办法,都不太理想。有位发明家甚至制造了一种机器,在下面一拉就能把球从篮子里弹出来。不过,这种方法效果照样不佳。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儿子来看篮球比赛。小孩看到大人们不止一次不辞劳苦地取球,不由大惑不解:“为什么不把篮子的底去掉呢?” 去掉篮筐的底,就这么简单,但那么多有识之士都没有想出来。可见,无形的定势就像那个结实的篮子禁锢了我们的头脑,使得我们的思维就像篮球被“囚禁”在了篮子里。我们盲目地去搬梯子、制造机器,其实都没有挣脱“将球取出来”的经验,而换个角度,“让球掉下来”便解决了问题。 20世纪 60年代,美国的航天技术蒸蒸日上,护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宇航员上天。可有一个难题出现了。那就是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普通的钢笔根本无法流出墨水。要知道,在当时没有微型电脑,一切机械数据和经验都需要用笔记录。时间刻不容缓,美国宇航局当即悬赏 10万美元攻克这一技术难题。正当许多资深科学家埋头苦干时,这一所谓的难题,竟被一个小学生轻松解决了。而这名小学生什么创新与发明都没有,只是说了一句话:“为什么不用铅笔呢?” 改用铅笔,一个貌似复杂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可那些早已习惯用钢笔的科学家们却忽略了铅笔这个小小的物件,困在既定的思维之茧而无法突破。可见,经验固然可以为我们乘风破浪,也可能成为阻碍我们前行的绊脚石。 100米短跑项目一直是田径赛场上万众瞩目的重头戏。而在几十年前,还没有运动员能跑进 10秒大关,而专家也对人体的肌肉纤维和能量极限作了技术分析,得出了人类永远不可能在小于 10秒的时间跑完一百米的结论,这在当时成了经验之论。而美国运动员吉姆 海因斯偏偏不信这个邪,在许多运动员选择驻足之时,依旧向 10秒的大门冲击着。终于,在 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吉姆 海因斯跑出了 9秒 95的成绩,在人们的惊呼声中,他平淡的说了句:“其实那扇门是虚掩着的,我只是第一个有勇气叩开它的人。” 挣脱经验之茧,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吉姆 海因斯的经历便是明证。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某日你批评了对方,根据经验也许你会认为对方怀恨在心;根据你的经验,你也许会觉得老师无法成为分担你烦恼的朋友;根据你的经验,你也许会觉得父母责备你是因为不爱你;这些都是羁绊你成长的经验之茧,利用你的智慧,鼓足你的勇气,也许就能破茧化蝶,发现新的洞天。 原文比选文多了旗帜鲜明的观点。 文章基本论点 要挣脱经验之茧。 原文比选文多了理性论证: 小孩提出去掉篮筐的底(事例性论证) 挣脱经验之茧可以解决问题(理性论证) 小学生提出用铅笔代替钢笔在太空记录数据(事例性论证) 挣脱思维之茧可以前进(理性论证) 吉姆 海因斯打破“结论”跑出了 9秒 95的成绩(事例性论证) 挣脱经验之茧可以突破(理性论证) 事例性论证与理性论证结合,从感性的事例到理性的分析,文章的论点鲜明突出。 论点:文章提出并加以论证的见解或主张。它来自实践,而又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观点:并不一定需要由文章提出,它可以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并非需要对一件事情加以论证,只是阐明自己的立场而已。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们的区别是:论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可实践性和严密性。而观点仅仅是代表个人的看法,没有论点组织的严密性,缺乏一定的说服力。有的时候观点就是论点,要看情况。 我们平时理解观点与论点, 要看它的文体,是议论文的话,通常文章的观点就是论点。二要始终时刻想想它们的区别是什么,然后加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有一种爱叫彼此尊重 周楠 2010年 07月 25日 10:31:59 来源:解放日报 近日,豆瓣网上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讨论小组很火爆。 一听这个大逆不道的名字,估计多数父母都会怒从中来。然而,我们不妨冷静下来,看看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小组,这种负面情绪又从何而来。这个创建于 2008年 1月 18日的小组里,聚集了一群在父母子女关系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年轻人。创建宣言说:“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这一点需要技巧,我们共同探讨。”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思考题: 诚然, 60后的父母与 90后的子女,成长年代跨越了中国社会几近前后断裂的两个 30年。左与右、集体与自我、物质与精神等烙上时代印记的冲突和迷茫,正集中体现在两代人不同的思维处事方式上。父母坚信进个收入稳定的单位最好,子女却嚷嚷“单位”这个词将从字典消失;父母要替子女找个“门当户对”的对象,子女却高呼“我的幸福我做主” 于是,有人说这是 “这个时代”与“那个时代”的对峙。其实,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不同时代”这样无法改变的事实之上,而在于家庭成员共处的模式中,有没有在爱的基础上遵循互相尊重的原则。论坛里多数子女对父母的怨气皆来源于:父母的控制欲望,攀比心理,对自己理论的顽固和对子女选择的干涉。一名小组成员说:“我们不否认父母因为爱而给予的付出,而是害怕以爱为名的教育方式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这种爱的伤害,说到底是中国式家长教育的通病所致 爱,就要为孩子铺平道路。从孩子上学、找工作、谈恋爱 处处含辛茹苦帮助打点的父母,也许做梦也想不到,论坛上一篇 如何毁掉孩子 的帖子总结的正是包括“以命令口气跟孩子说话、孩子的一切要由父母决定”在内的 7条。何其讽刺? 一个英国心理学家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某种意义上说,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持。 在很多名人成功的案例中,我们无不看到这种父母“放手的爱”:当阿基米德的父亲发现自己和老师的知识不能满足阿基米德的求知欲时,毅然让阿基米德只身前往亚历山大,寻找顶尖的老师和专著;达尔文父母对达尔文好奇心的保护,使达尔文得以延续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天赋和热情,并最终著成 物种起源 ;徐霞客母亲该放手时即放手,使儿子终于能够抛开杂念,全心追随自己的梦想,因此成就了名垂史册的 徐霞客游记 ;洛克菲勒卓有成效的“贵族磨难式”教育,使洛克菲勒家族百年的辉煌得以延续。 有意思的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子女往往也十分懂得尊重父母、感激父母、报答父母。徐霞客是有名的孝子,不仅专门为老母建造“晴山堂”,祝愿母亲健康长寿,还请画家绘制了一幅“秋圃晨机图”,献给自己深深感激的母亲。反观论坛,那些埋怨父母不尊重自己的人,却使用了“父母皆祸害”这样侮辱性的字眼;抱怨父母以爱的名义伤害自己,却也在自己和同伴的口诛笔伐中无形伤害了父母。在羡慕别人的父母懂得放手去爱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学习一下别人 ,与父母的良好沟通和彼此信任? 爱要学会放手,爱也是将心比心、理解和信任。尽管价值观点不同,却懂得互相尊重,尽管生活方式各异,却懂得彼此信任,尽管存有隔阂,却可以互相宽容的两代人,才是我们的社会真正需要的,才能促使我们的社会肌体真正进入良性循环。 阅读文章 有一种爱叫彼此尊重 ,完成文章后的讨论 思考题: 这篇文章写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中有哪些表明作者观点、立场、态度或者情感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最后想一想,如果把这些语句删去,可不可以?为什么? 文章运用的材料: 母皆祸害”讨论小组很火爆的现象; 0后的子女两代人不同的思维处事方式; 3. “父母皆祸害”论坛里多数子女对父母的怨气来由; 尔文父母、徐霞客母亲、洛克菲勒家族的“分离磨难”教育 ; 山堂”,请画家绘制了一幅“秋圃晨机图”。 材料在文章中的作用: 前面的材料与后面的材料构成了对比,用意非常明白,借这些材料的比较,表达作者的观点: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距离和独立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尊重孩子的父母往往也会得到孩子的尊重。 文章表达作者观点、立场、态度或情感的语句主要在每一则材料引出之后。或者一段材料,一段议论;或者同一段中先引材料再表明观点、立场、态度、情感。 表达作者观点、立场、态度或情感的语句的作用: 一则揭示了每则材料的意义; 二则表达了作者鲜明的价值判断; 三则为展开文章、推进议论发挥了结构上的作用; 四则发人深省,使文章很有现实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