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在中学阶段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北京顺义区第三中学石长友一从小学进入中学,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学习的知识越来越深,人的生理和心理都逐渐由量变引起质变,少年儿童长成了青少年。此时的认识过程有两个特点:一是从具体形象思维进入到抽象逻辑思维,又从经验型的逻辑思维转向理论型的逻辑思维,并开始形成最初的辩证思维;二是在认识逐步深化和逐步自觉发展的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道德意识开始发展,道德观念、道德理想初步形成,并从具体型的理想发展到概括性的理想、发展到世界观的初步奠定。与此同时,他们的行为也逐步由服从当前的直接愿望,发展到能够服从远大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原则。显而易见,这是一个人逐渐向成熟期过渡的关键时期。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中学阶段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基础阶段,是继承前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时期。同时,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一时期,各方面基础打得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的成长与发展。1998 年 11 月 5 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发表了一篇题为王选面向新世纪的选择的文章,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文章介绍说,在知识经济悄然而至的今天,北大方正集团以独创的开发经营模式、年营业额 70 亿元的业绩,站在时代潮头。而北大方正模式的创立者,就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院”院士王选。他既具备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爱国奉献精神,又有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开拓创新作风。王选常说:“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伟大出于平凡。创新不会一蹴而就。王选的人生道路就是一条充满艰辛、不断进取的创新之路。七十年代中期,王选找出了“用轮廓和参数描述字形”的方法,被人们戏称为“玩数字游戏”;后来他又提出在汉字高精度输出设备的研制上跳过二三代机,直接研制国外尚无的四代机,曾被视为“天方夜谭”。但是,王选坚忍不拔的执著追求,终于使中国成为世界独有的一步到位用上最先进的四代激光照排系统的国家。根深才能叶茂,饮水勿忘思源。今日王选的成功,与他在中学阶段受的教育有没有关系?答案是十分肯定的。在上海,有一所誉满全球的百年老校,她给共和国培养出了 27 位院士,其中包括王选和张光斗,还有经济家厉以宁、香港特首董建华、前驻美大使李道豫,等等。这所学校就是南洋模范中学。在这所名校里,王选足足学习了 13 年,从学前班,到小学,到初中,一直到高中毕业。据该校现任校长张茂昌同志介绍,王选在中学时代就是个全校公认的“小发明家”,而且在上高中时加入了共产党。在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名的该校学生刊物青锋上,经常发表王选的小论文。可以说,是“南模”这块“良田活土”,培育了王选这棵“参天大树”。王选值得称赞,“南模”更令人称颂!现代心理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完全按照心态曲线的方式分布。中国心理学家曾对我国20 多万人进行调查,结果是智力特别高的约占人口总数的 3(国外称之为“天才智力等级”,即智商超过 140 的人)。按此计算,在我们 10 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至少应当有 300 万个“天才智力等级”的优秀人才。这是一个何等雄厚然而却长期荒废的人才资源啊!造成我国人才资源严重荒废的原因很多。从教育内部来说,主要是体制问题。传统的集中统一的办学模式,统得过多,统得过死。从统一的学制,统一的课程,到统一的考试,千校一面,万人一书,强调整齐划一的要求,必然限制个性的发展,即使“小荷才露尖尖角”,也难以脱颖而出。这种传统的办学模式,从五十年代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加之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里,运动不断,那些思想活跃、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常遭厄运;直到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潮滚滚而来之时,人们依然未完全挣脱传统的教育枷锁,走向自由王国。历史和科学证明,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结果。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也只有靠教育才能获得发展。虽然个别人在不利的环境里也能成才,但那毕竟是个别现象。个别代表不了一般。真正是开发人才资源,要成批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还必须依靠实施创新教育。科教兴国,先兴教育,特别要先兴基础教育,尤其要抓好中学教育,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二在中学阶段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若干重要问题。1、创新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求有端正的思想品德、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壮的体魄,特别还需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等。对青少年的这些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依靠全面的素质教育人才能够做到。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能,也就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创新教育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有差异有个性的学生都养成创新意识,逐步学会创新思维,进而掌握创新技能,不应当只对少数尖子生进行创新教育。然而,这种面向全体,不应误解为整齐划一,不能把所有学生都限制在一个模式、一个水平、一个方向,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之最大限度在实现各自应有的发展。这种面向全体,也不应误解为只要普及,不要提高。我们要在重视普及的同时,及早发现并精心培养那些“天才智力等级”的拔尖学生,为他们充分发展提供一切必要条件,千万不要使他们被埋没,甚至被扼杀。其次,要面向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在培养创新精神的同时,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协调发展,提高整体素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四有新人。然而,这种全面发展,不应误解为平均发展,不应要求学生各科齐头并进,门门优秀,科科领先。那种要求是强人所难,是有害的,也是不必要的。人才不是全才。有所偏,才会有所专;无个性即无人才。所以,还是提“合格+特长”为好。当然,应当是使学生在各种素质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有创造性的特长。第三,要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个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中学会创新,养成思索和创造的好习惯。教育过程不是学生消极被动地被塑造、被改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能动性,使学生不断地认识、追求、探索,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不迷信权威;同时,又要教育学生尊师好学,务真求实,勤思会想,着重培养创造性能力,为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良好的基础。2、创新教育需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因此,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 80%在课堂里。所以,创新教育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离开课堂教学,以为只要搞点课外活动,在每周五下午热闹一下,就能培养创造能力,就算有了素质教育的想法,轻则是舍本逐末,重则是自欺欺人。同时应该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以现代教学论为指导,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作为学生的认知过程,有四大要素,即:动因激起、内容组织、过程安排和结果利用。与这四大要素相应的有四个原理,即: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和反馈原理。按照这个理论,一切好课,必须激发所有学生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从内心去体验,去创造性地求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当情感化,应当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还要尽可能好地设计台阶,尽可能巧地进行开放式的变式训练;应当“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使学生既学会,也会学,又善学,终身乐学,永远好学。一名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但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和激发情感来诱发学生的的创造兴趣,来点燃学生心中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而且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启发学生创造想象,从而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质疑,老师的态度非常重要、非常关键。正确的态度永远应当是鼓励和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要学生“敢问”,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扶持他们的热情。对于学生提的每个问题,教师都应努力做到认真、善意对待,绝不因为学生提出了没有意义、不好回答的问题而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在教学中,学生的质疑问难应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我们经常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首先应当重视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一定要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从“敢问”到“善问”,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就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还应善于发现和捕捉好的提问和答问,以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实现课堂上信息和情感的多向交流,促进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质量。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求异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热情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应是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3、创新教育需要有课程改革相配合。我国中学现有的课程和教材过于强调知识的逻辑系统,内容偏多偏深,落后于时代,又忽略了对知识发展规律的揭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当加以改革。因为“课程意识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精神”。俗话说,课本课本,一课之本;大纲大纲,纲举目张。有了一套好的课程和教材,才有可能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国家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面也有了一些进展,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正在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崭新的课程体系。比如,在上海市闵行中学这块“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实验基地”上,就诞生了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创新教育的成功经验。闵行中学开设了创造教育课,其中即有必修课、选修课,还有活动课,而且自己编制了创造技法大纲与教材,开展系列课题研究。在他们的教材中,从世界上大约几百种创造技法里精选出八类 36 种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适用的最基本的创造技术方法,给学生逐个进行教授,而且严格地按学分制进行管理,象其他学科课一样重视。闵行中学不但采取措施,认真落实在学科教育、艺术教育与环境道德教育中渗透创造教育,而且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组建自己的社团,如:发明协会、OM 协会、能源协会、应用数学协会、应用理科协会、环保协会、计算机协会等等。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深受学生欢迎的创新教育,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创造力开发。4、创新教育需要重视“双基”教学,但是,掌握“双基”绝不是创新教育追求的最终结果。新事物是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前进和发展。知识不等于能力,但没有知识就不会有能力。有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才能学习和掌握更深的知识和更加综合、更加灵活的能力。所以,应当重视“双基”教学,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多少年来,这也正是我国的基础教育的优势所在。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的文盲不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与日俱增,永远学习不完。因此,应当给学生的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而不是一堆黄金。这就要求教育的结果,不仅是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接受,对自己今后创新所必备的“双基”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创造意识的养成和创造力的开发。5、创新教育需要结合社会实践,但是,绝不意味着组织活动越多越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人类一切知识都是由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发展起来的。一切真正的知识又都是为了人类实践的需要才产生和发展的。脱离活生生的生产实践、生活实践以及科学实验,不可能冒出思想的火花和创造的灵感。因此,我们应当适当给学生组织一些学工、学农、学军和参观访问等活动,并且紧密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课堂学习、家庭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实际,指导学生时时刻刻留心观察和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脱离社会实践,瞑思苦想,闭门造车,只会把创新教育引向歧途。但是,借口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