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对策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问题越来越重视。生态建筑是要建筑与人文、环境以及科技相协调,它是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旨在阐述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对策。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则;设计对策 人类自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生产力迅猛发展,但同时也逐渐出现了生态破坏、能源危机等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和生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的建筑设计不仅要求设计出多功能的、满足生存需要的建筑作品,更需要设计出与自然、人文、环境、社会等因素具有可持续性的、满足现代人高品质生活的生态艺术品。生态建筑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15。 生态建筑是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客观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为前提,充分利用客观生态系统条件、资源,尊重文化,集成适宜的建筑功能与技术系统,坚持本地化原则,具有资源消耗最小及使用效率最大化能力,具备安全、健康、宜居功能并对生态系统扰动最小的可持续、可再生及可循环的全生命周期建筑。本文就生态建筑设计做一些探讨,浅谈建筑设计的原则和对策,以便有益于人与自然协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 自然与文化,和谐的以人为本原则。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既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建筑作为人类的一种影响存在结果,由于其空间选择、建造过程和使用拆除的全寿命过程存在着消耗、扰动以及影响的实际作用,其体系和谐、系统和谐、关系和谐便成为生态建筑特别强调的重要原则。建筑作为人类的居所,其建造、使用、维护与拆除应本着符合人与自然生态安全与和谐共生的前提,满足宜居、健康的要求,系统的采用集成技术提高建筑功能的效能,优化管理调控体系。 生态优先,经济性与可持续发展原则。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建筑设计吸引投资和促进开发建设的重要因素,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注重现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布局中保留适度的生态空间,保护山体,涵养水源,尽量减少对现有生态肌理的破坏,并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占有与资源消耗在符合建筑全寿命周期使用总量与服务功能均衡的前提下,实现最小化与减量化。生态建筑的建造、使用、维护是一个复杂的建筑系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组织体系问题。高投入、高技术的极致生态建筑虽然可以反映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端水平,但是并非只有高技术才能够实现生态建筑的功能、效率与品质,适宜技术与地方化材料及地域特点的建造经验同样是生态建筑的重要发展途径。 因地制宜,整体性和舒适性原则。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体现因地制宜,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在确保生态建筑的各项使用功能得到顺利实现的基础上,根据用地的功能使用,结合周边用地环境,整体考虑综合利用地块,建筑的形态及色彩与整体设计形象相协调。舒适要求与资源占有及能源消耗在建筑建造、使用与维护管理中一直是一个矛盾体。在生态建筑中强调舒适原则不是以牺牲建筑的舒适度为前提,而是以满足人类居所舒适要求为设定条件,通过人类长期依托建筑而生存的经验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探索发展,总结形成生态建筑绿色化、生态化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综合系统集成技术,以满足生态建筑的舒适性。 2 生态建筑设计的对策 2.1 以人为本,体验自然、人文特色 建筑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既注意处理好周边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又能满足办公、展示、游憩等功能。 多引入外界自然要素,建筑设计结合生态,促进居住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把用地设计成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完善的服务设施的高尚住区配套用地。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绿地景观系统设计,使居民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 居住环境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特定族群的具体生存社会状况的基本表现载体,不同的民族和集体有着不同的居住与生活模式,由此形成不同的居住文化。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力求满足人的精神需要,重视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设计的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可达性、便捷性及舒适性,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2.2 生态优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和空间的可持续性 建筑设计体现生态性原则,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设计结合自然:建筑设计努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并与周边配套,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创造出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现代高端园林居住环境。同时使居住区建设力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优化,按照符合地块特性、遵循建设规律、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原则,布局上体现科学、理性和文化情怀。 经济的可持续性要求设计须从节约资源,合理用地,防止污染、保持生态、预留建筑设计弹性、美化城镇公共空间环境、优化居住区配套公建营运等多方面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社会的可持续性,即所设计的社区在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方面起的作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社会的公正,以赋予每个居民以均等的享受生活、享受良好环境和生活设施的权利;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在设计中体现在维护生态环境,节约利用土地、能源,减少污染方面起的作用,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各种资源的消耗,提倡减少使用、回收利用、重复使用和使用可再生资源,比如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在人们容易疲劳的环境建立循环水系统、建立多层次绿化系统等措施;空间的可持续性指注意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在道路、停车位等方面作前瞻性的策略布置,使建筑设计具有弹性,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 2.3 注重整体性,设计建筑的宜居性和舒适性 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因地制宜,同时根据节能和保护环境的需要,根据气象和舒适度的变化调节建筑的结构和维护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采用节能的加厚外墙,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强调建筑的宜居性和环境的舒适性,尽量保证建筑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无污染,安静无噪音,宽阔的绿地和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宜人、怡人、冶人的居住环境。建筑使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均感到舒适。 3 结束语 建筑设计在全球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加重的今天,生态建筑的发展不仅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建筑提出的要求。在特定的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应更多地考虑生态因素,把生态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纳入设计理念中,有助于明确生态建筑的方向,制定出有效的设计策略,对不断完善生态建筑的使用功能及实现人、自然以及建筑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隈研吾日(著) ,陈箐(译).自然的建筑.山东人民出版社. 2于春普.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5,17:5052. 3李东.一种新的建筑设计理念生态学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之初探J.华中建筑,1998,6(4):8790. 4葛菲飞.浅谈生态建筑设计J.技术与市场,2010,17(9):139140. 5张亚民.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对策研究J.节能技术,2004,22(2):525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