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的走进,不亦宜乎教育是立己立人的事业。毋庸置疑,教师走进学生的心,营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立己立人的可靠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大多因缺乏照顾、关注而变得内向、敏感,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走进学生的心、把话说到学生心坎里呢?对此细细琢磨,一线教师究竟怎么做呢?笔者以为“心”的走进,不亦宜乎? 身份置换,将心比心 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认可、理解。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理应搭建一个认可、理解学生的平台。教师,作为这一平台上在时间和空间维度距离学生最近的群体,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一定要学会身份置换,将心比心。 教师既要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服务者,又要学会身份置换,做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同行者。教师要学会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我的老师怎样对待我;当我身处顺境的时候,希望老师怎样引导我;在我犯了错误、遭遇失败沮丧的时候,我渴望老师如何安慰我。这样将心比心,教师将会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更贴心地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成为值得学生信赖的人。 尊重学生,人格至上 教育是立人的,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靠粗暴简单的方式压服学生,收获的要么是唯唯诺诺的奴才,要么是口是心非的虚伪的“变色龙” 。因此,教师不能不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行,斟酌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时刻提醒自己学生不是我们可以居高临下?导的群体,而是需要我们尊重引导的独特的个体。唯有尊重,学生才更有可能向老师和学校敞开心扉,教师的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展开。不靠压服,而是尊重,拿什么教育引导学生呢?先贤早就提醒我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需要不断砥砺自己的人格,不满足于做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应追求做言行一致、真诚坦荡、平和儒雅的人师,在涵养人格的道路上,生命不息,追求不止,这样,几乎可以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 正向激励,委婉提醒 人,无论是作为成人的教师,还是未成年的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追求。而学生的心理相对成人而言,更加率真、敏感,这也正是青年学生的希望、潜力之所在,教师要小心呵护。 学生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当其阶段性成功时,难免“春风得意马蹄疾” ,甚至“锋芒毕露” ,教师要委婉提醒,切忌挫伤学生的自信,在春风化雨中提醒学生戒骄戒躁。 同时,青少年学生还有心理相对敏感的一面,特别是在遇到挫折时,容易自暴自弃甚至一蹶不振,教师要做个细心观察的有心人,做学生烦恼时值得信赖的倾听者,做学生成长路上特别是困惑之途上的伙伴、解惑者,多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正向激励学生,做陪伴学生走出迷途的领路人。 如此,我们教师会慢慢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会逐步将老师视为成长路上的“同道者” 。 平等相待,打开心门 人,生而平等。中国曾经经历过漫长的专制时代,因而作为中国的教师,我们尤须在内心深处养成师生平等、人人平等的意识,并将人人平等的意识落实到与学生相处乃至与人相处的一言一行中去。这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要求。 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平等待人,特别要平等待生,以身作则,在师生相处中实实在在地给学生做出平等待人的榜样,让学生不仅感受来自教师和学校的温暖,而且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平等意识。这样,不仅走进学生的内心,将话说到学生心里有了希望,学生之间日渐冷漠的心门也有望慢慢打开,人们期盼的和谐社会也将随之“水到渠成” 。 “行胜于言” ,如果我们一线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中懂得将心比心、尊重学生、正向激励、平等相待,并且切实落实于日常教育生活中,我们就可以逐步把话说到学生心里,也有望慢慢走进学生的内心。这不仅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需要,也是全体学生教育的需要,甚至也是我们教师自我教育的需要!一线教师如果能在教育中追求“心”的走进,那将是我们师生的“无量幸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