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生的中继站简介人生的中继站即是世间。作者在本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肉体是乘物,在这乘物当中住著灵魂,灵魂从灵界转生到世间时,需要有乘物。灵魂永远不灭,即便肉体的这个乘物衰老毁坏、不堪使用了,灵魂还是会回到灵界。经过一段时间(长短因人而定,通常三、五百年)后,灵魂本身为了提升、修练自身灵性,又会再一次转生于世间,届时又会有新的乘物。之所以会想用中继站来形容世间,其因在于世间仅是人生的一个过程,并非终点。(人生在大川隆法先生的众多著作当中,有两个涵义:一是狭义的人生,指的是七八十岁的世间肉体人生;一是广义的人生,指的是不断轮回于灵界与世间的人生。而本书标题的人生,指的是广义的人生)肉体毁坏了,但人依旧存在,只不过存在的型态和空间,不再是肉体亦非是世间,而是灵魂回到了灵界。既然人的灵魂会经过这中继站,再度回到灵界,那么在这中继站靠站的过程中,何不对于灵界(家乡)的知识,做进一步的学习呢?因为世间是个虚幻的世界,人生就像四季轮转,终将走向严寒、走向冷冽,彷佛一片树叶,必然走向凋零、走向死亡。然而,死亡是通往灵界的旅程,当灵魂离开肉体,进入灵界之后,将何去何从?就让我们随著大川隆法先生,一起去探求灵性的真相,开启永恒的生命世界之门!人为何必须经历生、老、病、死之苦?这是难解的生命之谜。在肉眼看不见的世界里,隐藏著神秘、奥妙的力量,孕育著世间万物。世间万物,透过生死循环而绵延不断,但在死亡之下,万物平等。死后的世界,是人人必须面对的世界。然而,生与死的界线究竟何在?生前该怎么准备?死后又该如何面对?不妨从人生的中继站寻找解答。作者简介/大川隆法:幸福科学国际集团组织创始人,现任总裁。1956年7月7日出生于日本四国德岛,东京大学毕。日本著名思想家、心灵导师,心灵励志类畅销书作家,已出版超过500本书籍,曾创造连续八年、每年荣登日本单本畅销书排行榜冠军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除此之外,其著作亦被翻拍为电影,永远之法(2006年)、佛陀再诞(2009年)等六部作品,均创下了票房纪录。前言约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印度释迦族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释尊)曾自问,人为何会有生、老、病、死之四苦。于是他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出家寻求答案。他希望藉由探究何谓真理、何谓善,进而能够悟道。本书内容即是对释尊当时的疑问,所提出的解答。本书除了能成为陷入迷惘中的宗教家的指引,亦是向仍在无明当中摸索的医生以及科学家们,敲响了一记严厉的警钟。对我而言,灵界的体验就如同走出庭园散步的感觉。就读者而言,本书将成为前往绚丽闪耀新世界的导览书。我在此书当中,不假思索地叙述了我所体验的事物,以及真实的教义。想必此书的内容,将在三十世纪之时成为科学的常识。任何时代,首先发现了真理并坚信不疑的,唯有一人。此人以其传播真理的热情,透过人心,穿越时代,最终必能唤醒无数沉睡中的世人。我身为一个知晓实相世界奥秘的宗教家,在使命感的驱使下写下此书,其内容亦是值得世代相传的永恒真理。后语本书曾提及灵子线(Silver Cord),早在旧约圣经传道书第十二章中就曾有银炼折断,金罐破裂的描述。这条银炼就是指灵子线,许久以前就为人所知了,但现代的基督教会,似乎对人的死亡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于脑死状态下进行内脏器官移植,我明确指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捐赠者的灵魂尚未认识到自己已死,因此会产生恐惧感;第二,脑死者的灵魂会随著器官移植而依附到受赠者的身上,这不但会造成捐赠者的灵魂前往死后世界时,造成负面影响,更会使受赠者的人格产生变化,甚至会影响到其他家人。在佛教当中,正确的布施,需要布施的主体(施者),布施的对象(受者),以及布施的物品(施者,在此为内脏器官)都没有污浊,没有执著之心附著(此称三轮清净)。亦即,内脏器官移植的前提:一是捐赠器官者必须学习过佛法真理,持有真正的爱心;二是受赠者也须深入理解佛法真理,并且怀著真诚的感谢之心;三是取得内脏器官时,不可有违法的金钱交易。符合这三个前提,真正的布施方才成立。对于不相信死后世界的唯物论者来说,器官移植只是一种买卖,这不但会造成灵界的混乱,也让死者难以回到天国。此外,纵观当今宗教诸相,不明灵性真相的祖先供养仪式犯滥,导致那些将不幸之因全都归咎于祖先的子孙,以及将所有地狱的痛苦全都怪罪于子孙的不成佛的祖先,合演了一场悲喜剧。切不可忘记,悟道在于个人。不少的家庭自认为在供养祖先,殊不知已被其他恶灵所纠缠。期盼人们能够学到供养祖先的正确观念。本书的内容,想必让许多人感到吃惊,也有许多人是难以相信吧。然而,书中内容绝非虚构。事实就是事实,真相就是真相。你在死前,应该要阅读此书。不,你应该要在人生当中尽早阅读此书。为了能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亦有必要知道本书的内容。我做为人类的导师,再次于世间遂行天命。我坚信能将这真实的教义传递给你。内容连载-内文宗教家必须是解答死亡问题的专家死亡,是宗教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在深思熟虑之后,我认为宗教家或者是肩负宗教使命的人,必须是解答死亡问题的专家。现在有许多人是在医院死去的,处理死的问题彷佛渐渐成为医生的工作,然而,从根本上来说,很明显地医学有其极限。医学的极限即在于医学只能处理身体上的问题,医生既无法解释人类死亡的真正意义,也解答不了死后世界的相关问题。人终究会死去,但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呢?对于死亡的判定标准,目前医学多半以心脏停止跳动或脑波停止活动等状况,视为认定死亡与否的基本指标,然而,尚且存在其他分歧的看法。不过,当瞭解灵界真实状况之后,就会发现医生们斤斤计较的死亡标准,以及争执不下的死亡议题,显得既琐碎又微不足道,不仅从未讨论到重点,甚至根本不瞭解何谓死亡。因此,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日,宗教仍旧肩负重要的使命与任务。生老病死是宗教的根本问题生、老、病、死,同属于哲学与宗教的重要课题,既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也是宗教的基本问题。然而,如果将死后的世界纳入思考,毫无疑问地成了宗教问题。人,为什么出生?又为什么出生在这个世界呢?这个疑团,以现代知识的范畴,是无法囊括、难以释疑的。关于生命开始的瞬间,医学界仍旧议论纷纷,对于生命诞生的瞬间,究竟是何时?等问题,莫衷一是。例如: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生命诞生的瞬间,到底是精子碰上卵子时开始?还是胚胎发育成人形时才开始呢?究竟该从何时开始算起,生物学上定义生命的起源,依旧模糊不清。在生的问题之外,尚有老的问题。虽然,人们深知老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人,为何一定非衰老不可呢?从古至今,许多人怀抱不老不死、永生长寿的愿望,渴望与老化彻底绝缘,希冀无须衰老而亡;遗憾的是,终究没有任何一个人美梦成真。毕竟,谁都无法防止衰老,也无法躲过死亡。拯救世间活著的人,是一般宗教团体的主要原则。所谓拯救,是拯救灵魂,而非拯救肉体;因此,拯救活著的人类之灵魂,才是宗教的第一使命。供养祖先,是对于生前未能获得拯救的人,进行一种事后补救。当然,在世时可以得到拯救,是最好不过的事了,可是许多情况是尚未得到拯救就死亡,才衍生有办法拯救这些人吗?之类的问题。在基督教中,如何拯救这些人,是个无解的大问题。基督教徒常说:不信基督教,无法进入天国一些较为极端的基督教徒则说:不成为基督教徒,将会堕入地狱假如真是如此,那代表耶稣基督诞生前的历史,属于无明的历史,早于耶稣基督诞生的所有人类,他们是不可能得到救赎的。另一方面,佛教有所谓供养祖先,让在世无缘接触佛教的人,死后仍然可以得到拯救,这代表对于过去人类,佛教存在著救济理论。佛教所谓供养祖先的主要对象,应该是最近数十年过世的人,毕竟一、两千年前死亡的人,灵魂至今仍四处飘荡可能性的微乎其微。为拯救过去的灵魂而伸出援手这特有的论点(天主教则有劝解的祈祷之类似思想),正是佛教与基督教的差异所在。供养祖先,是灵魂得到拯救的契机,却不代表可以轻而易举得到拯救。例如:在地狱待了一、两千年的恶魔,如果真心悔改,就可以减少黑暗、增加光明;然而他们如不知悔改,继续为非作歹,无论如何也无法消除黑暗,因此难以获得拯救。通常,在这个世界上无恶不作的人,死后若能痛改前非,减少坏的想法与行动,接著只要慢慢累积阴德,减少一点黑暗、增加一些光明,当光明超过黑暗之后,自然可以离开地狱、回到天堂。让自己发光是供养祖先的原点,供养祖先,千万不可搞错原点。供养祖先的前提,是自己必须修行,让自己具备佛光的感受,进而再将佛光回向给祖先。如果灯塔本身不发光,那就无法照亮夜间漆黑的大海。同样的道理,如果自己没有好好修行,每天忙著供养祖先,内心一直希望想要拯救祖先,那绝对无济于事。与其如此,还不如设法让自己变成发光的灯塔。为了点亮灯塔,世间之人就必须学习佛法真理,努力修行。一心只想要祖先来拯救自己,进而每天供养祖先,这行为是值得商榷的。与其如此,还不如藉由修行来提高悟境。唯有透过领悟的力量,才能真正的供养祖先,这是供养祖先的原点。世间是虚幻的人的真实生命无限,而我们所处的世间,不过是一个虚幻世界,人生中存在著生、老、病、死四苦,就是证据。为什么出生过程必须经历许多痛苦呢?又为什么出生之前必须待在母亲身体里,忍受孤独的漫长时光呢?为什么出世时必须一边哭泣、一边诞生呢?因为这是一个冒险人生、一个无明人生的开始,一切必须重头来过,为了来到这个充满拘束的世界,必须遗忘过去那个自由自在的世界,这就是所谓的生之苦。尽管,在世间凡事从头开始,但历经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岁月后,人们慢慢喜欢上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开始执著,并产生世上所有东西,我都想要得到的想法,于是尽情歌颂青春、拥抱人生。然而,老化一步步逼近,身体开始局部疼痛、脸庞开始泛起皱纹、头发开始冒出白发,精神逐渐萎靡不振,未来充满无限迷惘,梦想似乎日渐消失,明显感受到老之将至。试图回忆过去,尽是无法重新的青春时光;试图远离老化,可是终究难逃老化的命运,徒增无谓执著罢了。随之而来的是病,即生病之苦。希望身体一生健康,却无法实现,明明不想生病,却又生了病,人生原本就难免有病痛的困扰,在承受病痛的同时,却发现,一向认为属于自己的身体,却无法随心所欲地控制,才惊觉原来这个身体并非永远属于我,只是暂时借用的。最后,不得不面临的是死的痛苦;对人类而言,这无疑是最大的痛苦。尽管,现在是生龙活虎的人,最后仍将面对死亡。为了逃避死亡的恐惧,有人只对世间之事感兴趣,消极地沉溺享乐,可惜岁月不饶人,最后终究逐渐迈向死亡。随著年岁增长,发现周遭朋友,像树木落叶般逐一凋零。生、老、病、死这四种痛苦,不禁令人衍生一股哲学性的冲动,频频自问:到底事实为何?真理又是什么?然而,真正能够摆脱这个疑惑的人,可说是少之又少。锻炼灵魂使它发光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事实上,出生前的那个世界,即死后不久回归的那个世界,才是生命永恒的真实世界。活在那个真实世界的朋友们,在同一个时代来到了这个物质世界,暂时寄宿在肉体里,过著人类的生活。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人来到这个世界,忘记互相切磋琢磨、精进学习,却过著漫无目标的盲目生活。伟大的圣光于是陆续降临,有些宿于男性的肉体,有些宿于女性的肉体,努力教化世间的人们,竭力拯救世间的迷途众生。被拆毁的世间建筑物,会出现于灵界在灵界当中,也会出现世间的建筑物等等。世间几十年的建筑物被拆毁后,有时会以原来的样子出现在灵界。拿美术馆来做比喻,当时盖这座美术馆的人,以何种心境去打造,以何种态度去营运,或者是展示于美术馆当中的艺术作品,是天国性质的,还是地狱性质的等等,这些条件的总和,便造就了这座美术馆的灵性波动。如果是非常天国性的美术馆,当它老旧之后,被重新打造为新的建筑物时,原本老旧的建筑物,就会完整地出现于波长相当的天国次元中,并且和这美术馆波长类似的人们,就会进出于其中。在原本美术馆所展示的画作,如果是天国性质的画作,就会原封不动地出现于天国的美术馆,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