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xx 县生态工业建设规划xxx 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以农业为主导,全县经济结构“一弱二小三不活”特点明显,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比为 3.09:1 :3.14,第一产业农业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弱等特点明显。第二产业规模小,企业少,县域经济发展缺乏大型骨干企业的支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等传统业态仍是主要形态,交易档次低,交易成本高,辐射力弱。针对这一发展现状,市、县两级政府明确提出“工业强市”和“工业强县 ”战略,将大办工业摆在重要位置,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 xxx 发展、建设经济强县的现实选择。为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提高工业水平,发展生态工业,特制定如下规划。一、生态工业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一)生态工业建设的有利条件1、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进入 21 世纪,全球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党的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作为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之一,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我们既要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转变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形势下发展生态工业,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省, 县政府的共识和要务.2、初具生态工业雏形xxx 县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经济的关注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3、生态工业建设的组织保证日趋完善为切实加强对生态县建设的领导.各政府职能部门围绕生态县建设的总体要求, 在职责分解的基础上进行职能分工,确保生态建设的贯彻落实. 县委,县政府对生态经济建设的高度重视,为生态工业的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二)生态工业建设的制约因素1、缺乏相应技术支撑无论是进行污染的末端综合治理还是进行生产全过程的清洁化生产;无论是进行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还是资源的生态化利用和废弃物的再生化处理,都离不开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但目前 xxx 县在相关技术领域明显落后.企业既缺乏相应的技术,也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高耗量的能源难以得以替代,生产工艺难以得以更新,生产设备难以得以改造, 生产过程难以加以实施监控,污染排放难以得以有效控制和处理等等,都影响了生态工业的深入开展.2、缺乏资金和法规支撑xxx 县绝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加之产品附加值较低,因而企业的盈利空间较小 ,利润薄,难以保证自愿安装污染治理设备,也难以保证企业废物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另外从环保的法规,条例来看,现行的制度主要是向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 体现一种事后的惩治. 这种 谁污染, 谁付费 的制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矫正了排污企业向社会转嫁治污成本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行为,但未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治污积极性, 未能起到积极有效的引导,激励作用.二、生态工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偏重末端治理 ,忽视全过程管理现有的环保法规,制度等大都利用排污指标等对企业进行末端的污染水平考核, 因而企业的重点也放在污染的末端治理上,而普遍忽视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污染控制,忽视污染的预防.这种忽视清洁生产的后果,一是治污成本较大, 而且随着污染排放指标的日益严格,成本开支也越大.这是因为没有控制生产全过程中污染源的产生和削减,最终的排污量相对较大,导致污染治理投资较大, 而且维持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也非常可观;二是由于现有的污染治理技术毕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排放的工业三废在处理,处置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二次污染,如废渣堆存可能引起地下水污染,废物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废水处理产生含重金属污泥及活性污泥等等.三是污染控制的效果不稳定.(二)工业布点不集中, 污染集中治理率低目前 xxx 县工业的主要载体是工业集聚区,但除集聚区外, xxx 县基本保持着个乡镇都有工业企业的格局, ,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又不利于同类污染企业的集中布点.各种污染治理设施无法共享,影响污染的集中治理和治污效率的提高.此外,还有很多企业没有进入工业园区,或远离污水管网等公共排污设施,这些企业的污染经简单处理后排向周围水域,周围环境. 由于布点不集中,难以对这些污染进行集中治理.(三)环保意识薄弱 ,部分企业三废超标排放尽管近年来在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下,企业新建,改建项目均执行了 三同时 规定 ,多数企业也按 环评 要求进行污染治理,实现了污染的达标排放, 但仍有部分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在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偷漏排,超标排放 三废.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规划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导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 生态县建设的要求,以清洁生产为切入点,以优化工业布局,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综合利用和节约资源为抓手,以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为重点,加强生态工业建设,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二)规划的基本原则1、协调发展原则要进一步转变工业经济的增长模式,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指标为兼顾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促进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2、科技创新原则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在生态工业建设中的作用.要依靠技术创新改良生产工艺,开发利用新能源,新材料, 促进清洁生产的贯彻实施;依靠技术创新开发生产清洁产品;依靠技术创新进行工业污染的综合治理.3、总体跟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原则在近阶段选择若干重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生态园区建设及循环经济的试点, 循序渐进地向所有企业推进.4、政府导向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原则企业环境的影响属于外部经济范畴.环境属于公共物品,市场机制无法自动调节对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因此单靠市场机制无法约束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或污染的末端治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政府既要加大对清洁生产,生态工业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宣传,又要采取必要的监控,惩治措施, 加强对生态工业的管理,同时也要积极提供相关的知识培训,技术咨询及优惠政策,以保障生态工业建设的顺利进行.四、规划目标规划分三阶段推进生态工业建设:2015-2016 年为启动阶段,设定近期目标;2017-2018 年为全面贯彻实施阶段,设定中期目标;2019-2020 年为提高深化阶段 ,设定远期规划目标.(一)近期目标 (2015-2016 年)1、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方面要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另一方面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尤其是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的培育,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并带动产品结构的升级.2、优化工业空间布局, 促进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最优配置优化工业空间布局的近期目标是提高产业空间集聚度.一方面要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中心城镇,交通主干道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提高工业企业的入园率, 在近期要确保污染企业进区并纳入集中治污范畴.不同企业应按行业类别搬迁进入各功能园区,便于环保部门进行集中检测,更有利于治污资源的共享,提高污染治理的效率和效益.3、制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 展开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在提升产业层次和调整产业布局的过程中,在国家和省级政府有关法律和政策框架下,围绕控制排污总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制定全县全面推广清洁生产的实施行动方案.近期可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开展试点工作,采用技术起点高,能耗物耗小, 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全过程控制转变.4、完善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和绿色管理体系科学布局园区的道路,绿化, 水, 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的污水及固废集中处理中心,集中处理所有入园企业的污水及固废.严格工业园区的项目管理.按各工业园区的功能划分,制定相应的入园企业的污染排放标准.凡达不到规定的排放标准,不符合功能区发展定位, 投资密度等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项目,一律不能入园;区内企业应严格执行 环评 要求,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对不符合功能区发展定位,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应定期整改,适时搬迁.全面推广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论证工作,提高本地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能力.(二)中期目标 (2017-2018 年)1、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进一步确立先进能源工业基地的地位,确保高新技术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逐步提升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提高环保技术, 环保设备的供给量.2、采用高新适用技术, 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在重点单位,新建单位试点基础上, 全面推广清洁生产.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职工的清洁生产意识;不断完善相应的法规,政策,对企业清洁生产的实施情况予以奖惩; 确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提高企业示范效应;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 筛选和确定最优清洁生产方案; 向企业提供清洁生产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引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关键工艺的科研攻关; 公布鼓励推广的清洁生产技术和目录等.3、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 加强污染集中治理根据功能区划分,逐步关停污染严重企业,搬迁不符合生态功能的企业;新建项目必须集中布局在工业园区,并引导其他企业向园区搬迁;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堆放,集中处理.(三)远期目标 (2019-2020 年)1、利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全面打造生态工业园区着力构建工业园区内部的生态系统.通过项目引进,技术引进等方式,在工业园区集聚多个不同种类的相关工业企业,使一类企业的废弃物和副产品,作为另一类企业的全部或部分原料,实现 资源 -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环型生产模式; 尽量延伸工业产业加工链,积极推进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和主副产品,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从园区工业产业链的上游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小.重点控制万元工业产值的废水排放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严格监控生态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污染排放,力争零排放.2、确立循环经济理念,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在巩固能源工业基地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总体方向为:经济循环化,产业生态化, 工业共生化,生产清洁化 ,资源再生化, 废物减量化.大力引进或开发高新技术,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实现经济的生态化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五、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一)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依煤富县的目标定位,以煤炭开发为主线,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方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特色和品牌产品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三个集中” (引导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集中、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产品集中) 、发挥“三大效应” (链条效应、规模效应、品牌效应) ,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实现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奋斗目标。到 2020 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40%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县 GDP 的比重达到 40%以上;初步形成以煤炭、电力、化工为支撑的能源化工体系和以生产生活服务、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体系为主体的民营工业体系,力争原煤总产量达到 1000 万吨,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达到户,过千万的企业达到 10 户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