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城管)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社会管理被摆上历史的议程。基层社会的管理对我国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如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也变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现状,进而寻找基层社会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对完善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思考和探索。关键词: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一、基层社会管理的含义、以及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基层社会管理,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作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由此,社会管理被摆上历史的议程。党中央在充分分析社会发展的形势之后,从全局出发,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 “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再次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由于社会管理的重难点在基层,社会管理基层组织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服务社会的窗口,是社会管理的根基所在。着眼基层基础这一根本,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乡现代化集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目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管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面对“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赋予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在社会管理的创新发展、突出特色、突破难点、强化机制、改善管理、服务群众、整体推进上下功夫,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因此,加强创新基层的社会管理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二、目前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存在的难点与问题社会结构多元化,新型社会组织数量增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整个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实现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实现了社会现代化转型。逐渐推进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重视培育发展新社会组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不同区域、行业和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矛盾增多,城市居民逐渐发生分化成为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些诉求往往存在冲突、相互矛盾。面对社会结构阶层多元化,大量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股份合营经济等新型组织的出现,大量社会成员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 。而政府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人口流动加快,就业方式多样化。城市的企业改制、产业升级造成大批人员下岗失业,其所带来的群体性失业一度成为城市改革难题。而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及其待遇问题又另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大量农村劳动力流人城镇,加剧低端产业劳动力竞争,也带来了流动人口管理的难题。据统计,当前城镇生活着 26 亿流动人口,他们在城镇生产生活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压力及问题遍及城镇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就业、交通、教育、住房等。大量新成立的就业组织采取“非单位”的管理体制,使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公民社会开始形成,经济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难题,而社会中介组织发育滞后,城乡社会管理网络建设没有健全,出现了许多管理盲区,出现无人管无人理的“社会人” ,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压力。网络媒体迅猛发展,而社会管理手段滞后。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手机、电脑在城市职工家庭中基本普及,农村手机、电脑用户迅速增加,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共享软件逐步取代原有的交流方式,信息获得量相比传统方式更为直接快捷,同样其中参杂着许多并不真实和科学的信息,网络问政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直接跟政府部门沟通的一种途径,而政府有关部门在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方面既缺少专门管理人才,又缺少有效管理手段,以微博为例,我国大量政府虽已开通微博,但是问题很多:1.信息更新毫无规律。有相当一部分政府机构并没有把微博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对待,直接表现就是信息发布不及时、无规律,有的微博开通以后就没有发言,有的微博是一天发几条,接着几天甚至几周没有信息发布。2.缺少特色,成为政府网站的缩减版。有些政府机构并没有认识、把握微博本质,没有针对微博的及时性等特点发布消息,而只是把政府网站上的信息在微博上重复发布,把微博当做政府网站的缩减版。3.缺乏与公众的有效互动。每一个政府微博都是一个代表政府形象和管理服务功能的窗口,但仍有不少政府微博自说自话,当做例行公事一般每天发布几条信息,而对网民留言不闻不问,影响网民参与的积极性。4.内部机制不完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略显不足。对于微博的日常使用,相信大多数政府机构都有一整套措施和手段来保障,例如信息内容、发布时间、审批流程等。这些都是政府作为主体,把信息推送出去,方便社会公众了解、获取。但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政府作为被动方,需要通过微博等渠道来迅速应对,变被动为主动,推动事件处理向可控的方向发展。对自然灾害、犯罪、谣言、群体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或是针对本单位负面消息的处理,时效性是第一位,而微博的快速传播特性恰好能满足这一要求。然而,由于经验不足、考虑不充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本应第一时间迅速发布的信息,还要囿于层层审批的陈规,显示出政府微博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不足。新的社会事务导致基层社会矛盾逐渐增多。近年来,新的社会组织不断涌现,行业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区管理、物业管理、信访、拆迁、征用、地摊、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和纠纷大量出现。伴随非农产业的快速推进,工业和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突出表现为城市居住人口的快速增多,以及城市用地面积的快速扩张。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过程中,大量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产生,引发诸多突发性社会群体事件,成为城市化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落后,使一些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和保障制度给社会管理带来难度。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外来人口,则由于二元化的户籍、教育、就业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的障碍难以真正融入所在城市。不少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成为“无根的一代” ,他们心理上无归属,情感上无寄托,在所在地得不到认同,又不认同父母的家乡。近来,有的地方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 “置换”农民宅基地,农民“被城镇化”进入城市,又不能融人城市经济社会生活,引发了城市中的社会隔膜和隔离。互不衔接的户籍制度、保障制度给社会管理带来难度,管理成本大大增加,以至于出现管理缺失的现象。三、基层社区组织在城市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探索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既是基层社会管理的重点,又是基层社会管理的难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流动人口纳入实有人口管理。要加强流动人口的信息统计,建立流动人口信息资料库,掌握他们在就业、子女就学、计划生育、住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对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一视同仁,实行“同待遇、同管理、同服务、同教育” ,使流动人口对居住地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要通过“老乡会”等民间组织,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对特殊人群要实行人性化管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和生活困难,依靠社区和家庭对他们进行感化矫正,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顺利回归社会。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大力发展和培育社会组织。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基础力量和重要依托。在加强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中,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具有代表不同团体、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的优势,社会组织则具有反映群众呼声、规范群体行为、提供社会服务的功能,他们都是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桥梁,应该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等自治作用。要大力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与志愿组织,社区非营利组织和志愿组织不仅是社区服务可资利用的资源,也是培育社区文化、促进社区整合的力量,逐步增加政府对它们的投入;政府应大力提倡在全社会的社区志愿活动,成立社区志愿组织,促成各方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以形成社区管理的良好风气,发挥各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注重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中介组织等社会组织在为社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新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将政策向社会公开,使人民群众对于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政策有充分而广泛的民意表达,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基层社会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功能。当前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社会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人力、物力、财力匮乏,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各级政府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的指示,加大对基层社会建设的投入力度。一是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快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将公共服务延伸至社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使城乡居民真正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关系到社会公平,而且关系到基层的和谐稳定。二是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载体建设。如成立社区行政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服务中心、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等机构,给他们配备必要的人员、经费、办公场地,使各类社区机构能顺利开展工作。三是加大民生建设的力度。民生服务是基层工作的重点,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工作者要把关心民生疾苦,为民排忧解难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要广泛开拓就业门路,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和难就业人群。要提高社区福利补助标准,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学习利用新技术新工具,形成官民良性互动。以微博为例,微博已成为网络问政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拥有其他应用无法比拟的信息传播速度和覆盖公众的特性。因此,如果能把微博和政策制定、应急管理等工作充分结合,将有助于提升政府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机构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通过微博更好的汇聚民意、集中民智、解决民生,建立一支有专业人才组成的负责专门管理网络信息的运营团队,这将有利于提升政府利用互联网开展各项工作的效果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政府内部不同层级以及社会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权力和资源的再分配,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复杂的问题。从西方国家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看,成功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需要一定的制度基础和社会基础(物质条件、公民素质、文化心理等)。因此。我们当前应做好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套工作。建立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领导体制和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形成条块结合、整体联动的工作合力。建立社会管理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健全社会管理工作责任制和督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