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葡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的创建与示范一、项目概况葫芦岛市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于渤海湾水果重点优势产区,是辽宁省葡萄的优势产区之一,也是我国公认的葡萄优生带。葡萄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国加入 WTO 后,葡萄进口量增加很快;而且我国其它葡萄优势产区如山东和河北等地迅速崛起,因此,我市葡萄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葡萄园综合管理技术水平低,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差,致使葡萄品质差及生产效益低是目前我市葡萄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市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提高葡萄果品质量及生产效益是目前我市葡萄生产的主攻方向,也是增强我市葡萄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本项目的实施将对提高全市葡萄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高我市葡萄果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葡萄出口和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本项目主要攻关内容包括红地球、巨峰等葡萄主栽品种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的集成与创建和设施条件下葡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的集成与创建。项目结束时,建立葡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及35 个示范基地,使示范基地葡萄果品优质果率达到 70以上,农药投入减少 30左右,亩效益增加 20以上;筛选出 34 个适宜葡萄设施栽培的优良品种;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 10000 余亩,预计新增经济效益 1060 万元。同时通过技术培训,提高我市葡萄栽培管理技2术水平和果农素质。本项目总投资 70 万元,其中申请科技三项费用 60 万元,自筹 10万元。项目申 报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在葡萄新品种引进、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方面具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经验,拥有本项目所需的仪器设备,可以顺利完成本项目的各项任务。二、项目提出的目的及意义葡萄生产在我国果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据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截至 2005 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达 408.1 千公顷,占全国水果栽培面积的 4.23;产量 579.4 万吨,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 6.76。葫芦岛市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于渤海湾水果重点优势产区,是辽宁省葡萄的优势产区之一,也是我国公认的葡萄优生带。葡萄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市葡萄产业发展迅速,截至 2005 年,我市以巨峰和红地球为主的葡萄栽培面积已达 5.2 万亩,形成了以连山区塔山、台集屯和兴城南大山乡、望海乡 等为重点产区的葡萄生产基地。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势下,葡萄设施栽培也在我市蓬勃发展起来,其经济效益是葡萄露地栽培的 36 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市葡萄产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是目前发展高效农业首选项目之一。我国加入 WTO 后,葡萄进口量增加很快,由 2000 年的 7.41 万吨增至 2004 年的 8.05 万吨,增幅达 8.63,随着我国进一步开放市场, 进口量将会进一步大幅上升;而且我国其它葡萄优势产区如山东3和河北等地迅速崛起,因此,我市葡萄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葡萄园综合管理技术水平低,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差,致使葡萄品质差及生产效益低是目前我市葡萄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市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提高葡萄果品质量及生产效益是目前我市葡萄生产的主攻方向,也是增强我市葡萄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提高我市葡萄果品质量及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创建葡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并大面积示范推广,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将对促进我市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高我市葡萄果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葡萄出口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市场需求分析(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优质、安全是当今世界果品生产和消费的总趋势,受到各国广泛关注,国外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科学研究。20 世纪 90 年代欧洲开始推行水果生产综合管理技术体系 IFP(Integrated fruit production),其基本目标是生产优质、安全果品,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人类健康。目前,IFP 生产制度在发达国家果树生产中已大面积应用, 带有 IFP 标签的果品已开始在市场上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成为消 费市场的亮点和制高点。目前世界葡萄生产发达国家的葡萄生产已经完全实现了种植区域化、栽培良种化和技术规范化、生产基地化、采后商品化和产品无4害化的产业化模式;在栽培管理上普遍推行果园精确化施肥技术、严格花果管理、生草栽培、节水灌溉等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我国葡萄种植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科技含量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借鉴国际先进栽培管理技术,创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葡萄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并且葡萄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出口生产基地在优势产区大规模建立,绿色果品生产、有机果品生产开始起步。近年来,我国葡萄栽培管理技术正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1)加强土肥水管理。我国葡萄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多数果园只在 1%左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 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和无机复合肥,造成土壤退化、板结、有机 质和有益微生物减少、土壤生态失去平衡、果品品质下降,果实生理病害加重,贮藏性降低。在无公害葡萄基地县和出口基地县由于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工厂化有机肥的生产,引导果 农多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葡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我国现行的果园土壤管理制度主要为清耕法,近年来生草法逐渐受到重视,在一些高水平葡萄园中应用取得一定良好效果,同时节水技术在葡萄生产中也得到重视。(2)改变传统修剪模式,由冬季修剪改为四季修剪,疏蔓透光,使葡萄园群体结构、个体结构、枝量、覆盖率、叶面积指数保持适宜范围,5防止郁闭。(3)果实管理技术形成特色,通过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全国大力推广疏穗疏粒、果实套袋及摘叶铺反光膜等技术,特别是套袋技术已经成为常规管理措施。套袋可以提高光洁度,减少了烂果病的发生,防止果实直接与农药的接触,提高了葡萄果实质量,葡萄果实商品率和高档果率进一步提高。但套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袋内日灼和摘袋后日灼等,需要进一步攻关解决。(4)化控技术应用广泛。经过多年发展,化控技术的应用已经几乎渗透到了葡萄生产的全过程。例如应用石灰氮打破葡萄休眠以提早扣棚升温时间;利用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拉长穗轴和无核化处理;利用光呼吸抑制剂抑制光呼吸,以提高葡萄产量和改善葡萄品质。(5)设施栽培迅猛发展。葡萄的设施栽培是调节果实产期,提高果实品质,控制病虫害,减少用药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在我国,70 年代末齐齐哈尔园艺研究所首先开始了塑料薄膜日光温室栽培葡萄的试验研究,并取得成功,是我国葡萄设施栽培开始的标志。进入 90 年代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的需求,葡萄设施栽培较快地发展起来,截至 2000 年,全国葡萄设施栽培面积已达 5000hm2。(二)市场需求分析葡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果品。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深入,人们对果品的需求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而且要求高质量、多样化和周年供应,优质葡萄的需求大幅增加。6我国是世界葡萄生产大国,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五位,2005 年葡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6.19。据 FAO 统计资料显示2004 年我国葡萄出口量达到 1.79 万吨,比 2000 年增长了 17.23 倍,这与我国近几年重视提高葡萄质量密切相关。从葡萄贸易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出口比例较低(不足葡萄产量的 0.4)、出口价格较低(出口价格不足世界平均出口价格的 50)和出口目的地以周边国家为主(俄罗斯等)等来看:一方面表明我国葡萄出口潜力巨大;另一方面表明提高葡萄果品质量的重要性。我国葡萄有资源优势和数量优势,葡萄产业属于工艺性、劳动密集型产业,最近 10 多年来葡萄生产已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逐渐转移,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我国葡萄出口数量将进一步增加。而且,目前我国葡萄人均占有量为 2.3 公斤,与世界人均 11.5 公斤相比,差距甚远,因此国内葡萄消费潜力巨大。目前,我市正在大力发展葡萄产业。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开展优质葡萄生产,是促进葡萄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主要途径。另外,我市区位优势明显,北 邻市场潜力巨大的黑龙江、吉林、内蒙等缺果省区,靠近蒙古、俄罗斯等国际市场,果品出口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因此,本 项目的实施将对促进我市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和促进葡萄出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市场前景极其广阔。四、主要攻关内容及可行性分析(一)主要攻关内容71、红地球和巨峰等葡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的创建与示范(1)以高光效为核心的简化树体模型研究研究适宜树形、适宜枝量、适宜修剪标准、适宜叶果比、适宜枝类组成等树体丰优参数。(2)以沃土壮根和节水灌溉为核心的规范化土肥水管理技术研究研究分区灌溉等节水技术和生草栽培、施肥模式等沃土壮根技术措施。(3)以果实套袋为核心的标准化花果管理技术研究研究红地球和巨峰等葡萄的适宜纸袋种类、套袋和摘袋的适宜时期、摘袋后的管理等套袋技术规程;研究套袋后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研究适宜负载量、果穗整形技术等标准化花果管理技术。(4)以安全无害为核心的葡萄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研究红地球、巨峰等葡萄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创建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5)葡萄隔年结果的原因及连年丰产技术研究研究红地球、巨峰等葡萄隔年结果的原因,创建连年丰产关键技术措施。(6)开展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与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期间,在兴城市望海乡和连山区台集屯镇及塔山乡等地建立 1000 亩研究、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新技术推广面积达 10000 余亩,全面提升葡萄园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我市葡萄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效益。2、设施葡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的创建与示范8(1)设施葡萄栽培适宜品种的筛选研究设施条件下葡萄适宜品种的筛选评价体系和标准,从红地球、特早玫瑰、夏黑、无核白鸡心等葡萄品种中筛选出适宜设施葡萄栽培的优良品种。(2)以限根栽培为核心的高光效树体模型研究研究适宜的限根模式(起垄栽培、容器栽培)、适宜栽培架式(小棚架、篱架)与 树形(单蔓、F 、倒 L、龙干形等)、适宜栽培密度、适宜枝量和叶面积指数。(3)以产期调节为核心的自然休眠调控技术研究研究自然休眠进程的估算模型,创建安全无害休眠调控关键技术。(4)环境调控标准及调控技术研究研究葡萄不同生育阶段的环境调控标准及环境调控技术。(5)质量优先模式下树体综合管理技术研究研究适宜负载量与适宜叶果比、根系分区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二氧化碳施肥和人工补光技术等。(6)以安全无害为核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7)开展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与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期间,在兴城市望海乡和连山区金星镇等地建立 200 亩葡萄保护地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带动周边设施葡萄采用新技术,全面提升我市保护地葡萄生产管理水9平,提高我市设施葡萄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效益。(二)技术可行性分析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果树研究的专业机构,自六十年代已经开始开展葡萄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相关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多年来, 针对葡萄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所开展了树体标准化管理、花果标准化管理、土肥水标准化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在关键 技术研究、技术组装配套和示范推广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技 术水平处国内领先水平,曾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项。综上所述,本项目研究工作基础坚实,技术储备 充足,技术可行,因此 实现预期目 标无任何风险。五、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自六十年代开始开展葡萄新品种的选育、引进 和相关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先后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