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现阶段我国群众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党的十八大召开前,民众非常关注十八大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基调,十八大报告不负重望,不仅将政治体制改革单独列出,作为一个重要部分进行阐述,而且通篇都以改革者、发展者的声音唱响变革创新的主旋律,特别是提出了诸多的新概念、新表述、新提法,以及具体可行的制度改革和建设措施,所列举需要加快改革的具体领域,涵盖几乎所有主要领域。向全世界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清晰构想。那下面我想结合政治体制改革中的群总监督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群众监督是我国权力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主权的实现形式,是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制约的必然要求,而且群众监督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讲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中就提到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当前我国群众监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任然存在各种困难和问题,其作用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那当前我国群众监督取得了哪些成效?又存在哪些问题呢?本篇文章将会围绕这些问题对我国当前群众监督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一、我国群众监督取得的成就1、群众监督体系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群众监督,从建国至今,经过几代领导人的领导建设,我国群众监督体系初步建立。近些年来,我国不断为群众监督提供更好的平台,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的行使。国家和地方通过制定政策和立法,初步形成了包括民主参与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公开办事制度、和信访、举报、申控制度在内的群众监督体系。2、群众监督方式多样化。在当今中国,群众既可以以个人身份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监督,又可通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实施有组织的监督;既可自由选择具名或匿名、书面或口头、电话交谈或书面交谈、直接举报和请人代转等其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进行监督,又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实施监督。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既是行为艺术也是监督的一些方式,例如“网友剃光头拦光亮工程”事件、XX 年湖南省 XX 市一位居民警车贴上“人民罚单”等等,无论是“剃光头拦光亮工程”还是“人民罚单” ,这些“搞笑”也“较真”的监督行为,客观上让监督伴随着行为艺术般的举动,而获得成长。那份自觉监督的公民觉醒,值得喝彩。3、群众监督权力逐步落实。这些年来,通过建立健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各种办事公开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领带干部任期述职制度、司法中的公民旁听制度、群众性劳动法律法规监督制度等,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逐步落实。同时,国家也放宽了言论自由,人民群众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对政府的意见看法,也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南方人物周刊就是一本很好的杂志,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学者写些文章来指出政府的不足之处以及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学者是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监督权,而这些方式正是在国家为他们提供的监督平台上实现的。所以说,国家也是积极地为群众监督营造更好的空间,群众的监督权力逐步得到落实。二、当前群众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1、群众监督制度不完善。可以说,制度的不完善是当前群众监督弱化的根本原因。制度不完善主要包括制度不健全、制度效力或层级不够、举报制度存在重大缺陷等等。2、权力运行透明度不高。群众监督要在对权力运行的相关信息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尽管党和政府近年来非常重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非常重视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工作,但客观地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还不够高。3、监督渠道不畅。从形式上看,我国群众有很多监督渠道,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整合和高效的反应机制,群众想要进行监督时,往往不知道选择哪种渠道可以产生希望看到的结果,似乎那个都有用,但哪个都不管用,因而往往广泛撒网,结果群众东奔西跑,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却没有效果。有一个纪录片叫仇岗卫士 ,讲述的是仇岗村民通过各种渠道想要解决当地的化工厂对村里的污染,村民们先是去化工厂协商,可是根本没用,后来他们又到市里上访,市里权衡经济利益,并没有提出什么实质性解决策略。于是村民们准备派代表到 XX 上访,可是,要去 XX 的村民还没出发就接到了安全警告,可是去上访的人想到那些因为污染而变质的土地、因为污染而得癌症死去的村民,被选派的代表还是毅然决然的打算去XX。在 XX,上方的村民遇到了一个环保组织,这个组织帮助他们上访,并派了一些记者到当地采集真实情况,后来一位导演把这个真实的故事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当然在这个纪录片的结尾村民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他们还在继续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个纪录片就是很清楚了反应当今社会里群众监督渠道的不畅。4、监督意识过激或弱化。当代社会的个人,有了非常清晰地个人权力意思,也学会表达和伸张自己的权力。但由于公共生活的缺乏,却缺少相应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因此他们对社会和政府的监督意识就不强烈,没有很强的参与感。还有一些群众不是监督意思弱,而是太过激,尤其是一些大学生很容易被煽动,这样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是没有好处的。在一次听陈丹青的讲座中,当时正好是出现“艾未未事件” ,我们当时并不清楚“艾未未事件”的整个事件过程,在演讲的现场有一个同学让陈丹青谈谈艾未未事件,现场是一片混乱,很多人起哄,而实际上我们都不知道实际情况,当时陈丹青在现场并未发表任何看法,我想这样是对的,在那样不理性的环境里,去谈论这些事情除了制造混乱、煽动情绪,还能有什么意义呢?无论这件事情背后有怎样的原因,我们这样的态度是不对的,很多人狂热之后很快就忘了这件事,而不是真正的去思考解决办法。三、加强群众监督的策略1、完善群众监督制度。在能出现好的制度的时候,无论人民素质的好坏,都应该保障好的制度。要建立健全群众监督责任追究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2、提高权力透明度。列宁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政权对大家都是公开的。它当着群众的面办理一切事情,群众很容易接近它。 ”这句话从一方面说明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性。国家要继续推行政务公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推进领导干部述职报告工作。3、保证监督渠道的畅通。监督渠道的畅通,对于加强群众监督有重要意义。保障群众监督渠道的畅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障群众监督本身的渠道畅通,二是保障群众监督与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及党内监督的有机协调。国家还可以考虑利用现有体制资源,构造群众监督的平台。在这样的时代里新闻媒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网络,网络的传播速度很快,很多事情在网络上曝光后,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然也包括政府的关注,这样事情比较容易解决。4、提高群众监督意识。要建立健全监督教育机制,努力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里我们讲到要提高群众能的监督意识和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我想要根本改变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对现行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教育要健康正常的大脑和体魄,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当然这种思考能力不是思考如何不择手段的得到名利。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虽然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很多流水线人才,但是这种教育有时会扼杀人本身的思考能力,只是很机械的做着自己的事,对与自己没有直接利益相关的事都是高高挂起的,他们的监督意识自然就很弱,即使有点想法,也是不会有什么行动的。有些群众虽然积极监督,但有时行动过激,往往只是一时狂热。当前其实有部分群众还是有非常高的监督意识的,他们积极的指出国家存在的各种问题,希望能唤醒群众的监督意识,推进国家的进步,但是超出了国家需要的范围。国家有时也是很矛盾的,他们想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但是又必须要控制在可以掌握的范围内,这个尺度还是不好把握的。5.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我国当前群众监督存在各种问题,我们在上面也讲了一些应对措施,但是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就是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教育体制,才能全方位的提高群众的素质,提高他们的监督意识;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权力运行的现状,改变权力寻租大量存在的状况,有效的制约权力。否则,群众监督大多是隔靴捎痒,并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讲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我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 ,总理在这样的场合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可见改革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就像当初蒋介石讲的那样,改与不改关系到“党国”的存亡。所以政治体制改革、权力体制改革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我们切身感受着当前社会的种种变化,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各种进步伴随着人性的迷失。我们的民族也在慢慢开始找寻其丢失的灵魂,当普通百姓的素质开始提高,当前的政治体制不能在适应现实社会的时候,改革势在必行。历史总会有惊人相似的一幕,十年前,胡温初站台,雄姿英发,说到新政,踌躇满志,十年过去了,我国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政治体制改革仍然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在改革开放的前期,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走的较快,而以民主化进程弱化权力、监督权力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在做时机选择。十八大将会是中国再改革求发展的契机,也是良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